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2卷 由于现场钻屑量实测值具有离散性,因此考察 的煤体应力最大位置为距煤壁11m位置,说明2124 平均钻屑量值可以减少误差.由表1可以看出钻屑 工作面的最大应力在距煤壁11m位置是正确的. 量在距煤壁12m处达到最大值,结合矿压观测结果 峰值前后平均钴屑量如图2所示 13 (a) 13T (b) E12 =-0.337x+16.543 5-=0.3844x+7.2629 叫 12 R2-0.9759 2-0.916 10 9 甚10 40 2 4 68 101214 13 15 17 19 21 距煤壁m 距煤壁m 图2矿山应力蜂值前后平均钻屑量.(a)峰值前平均钻屑量;(b)峰值后平均钻屑量 Fig 2 Average drilling cuttings weight (a)before and (b)after the peak ground pressure 由图2看出峰值前、后平均钻屑量可由下式表 应力 示: S=ax十b(峰前) 华 S=cx十d(峰后) (1) 式中,S为钻屑量,kgm;x为距煤壁距离,m:a 工作面 困 hc和d为拟合系数. 位置 式(1)表示钴屑量在峰值前呈线性增加,峰值 卸压区中原始应抠 后呈线性减少,该式成立的前提是施钻时必须严格 图3煤壁前方应力分布 Fig 3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e workng face 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如果操作不规范实测的钻屑量 将产生较大误差,可能偏离式(1)规律. 由力学知识,当煤壁不发生片帮、冒顶时,煤壁 式(1)是在三汇一矿K,煤层现场测试得到的 前方极限平衡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在极限平 结果,反映出该煤层钻屑量变化规律.由于煤矿不 衡区水平方向为平衡状态,由文献[6-7]相关公式 同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成分等存在较大差异, 推导出: 因此如在其他煤层测试,钻屑量的拟合曲线可能发 a,=Nexp 26 (峰前) 生变化,可能不符合式(1),需重新选择模型. m 2 2(x一) 3钻屑量同矿山压力、瓦斯压力关系 =Nexp m 一e 入m (峰后) 3.1矿山压力及瓦斯压力 (2) 煤矿井下开采作业破坏了原始地层中的应力平 式中,o,为垂直应力,MPa为层面间摩擦因数;m 衡状态,使采掘工作面煤壁前方煤体承受的应力重 为采高,m:入为侧向压力系数;N为煤壁支撑力, MPa当x=0时σ,=N,当0o,时煤壁稳定; 新分布,一般情况下,煤壁前方在较短时间内就会 当N>σ,时煤壁将发生片帮破坏;σ,为煤体抗拉强 形成应力重分布,首先在煤壁附近形成较高的集中 度,MPa为应力峰值位置, 应力(又称支承压力)当集中应力值达到煤体的强 度极限后,这部分煤体首先发生屈服变形,使集中应 式(2)反映出在未考虑瓦斯作用下的煤壁前方 垂直应力:与煤壁支撑力成正比,与层面间摩擦因数 力向煤体深部转移.经过一定时间后,形成卸压区, 正相关,与侧向压力系数和采高负相关 应力集中区和原始应力区,如图3所示.在这三个 区中煤体所受应力和变形性质各有差异 长壁工作面煤壁前方极限平衡区的含瓦斯煤体 由于塑性区和卸压区中的煤体经受了峰值应力 在水平方向处于极限平衡状态∑F,=Q假设在煤 的作用,使煤体受力接近最大承载能力,形成了极限 体x处的垂直面上瓦斯压力R、水平应力·.处处相 应力区,在极限应力区内的煤体处于极限应力状 等,如图4所示,即为: 态,处于极限应力状态的煤体通常承载能力低于集 m(o,-0十nm)-J2o,x=0 (3) 中应力,一般情况下,紧靠煤壁的卸压区中煤体承 式中,o,为距煤壁x处的水平应力,MPa Go为煤壁 载应力低于原始应力8) 处水平应力,6o=0B为距煤壁x处瓦斯压力,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2卷 由于现场钻屑量实测值具有离散性‚因此考察 平均钻屑量值可以减少误差.由表 1可以看出钻屑 量在距煤壁 12m处达到最大值‚结合矿压观测结果 的煤体应力最大位置为距煤壁11m位置‚说明2124 工作面的最大应力在距煤壁 11m位置是正确的. 峰值前后平均钻屑量如图 2所示. 图 2 矿山应力峰值前后平均钻屑量.(a) 峰值前平均钻屑量;(b) 峰值后平均钻屑量 Fig.2 Averagedrillingcuttingsweight(a) beforeand(b) afterthepeakgroundpressure 由图 2看出峰值前、后平均钻屑量可由下式表 示: S 0=ax+b(峰前 ) S 0=cx+d(峰后 ) (1) 式中‚S 0为钻屑量‚kg·m —1;x为距煤壁距离‚m;a、 b、c和 d为拟合系数. 式 (1)表示钻屑量在峰值前呈线性增加‚峰值 后呈线性减少.该式成立的前提是施钻时必须严格 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如果操作不规范实测的钻屑量 将产生较大误差‚可能偏离式 (1)规律. 式 (1)是在三汇一矿 K1 煤层现场测试得到的 结果‚反映出该煤层钻屑量变化规律.由于煤矿不 同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成分等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如在其他煤层测试‚钻屑量的拟合曲线可能发 生变化‚可能不符合式 (1)‚需重新选择模型. 3 钻屑量同矿山压力、瓦斯压力关系 3∙1 矿山压力及瓦斯压力 煤矿井下开采作业破坏了原始地层中的应力平 衡状态‚使采掘工作面煤壁前方煤体承受的应力重 新分布.一般情况下‚煤壁前方在较短时间内就会 形成应力重分布‚首先在煤壁附近形成较高的集中 应力 (又称支承压力 ).当集中应力值达到煤体的强 度极限后‚这部分煤体首先发生屈服变形‚使集中应 力向煤体深部转移.经过一定时间后‚形成卸压区‚ 应力集中区和原始应力区‚如图 3所示.在这三个 区中煤体所受应力和变形性质各有差异. 由于塑性区和卸压区中的煤体经受了峰值应力 的作用‚使煤体受力接近最大承载能力‚形成了极限 应力区.在极限应力区内的煤体处于极限应力状 态‚处于极限应力状态的煤体通常承载能力低于集 中应力.一般情况下‚紧靠煤壁的卸压区中煤体承 载应力低于原始应力 [8--9]. 图 3 煤壁前方应力分布 Fig.3 Stressdistributionontheworkingface 由力学知识‚当煤壁不发生片帮、冒顶时‚煤壁 前方极限平衡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在极限平 衡区水平方向为平衡状态.由文献 [6--7]相关公式 推导出: σz=Nexp 2fx λm (峰前 ) σz=Nexp 2fx1 λm —N exp 2f(x—x1) λm —1 (峰后 ) (2) 式中‚σz为垂直应力‚MPa;f为层面间摩擦因数;m 为采高‚m;λ为侧向压力系数;N为煤壁支撑力‚ MPa‚当 x=0时 σz=N‚当 0≤N≤σt时煤壁稳定; 当 N>σt时煤壁将发生片帮破坏;σt为煤体抗拉强 度‚MPa;x1为应力峰值位置. 式 (2)反映出在未考虑瓦斯作用下的煤壁前方 垂直应力:与煤壁支撑力成正比‚与层面间摩擦因数 正相关‚与侧向压力系数和采高负相关. 长壁工作面煤壁前方极限平衡区的含瓦斯煤体 在水平方向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 Fx=0‚假设在煤 体 x处的垂直面上瓦斯压力 px、水平应力 σx处处相 等‚如图 4所示‚即为: m(σx—σ0+px—p0)—∫0 x 2σzfdx=0 (3) 式中‚σx为距煤壁 x处的水平应力‚MPa;σ0 为煤壁 处水平应力‚σ0 =0;px 为距煤壁 x处瓦斯压力‚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