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级的高程控制系统 水准点高程测量应与国家水准点或相当于国家等级水准点联测,路线长度应不远于 30km联测一次,形成附合水准路线,以检验测量成果并进行闭合差调整。 水准点应沿线路布设,做到既方便又实用,又利于保存。《测规》要求,一般地段每隔约 2km设置一个水准点,工程复杂地段每隔约1km就应设置一个水准点。水准点最好设在距线路 100m范围内。如果有条件,水准点宜设在不易风化的基岩上,坚固稳定的建筑物上亦可埋设 混凝土水准点。水准点设置后,以“BM”字头顺序编号。 1、水准点高程测量 1)水准测量 水准点水准测量精度按五等水准测量要求,其限差如表12-4所列。表中R为测段长度, L为附合路线长度,F为环线长度,单位为km 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精度指标不应低于S3级:所用的水准尺,宜使用整体式板尺,其分 划线应经过检定,每米平均分划线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不得超过0.5mm 水准测量通常可采用一组往返或两台水准仪并测的方法。尺读数估至mm,高差较差不符 值在允许范围(表12-4)内时,取其平均值 为了保证水准点测量精度,应注意以下各点 (1)测量应在成象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 (2)前、后视距离应尽量相等,如一个测站因条件限制,造成前后视距离相差较大,则应 在以后的测站中予以补偿; (3)一般情况下,视线长度不应大于150m。但在跨越河流、深谷时,视线长度可增长至 200m,宜采用以下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表12-4五等水准测量精度 五等水准测量精度 限差(mm) 图123跨河水准测量 中误俭验已测往返测附合路线 环闭合差 (m)段高差之割不符值闭合差 1s75±30y±30R3±3F 如图12-3,在河(谷)两侧大致等高处设置转点A、B及置镜点C、D,并使AC≈BD=15 om。往测程序如图示:首先在C点置镜,观测完B点后,应尽快渡河(越谷)至D点置镜, 在观测A点时不允许再调焦。返测程序与往测相反。往返测得的两转点高程不符值在限差范 围以内时,取用平均值。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量水准点,宜与平面导线测量合并进行,即导线边长测 量、水准点高程测量和中桩高程测量一次完成。 初测导线的导线点应作为高程转点,高程转点间或转点与水准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必须 往返观测,斜距应加气象改正,高差可不加球气差改正,最后采用往返观测的平均值 往返观测的平均高差可以削减大地折光系数K对高差的影响,但无法完全抵消。因此,在 55 级的高程控制系统。 水准点高程测量应与国家水准点或相当于国家等级水准点联测,路线长度应不远于 30km 联测一次,形成附合水准路线,以检验测量成果并进行闭合差调整。 水准点应沿线路布设,做到既方便又实用,又利于保存。《测规》要求,一般地段每隔约 2km 设置-个水准点,工程复杂地段每隔约 1km 就应设置一个水准点。水准点最好设在距线路 l00m 范围内。如果有条件,水准点宜设在不易风化的基岩上,坚固稳定的建筑物上亦可埋设 混凝土水准点。水准点设置后,以“BM”字头顺序编号。 1、水准点高程测量 1)水准测量 水准点水准测量精度按五等水准测量要求,其限差如表 12-4 所列。表中 R 为测段长度, L 为附合路线长度,F 为环线长度,单位为 km。 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精度指标不应低于 S 3 级;所用的水准尺,宜使用整体式板尺,其分 划线应经过检定,每米平均分划线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不得超过 0.5mm。 水准测量通常可采用一组往返或两台水准仪并测的方法。尺读数估至 mm,高差较差不符 值在允许范围(表 12-4)内时,取其平均值。 为了保证水准点测量精度,应注意以下各点: (1)测量应在成象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 (2)前、后视距离应尽量相等,如一个测站因条件限制,造成前后视距离相差较大,则应 在以后的测站中予以补偿; (3)一般情况下,视线长度不应大于 150m。但在跨越河流、深谷时,视线长度可增长至 200m,宜采用以下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表 12-4 五等水准测量精度 如图 12-3,在河(谷)两侧大致等高处设置转点 A、B 及置镜点 C、D,并使 AC  BD=15~ 20m。往测程序如图示:首先在 C 点置镜,观测完 B 点后,应尽快渡河(越谷)至 D 点置镜, 在观测 A 点时不允许再调焦。返测程序与往测相反。往返测得的两转点高程不符值在限差范 围以内时,取用平均值。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量水准点,宜与平面导线测量合并进行,即导线边长测 量、水准点高程测量和中桩高程测量一次完成。 初测导线的导线点应作为高程转点,高程转点间或转点与水准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必须 往返观测,斜距应加气象改正,高差可不加球气差改正,最后采用往返观测的平均值。 往返观测的平均高差可以削减大地折光系数 K 对高差的影响,但无法完全抵消。因此,在 图 12-3 跨河水准测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