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根据区内地形特点的观察和区域地质资料的研究。石门寨地区可划分三级夷平面。从东 部地区向西部广大地区登高远眺,可见有明显的广泛分布的三级平台,即三级夷平面。 第一级夷平面分布于西部地区的轿顶山(580.0m)及其以北的大平台(635.2m)一带, 海拔600m左右,分布范围较小。第二级夷平面分布于中部地区的青龙山(424m)、老君 顶(493.7m)和大洼山(393m)及其以西的地区,海拔450m左右。第三级夷平面分布于 区内广大地区,海拔300m左右。上述三级夷平面均被流水等外动力地质作用切割。其原始 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愈老的夷平面破坏愈甚 根据区域地貌和地质资料的研究表明,第一级夷平面形成于早(老)第三纪。第二级夷平 面形成于晚(新)第三纪。夷平面是当内动力地质作用长期被外动力地质作用抵消的情况下, 削切基岩形成的准平原被抬升而形成的 2褶皱地貌 根据石门寨地区地层的分布和产状特征,可明显地确定石门寨地区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 斜构造。中侏罗世蓝旗组的安山岩系和早侏罗世北票组煤系地层,不整合叠置在古生代向斜 之上,并构成该区纵贯南北的主要山岭。这种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称为逆地貌。它是石 门寨地区构造地形的主要轮廓 3断层地貌 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了本区的向斜构造和纵横交错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破坏了向 斜构造的完整形态,把该区切割成大小不同的断块,由于断块的差异性活动,形成断块山、 地垒或地堑等断层地貌,如鸡冠山(2348m)地堑和大平台断块山等。 4.水平岩层地貌 在石门寨西南大平台一带,岩层产状近水平(这里岩层的倾角一般小于8°)。坚硬的下马 岭组石英砂岩构成宽阔平展的大平台(239m)顶面。这种由水平岩层形成的平顶山,构成 了该区的方山地形,如大平台方山等 5单斜地貌 石门寨地区的褶皱构造是以大洼山、老君顶、青龙山为核部的一个近南北向的不对称向 斜构造,西翼陡,东翼缓。翼部岩层受到平行于岩层走向的流水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切割破 坏,形成了一坡陡,另一坡缓的单面山(岩层倾角20°)和两坡近于对称的猪背岭(岩层倾角大 于20°)地貌。二者成为该区单斜地貌的主要类型 6火山及侵入岩地貌 石门寨地区中侏罗世裂隙式喷发的火山,其火山堆积物沿石门寨向斜的核部分布,形成 南北向的脊岭,纵贯中西部地区,并且成为该区西部和东部区的主要分水岭。以各种不同产 状侵入于地表之下的侵入岩体,被剥露出地表,基本上保持原始侵入形态,构成了该区各种 侵入岩地形 10.22岩溶地貌 石门寨地区震旦系和古生代石灰岩广泛分布。这些石灰岩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岩溶作 用,形成了一系列奇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现依据其形态和规模可分为溶沟(又叫溶槽)、石芽 干谷、落水洞、溶洞及暗河等 1溶沟与石芽根据区内地形特点的观察和区域地质资料的研究。石门寨地区可划分三级夷平面。从东 部地区向西部广大地区登高远眺,可见有明显的广泛分布的三级平台,即三级夷平面。 第一级夷平面分布于西部地区的轿顶山(580.0 m)及其以北的大平台(635.2 m)一带, 海拔 600 m 左右,分布范围较小。第二级夷平面分布于中部地区的青龙山(424 m)、老君 顶(493.7 m)和大洼山(393 m)及其以西的地区,海拔 450 m 左右。第三级夷平面分布于 区内广大地区,海拔 300 m 左右。上述三级夷平面均被流水等外动力地质作用切割。其原始 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愈老的夷平面破坏愈甚。 根据区域地貌和地质资料的研究表明,第一级夷平面形成于早(老)第三纪。第二级夷平 面形成于晚(新)第三纪。夷平面是当内动力地质作用长期被外动力地质作用抵消的情况下, 削切基岩形成的准平原被抬升而形成的。 2.褶皱地貌 根据石门寨地区地层的分布和产状特征,可明显地确定石门寨地区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 斜构造。中侏罗世蓝旗组的安山岩系和早侏罗世北票组煤系地层,不整合叠置在古生代向斜 之上,并构成该区纵贯南北的主要山岭。这种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称为逆地貌。它是石 门寨地区构造地形的主要轮廓。 3.断层地貌 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了本区的向斜构造和纵横交错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破坏了向 斜构造的完整形态,把该区切割成大小不同的断块,由于断块的差异性活动,形成断块山、 地垒或地堑等断层地貌,如鸡冠山(234.8 m)地堑和大平台断块山等。 4.水平岩层地貌 在石门寨西南大平台一带,岩层产状近水平(这里岩层的倾角一般小于 8º)。坚硬的下马 岭组石英砂岩构成宽阔平展的大平台(239 m)顶面。这种由水平岩层形成的平顶山,构成 了该区的方山地形,如大平台方山等。 5.单斜地貌 石门寨地区的褶皱构造是以大洼山、老君顶、青龙山为核部的一个近南北向的不对称向 斜构造,西翼陡,东翼缓。翼部岩层受到平行于岩层走向的流水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切割破 坏,形成了一坡陡,另一坡缓的单面山(岩层倾角 20º)和两坡近于对称的猪背岭(岩层倾角大 于 20º)地貌。二者成为该区单斜地貌的主要类型。 6.火山及侵入岩地貌 石门寨地区中侏罗世裂隙式喷发的火山,其火山堆积物沿石门寨向斜的核部分布,形成 南北向的脊岭,纵贯中西部地区,并且成为该区西部和东部区的主要分水岭。以各种不同产 状侵入于地表之下的侵入岩体,被剥露出地表,基本上保持原始侵入形态,构成了该区各种 侵入岩地形。 10.2.2 岩溶地貌 石门寨地区震旦系和古生代石灰岩广泛分布。这些石灰岩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岩溶作 用,形成了一系列奇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现依据其形态和规模可分为溶沟(又叫溶槽)、石芽、 干谷、落水洞、溶洞及暗河等。 1.溶沟与石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