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恰好他们看到 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 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万众瞩目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林肯、凯迪 拉克带不来的。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题目“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指的是两场婚礼,含蓄地概括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又 暗示这两场不同的婚礼同样万众瞩目。 B.“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和“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前后照应,前者写出“三叔”的感 动,后者暗示了“儿子”情感和想法的变化 C.末段的议论不仅呼应了首段的议论,使小说结构显得紧凑自然,而且包含了小说主旨, 既含启发性的生活哲理,又引人深思 D.在“三叔”的叙述中巧妙插入“我的爷爷”的故事,使小说的情节新颖独特,不仅增强 了小说的感染力,而且强化了主旨。 E.这篇小说的语言朴实而生动,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生活色彩,让读者备感自然和亲切 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产生情感共鸣。 (2)小说两次写到“皓月当空”,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小说中的“三叔”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讲述了三代人的三个婚礼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你认 为物质生活条件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小说和现实生活,陈述你的观点 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 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 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 招牌。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恰好他们看到 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 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万众瞩目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林肯、凯迪 拉克带不来的。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说题目“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指的是两场婚礼,含蓄地概括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又 暗示这两场不同的婚礼同样万众瞩目。 B. “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和“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前后照应,前者写出“三叔”的感 动,后者暗示了“儿子”情感和想法的变化。 C. 末段的议论不仅呼应了首段的议论,使小说结构显得紧凑自然,而且包含了小说主旨, 既含启发性的生活哲理,又引人深思。 D. 在“三叔”的叙述中巧妙插入“我的爷爷”的故事,使小说的情节新颖独特,不仅增强 了小说的感染力,而且强化了主旨。 E. 这篇小说的语言朴实而生动,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生活色彩,让读者备感自然和亲切, 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产生情感共鸣。 (2)小说两次写到“皓月当空”,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 分) (3)小说中的“三叔”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讲述了三代人的三个婚礼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你认 为物质生活条件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小说和现实生活,陈述你的观点 并作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 11 号。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 1500 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 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 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 招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