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序 革等多种手段遇制文明腐败,但结果如何輝仍无法知晓。另外,从晚清开始, 中国精英层就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其中还出现过两大反思高潮,即20世纪 一二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思潮和80年代以来的“思想解放”思潮,近百年 的反思使中国文化取得了斐然成就,使我们能够用现代学理来梳理传统文化, 但也不乏错误思潮,“文学家式的批判主义学统”便是其中之一。这种思潮的特 点是然性而非理性地看待中国,虽然能谁确意识到中国存在的问题,却无力理 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最终只能“我骂故我在”,以激愤的批评代替冷静的 分析,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其逻辑错误在于将中国人在一段时期内未能成功 应对工重文明挑战的现实归结为中国人不行、中国文化不行,犯下“不完全扫纳” 的逻辑错误,造成中国人由此丧失自信、丧失主体的恶果。也正是由于这些因 素,中国人后来学习苏联时变得比苏联还“左”,学习西方时变得比西方更“右”, 完全丢失了自己的根基,没有了自己的特性。马丁的书提醒中国人从这个意义 来看待自己的根,如果最后真能发挥这样的功效,那将是马丁的贡献,中国学 术界的悲哀。上述种种历史和现实问题使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前途处于一种不太 确定的状态。 总之,中国在走向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知果中国能 够作为一个成功的农业文明重演工业文明的辉煌,那将是人类历史的奇迹。对 于今天的国人来说,重要的应该是进一步努力,使自己的国家完金实现工业化, 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不仅应该从理论准备、知识储备和产业技术等方面 参与现代化进程,蔺且应该向国内人民和外部世界解释好自己国家的文明和路 径,减少彼此文化理解中的障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使崛起的中 国更早更快地被世界接纳,同时边为全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剖院长、教毅、博士生导师 XIX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