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 (《郑伯克段于鄢》) 2.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伯乐荐九方皋》) 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郑伯克段于鄢》) 4.齐王闻之……封书谢孟尝君 (《冯谖客孟尝君》) 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子路从而后》 6.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篠 (《子路从而后》) 7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齐晋之战》) 8.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齐晋案之战》) 9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季氏将伐颛臾》) 10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1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 (《冯谖客孟尝君》) 1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郑伯克段于鄢》)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 1.文王以百里而臣诸侯。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于是梁王虚上位。 5.晋灵公不君。 6.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7.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8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9从左右,皆肘之。 10.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l.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1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3.己丑晦,公宫火 1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蓱水。 1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 2.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伯乐荐九方皋》) 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郑伯克段于鄢》) 4.齐王闻之……封书谢.孟尝君。 (《冯谖客孟尝君》) 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子路从而后》) 6.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从而后》) 7.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齐晋鞌之战》) 8.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齐晋鞌之战》) 9.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季氏将伐颛臾》) 10.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1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 (《冯谖客孟尝君》) 1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郑伯克段于鄢》)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 1.文王以百里而臣诸侯。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于是梁王虚上位。 5.晋灵公不君。 6.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7.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8.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9.从左右,皆肘之。 10.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1.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1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3.己丑晦,公宫火。 1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1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