正在加载图片...
2、菜蛾在我国西和北部以蛹越冬:越冬场所多在杂草或枯芽叶下。而在南方则无越冬现象,终年可见各种虫 态。据甘肃观察,越冬代成虫大约4月中旬出现。 习性: 1、成虫有昼伏夜出习性和趋光习性:白天隐蔽在植物叶片背面,只在受惊扰时,才作短距离迁飞。黄昏开始活 动,取食,交尾交卵,而以午夜活动力最强。晚上7-11时为上灯高峰期,虽然上灯,但其冲去力不及夜蛾科的蛾子强, 因而灯诱不理想。 2、成虫的产卵部位和寄主有选择性。选择含有异硫氰酸脂类化合物的植物上产卵,卵多产天寄主叶片背面靠近 叶脉有凹陷的地方。因而,产卵受化学因素和表面物理结构的影响。卵散产或聚集成块(3-5粒)。但散产者居多。 成虫寿命长,产卵期亦长,特别是越冬代,甚至可接近或超过下一代卵,幼虫和蛹期的总和。因而造 成以后世代严重重叠,防治困难。 4、幼虫共4龄,初孵化幼虫即潜入叶组织内,食叶肉,到1龄末2龄初才从潜道退出,所1-2龄幼虫不易发现。2 龄后多在叶背为害,取食下表皮叶肉,仅留上表皮,3、4龄后将主叶片吃成空洞及缺刻,大发生时,一株上能群集数百 头,将叶肉及上下表皮一齐吃光,仅留叶脉(网状)。在气温过高或过低时,能钻入菜心叶球或近地面的叶片背面。幼 虫对食料的质量要求很低,在黄叶残株上也能完成发育,故清除十字花科的残枝落叶是菜蛾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幼虫 受惊扰时,可以强烈扭动,倒退或吐丝下垂(吊死鬼)。 各龄幼虫脱皮前吐丝结茧,龄期愈高,吐丝愈多。幼虫期12-27天。老熟幼虫化蛹部位大多在原来取食叶的反面 或枯叶上,也可在在茎,叶柄、叶腋及枯草上化蛹。化蛹前作茧,茧两端开放,以利羽化和脱皮。 三、发生条件: 菜蛾在一年中或逐年间都有明显的消长现象。其消长与环境条件关系极大。就全国来说,除新疆是7-8月严重 外,无论南方和北方都是夏季发生少。这主要是由于夏季天敌多、十字花科蔬菜少、气温高、暴雨多、菜蛾的数量受到 抑制。而春秋季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气候适宜,往往发生量大而引起灾害。因而,菜蛾的发生与下列因子有关。 1、雨水,据研究,空气湿度对菜娥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不很显著,但暴雨或雷阵雨的年份,菜蛾不易顺利通过它 的各个发育阶段暴雨冲刷卵、幼虫,初孵幼虫和从隧道里钻出的幼虫对水滴十分敏感)发生较轻。反之干早的年份,可 能发生就重。 2、温度: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在6-8℃之间,在10-14℃范围内可以生存,繁殖,成虫的高温临界为42℃,在0 10℃下可存活数月,10℃以下做可产卵。卵、幼虫、蛹的高温临界在35℃左右,在0℃,卵能耐两周,幼虫能耐 42天(抗寒力强),0℃对初蛹几乎无影响,将羽化的蛹抵抗力较弱。菜峨的发育最适温度20-30℃,因此,春秋两季的 气温对菜蛾适合,在这两个季节发生严惩。 3、蔬菜的栽培制度和管理措施 这是影响菜蛾能否大发生的生态条件之一。如果越冬,越夏虫口基数大,加之十字花科蔬菜栽培 面积大,品种单一,管理粗放,菜蛾就可能大发生。十字花科蔬菜的复种指数高的话,也易发生为重。 4、天敌:菜蛾天敌很多,国外记载有100多种。我国已查明10多种,其中捕食性的天敌有蜘蛛,草岭、蛙类。 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有菜峨绒茧蜂和菜蛾啮小峰(都寄生于幼虫),自然寄生蜂很多。此外,菜蛾颗粒体病毒寄生于幼虫, 对其种数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防治方法 4.1清洁田园: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残叶,冬季清除菜园旁边杂草,进行翻耕,一方面可能消灭越冬 场所和断期食料,也可压低越冬虫源 4.2合理安排蔬菜布局:将早、中、晚品种和生长期长短不同品种与其它蔬菜插花种植或相隔一定距离,并尽量 将生长期长的大白菜安排到较远的地方,尽可能避免小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可以减轻菜螟的为害。 4.3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间,握幼虫盛孵期或2龄前,在甘蓝、白菜等包心封行之前施药效果最好,由于 菜蛾有集中为害心叶的习性,因此尽可能把药喷入心叶和叶背面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