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是如何规范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问题,难怪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会直 言不讳地说恢复繁体字会引起混乱。难道不会吗?目前大陆的十几亿人口学习和使用的都 是简体字,除部分专业人士外,能全面掌握繁体字的人是极其少数的,当然会认得甚或是会 书写使用一些繁体字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要在短时期内让全民恢复繁体字肯 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甚至变得大逆不道。这从民调显示的结果可以得到说明。如果 像政协委员潘庆林先生提出的用十年时间来恢复繁体字,是否可行和必要呢?当然从渐变 的角度看,还是可以允许用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但这样做的意义又何在呢?远的不说,至少 在这渐改的时期内,会导致某些领域某些人士难免陷入混乱,这对正在深入改革的中国所带 来的负面影响,又有谁能估计和预想得到呢?难道要真的看到天下大乱时再来采取变通策略 解决吗?不变则已,要变就应该尽快完成,就像改变时制一样,不容延缓进行。因为,人民 大众不允许,社会发展不允许,目前的国家政策肯定也是不允许的!显然,汉字大变革的时 机还未臻成熟,我们还是必须在推行规范简体字方面做更多认真细致的工作。 是如何统一的问题。这涉及到两岸的统一问题,也涉及到文化载体的统一问题。目 前,台湾当局领导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才有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的建议 出现。如果仅从统一的角度看,不恢复繁体字并不影响祖国统一大计,也并不需要强制要求 台湾人民都使用简体字,仍然可以保持繁简并存的局面。问题也正如马英九先生想到的那样, 以繁体字重新取代简体字在目前是行不通的,但关键是要迅速消除繁简体字之间的隔阂,让 人更清楚地发现其存在的差异性,使之更有利于两岸人民的互动叫。因此,合编《中华大辞 典》的确是当务之急。有了这样的辞典,不同使用繁、简体字的人在重要的沟通方面就不会 有大的阻碍,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汉字能够得到一次更为广泛深入的总结和规范,有利于汉字 的健康发展。从这个层面上看,我认为该辞典的编撰,不应该只是民间的合作,而应该是官 方的合作;不应只是两岸繁、简体字的对比,还应包括中国古今繁、简体字的比较。从而更 为具体地归纳出繁、简体字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规律,并形成一批通俗易懂的教材,提供给各 地汉语流行区不同学龄阶段的人学习,也可以提供给社会各界人士使用。如此一来,不管是 “识繁用简”,还是“识正书简”,都能有典可依、有书可学、有师可教,都能确保在以目前 规范简体字为使用主体的前提下,不影响优秀古籍文化的传承,不影响广泛推行汉字的规范, 不影响两岸人民未来的统一,使中华汉字真正雄踞于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闪耀出异常光辉 夺目的色彩! 结语 作为炎黄子孙并始终酷爱中华优秀文化的一员,我对繁体字一直是情有独钟,爱读线 装繁体字书籍,也曾使用繁体字手写十几万言的专著《榖梁传漫谈》,但我在日常生活和工 作中还是力争恪守简体字规范的。这不是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改变的!因此,在面对现实的 境遇中,我也有类似前辈老师的担忧,也有不少充满理想的向往。但我更加深信的是,如何 规范使用汉字,未来的政府,未来的学者,未来的人民,会做出更为明智和切实的选择!我 寄希望于时人能尽快妥善加以处理,也期待着当中华文明发展到更高阶段时,繁、简体字遗 留的矛盾问题能够更好地得到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http://news.sohucom/20090305/n262628802.shtml<视频:京剧大师梅葆玖建议 恢复繁体字》 [2]http://news.gg.com/a/20090303/000332.htm<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建议恢复使 用繁体字》二是如何规范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问题,难怪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会直 言不讳地说恢复繁体字会引起混乱[7]。难道不会吗?目前大陆的十几亿人口学习和使用的都 是简体字,除部分专业人士外,能全面掌握繁体字的人是极其少数的,当然会认得甚或是会 书写使用一些繁体字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要在短时期内让全民恢复繁体字肯 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甚至变得大逆不道。这从民调显示的结果可以得到说明。如果 像政协委员潘庆林先生提出的用十年时间来恢复繁体字[2],是否可行和必要呢?当然从渐变 的角度看,还是可以允许用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但这样做的意义又何在呢?远的不说,至少 在这渐改的时期内,会导致某些领域某些人士难免陷入混乱,这对正在深入改革的中国所带 来的负面影响,又有谁能估计和预想得到呢?难道要真的看到天下大乱时再来采取变通策略 解决吗?不变则已,要变就应该尽快完成,就像改变时制一样,不容延缓进行。因为,人民 大众不允许,社会发展不允许,目前的国家政策肯定也是不允许的!显然,汉字大变革的时 机还未臻成熟,我们还是必须在推行规范简体字方面做更多认真细致的工作。 三是如何统一的问题。这涉及到两岸的统一问题,也涉及到文化载体的统一问题。目 前,台湾当局领导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才有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的建议 出现。如果仅从统一的角度看,不恢复繁体字并不影响祖国统一大计,也并不需要强制要求 台湾人民都使用简体字,仍然可以保持繁简并存的局面。问题也正如马英九先生想到的那样, 以繁体字重新取代简体字在目前是行不通的,但关键是要迅速消除繁简体字之间的隔阂,让 人更清楚地发现其存在的差异性,使之更有利于两岸人民的互动[4]。因此,合编《中华大辞 典》的确是当务之急。有了这样的辞典,不同使用繁、简体字的人在重要的沟通方面就不会 有大的阻碍,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汉字能够得到一次更为广泛深入的总结和规范,有利于汉字 的健康发展。从这个层面上看,我认为该辞典的编撰,不应该只是民间的合作,而应该是官 方的合作;不应只是两岸繁、简体字的对比,还应包括中国古今繁、简体字的比较。从而更 为具体地归纳出繁、简体字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规律,并形成一批通俗易懂的教材,提供给各 地汉语流行区不同学龄阶段的人学习,也可以提供给社会各界人士使用。如此一来,不管是 “识繁用简”,还是“识正书简”,都能有典可依、有书可学、有师可教,都能确保在以目前 规范简体字为使用主体的前提下,不影响优秀古籍文化的传承,不影响广泛推行汉字的规范, 不影响两岸人民未来的统一,使中华汉字真正雄踞于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闪耀出异常光辉 夺目的色彩! 结 语 作为炎黄子孙并始终酷爱中华优秀文化的一员,我对繁体字一直是情有独钟,爱读线 装繁体字书籍,也曾使用繁体字手写十几万言的专著《榖梁传漫谈》,但我在日常生活和工 作中还是力争恪守简体字规范的。这不是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改变的!因此,在面对现实的 境遇中,我也有类似前辈老师的担忧,也有不少充满理想的向往。但我更加深信的是,如何 规范使用汉字,未来的政府,未来的学者,未来的人民,会做出更为明智和切实的选择!我 寄希望于时人能尽快妥善加以处理,也期待着当中华文明发展到更高阶段时,繁、简体字遗 留的矛盾问题能够更好地得到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 http://news.sohu.com/20090305/n262628802.shtml《视频:京剧大师梅葆玖建议 恢复繁体字》. [2] http://news.qq.com/a/20090303/000332.htm《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建议恢复使 用繁体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