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案例35: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及崩溃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联盟 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 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 雷顿森林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第二,其他会员国 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 位制,又称美元一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 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 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 础,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并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 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 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 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 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世 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年为7.7%,而战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 长0.7%。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因为 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 是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但是进入60年代后,随 着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加深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并 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1971年,仅上半年,逆差就高达83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 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此后,逐年减少,至1971 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 520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1/5。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导致“美元过剩”, 1973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就达1000多亿。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前 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点,即“特里芬难题”。体系本身发生了动摇,美元国际信 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就导致了从1960 年起,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为此,美国于1971年宣布实行 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使西方货币市场更加混乱。1973 年美元危机中,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美案例 35: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及崩溃 1944 年 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 44 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联盟 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 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 雷顿森林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第二,其他会员国 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 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 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 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 础,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并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 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 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 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 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 年为 6.8%,1960—1965 年为 7.9%,1965—1970 年为 11%;世 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 年为 7.7%,而战前的 1913—1938 年,平均每年只增 长 0.7%。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因为 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 是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但是进入 60 年代后,随 着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加深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1950 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并 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 1971 年,仅上半年,逆差就高达 83 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 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1949 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 246 亿美元,占当时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 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此后,逐年减少,至 1971 年 8 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 102 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 520 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 1/5。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导致“美元过剩”, 1973 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就达 1000 多亿。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前 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点,即“特里芬难题”。体系本身发生了动摇,美元国际信 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就导致了从 1960 年起,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为此,美国于 1971 年宣布实行 “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使西方货币市场更加混乱。1973 年美元危机中,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美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