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43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2卷 条件下(800一820℃),由于终轧温度较高,盘条也 3.0 会产生粗大魏氏组织,9400时达到2.5级.因吐丝 属2.5 温度会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为得到合适 的吐丝温度,应首先控制终轧温度,这也是防止表层 1.5 ◆ ■通■■ 粗大魏氏组织的重要方面.在930~1000℃终轧温 e1.0 度范围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粗大魏氏组织,因此盘 的0.5·■ n■第” 条终轧温度应小于920℃. 吐丝、终轧温度分析表明:在二者都高的情况下 0■■s■ 820 860 900940 980 会因相变前的奥氏体晶粒粗大,使魏氏组织发展严 终轧温度/℃ 重.因此提出合适的终轧、吐丝温度分别为820~ 图7终轧温度对盘条表层组织的影响 840℃和800-820℃. Fg7 Effect of fnishing olling tmperare on the surface mic structure ofwire rods 表6不同终轧温度条件下的盘条组织及其相应加热条件 Table 6 Micstructure and coresponding heating conditions ofwire od at different fnishing rolling tmperatues 加热时间/mn 均热温度℃ 吐丝温度℃ 终轧温度℃ 试样边沿处组织 70-90 1160-1230 800-820 820-840 ≤05级W 65-170 1160-1230 800-820 20-940 05-15级W 65-170 1160-1230 800-820 >940 05-25级W 65-170 1160-1230 830-850 940-960 1-3级W 65-170 1160-1230 830-850 >960 >2级W 注:由于轧制是一个连续过程,因此一般而言,吐丝温度会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而适当增加,故将吐丝温度分为两个范围以便于终轧温度 的讨论.W表示魏氏组织 5.3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的匹配 变形后的晶粒细化,使魏氏组织大于1级. 在吐丝和终轧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表6),盘条 因此,一定均热温度范围,须有合适的加热时间 组织特征却出现了差异,这是由于其他加热条件不 相匹配.图8中椭圆标定的范围是在控制好吐丝和 同,因此在控制好吐丝和终轧温度的前提下,还要求 终轧温度的前提下,二者的合适匹配,即均热温度为 有合理的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图8为不同加热时 1160~1230℃,加热时间为80~90m最大不超 间和均热温度条件下的盘条表层组织.加热时间不 过100m口这与加热时间实验室模拟结果一致. 足或均热温度过低时,均不能消除铸坯表层魏氏组 织带来的微观成分不均,以至轧材产生了1.5级魏 6结论 氏组织.在均热温度1170~1210℃范围内,当加热 (1)35K钢轧制过程中粗大奥氏体晶粒的产生 时间大于100m后,又会因加热时间过长而影响 以及由铸坯表层粗大魏氏组织引起的微观成分不均 1220F 是盘条产生魏氏组织的原因. 12(00H (2)为防止变形后的盘条奥氏体晶粒粗大,须 三1180 控制吐丝和终轧温度,且保证低的吐丝温度比控制 终轧温度更为重要.这是由于吐丝温度高,一定会 合理的均热温度和 圳热时间范用 ·0级体 产生严重的魏氏组织:而终轧温度高,可通过控制吐 1140 。0.5级 41级W 丝温度,适当降低魏氏组织的级别.盘条合适的终 1120 轧和吐丝温度分别为820~840℃C和800~820℃. 80 100120140160 加热时间min (3)为消除铸坯成分不均和避免奥氏体晶粒粗 大,在控制吐丝、终轧温度的前提下,加热时间与均 图8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对盘条表层组织的影响 热温度须有合适的匹配.匹配关系为均热温度为 Fig 8 Effect of heating tme and soak ing tempemure on he surface 1160~1230℃,加热时间控制在80~90mn为宜, micostucture ofwire ras 最大不超过100m识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2卷 图 7 终轧温度对盘条表层组织的影响 Fig.7 Effectoffinishingrollingtemperatureonthesurfacemicro￾structureofwirerods 条件下 ( 800 ~ 820 ℃), 由于终轧温度较高, 盘条也 会产生粗大魏氏组织, 940 ℃时达到 2.5级 .因吐丝 温度会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故为得到合适 的吐丝温度, 应首先控制终轧温度, 这也是防止表层 粗大魏氏组织的重要方面.在 930 ~ 1 000 ℃终轧温 度范围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粗大魏氏组织, 因此盘 条终轧温度应小于 920℃. 吐丝 、终轧温度分析表明 :在二者都高的情况下 会因相变前的奥氏体晶粒粗大, 使魏氏组织发展严 重.因此提出合适的终轧 、吐丝温度分别为 820 ~ 840 ℃和 800 ~ 820 ℃. 表 6 不同终轧温度条件下的盘条组织及其相应加热条件 Table6 Microstructureandcorrespondingheatingconditionsofwirerodatdifferentfinishingrollingtemperatures 加热时间 /min 均热温度 /℃ 吐丝温度 /℃ 终轧温度 /℃ 试样边沿处组织 70 ~ 90 1 160 ~ 1 230 800 ~ 820 820 ~ 840 ≤0.5级 W 65 ~ 170 1 160 ~ 1 230 800 ~ 820 920 ~ 940 0.5 ~ 1.5级 W 65 ~ 170 1 160 ~ 1 230 800 ~ 820 >940 0.5 ~ 2.5级 W 65 ~ 170 1 160 ~ 1 230 830 ~ 850 940 ~ 960 1 ~ 3级 W 65 ~ 170 1 160 ~ 1 230 830 ~ 850 >960 >2级 W 注:由于轧制是一个连续过程, 因此一般而言, 吐丝温度会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而适当增加, 故将吐丝温度分为两个范围以便于终轧温度 的讨论.W表示魏氏组织. 图 8 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对盘条表层组织的影响 Fig.8 Effectofheatingtimeandsoakingtemperatureonthesurface microstructureofwirerods 5.3 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的匹配 在吐丝和终轧温度一定的条件下 (表 6), 盘条 组织特征却出现了差异, 这是由于其他加热条件不 同, 因此在控制好吐丝和终轧温度的前提下, 还要求 有合理的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 .图 8为不同加热时 间和均热温度条件下的盘条表层组织 .加热时间不 足或均热温度过低时, 均不能消除铸坯表层魏氏组 织带来的微观成分不均, 以至轧材产生了 1.5 级魏 氏组织 .在均热温度 1170 ~ 1 210℃范围内, 当加热 时间大于 100 min后, 又会因加热时间过长而影响 变形后的晶粒细化, 使魏氏组织大于 1级. 因此, 一定均热温度范围, 须有合适的加热时间 相匹配.图 8中椭圆标定的范围是在控制好吐丝和 终轧温度的前提下, 二者的合适匹配, 即均热温度为 1 160 ~ 1 230 ℃, 加热时间为 80 ~ 90 min, 最大不超 过 100 min.这与加热时间实验室模拟结果一致 . 6 结论 ( 1) 35K钢轧制过程中粗大奥氏体晶粒的产生 以及由铸坯表层粗大魏氏组织引起的微观成分不均 是盘条产生魏氏组织的原因 . ( 2) 为防止变形后的盘条奥氏体晶粒粗大, 须 控制吐丝和终轧温度, 且保证低的吐丝温度比控制 终轧温度更为重要 .这是由于吐丝温度高, 一定会 产生严重的魏氏组织;而终轧温度高, 可通过控制吐 丝温度, 适当降低魏氏组织的级别 .盘条合适的终 轧和吐丝温度分别为 820 ~ 840 ℃和 800 ~ 820 ℃. ( 3) 为消除铸坯成分不均和避免奥氏体晶粒粗 大, 在控制吐丝 、终轧温度的前提下, 加热时间与均 热温度须有合适的匹配 .匹配关系为均热温度为 1 160 ~ 1 230 ℃, 加热时间控制在 80 ~ 90 min为宜, 最大不超过 100 min. · 143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