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92· 工程科学学报,第38卷,第5期 2OO1年西班牙的Caballero和剑桥大学Bhadeshia 为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所需的自由能改变量,△G 教授基于相变强化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强度贝氏体 为贫碳区生成贝氏体铁素体的自由能,△G“为利用 钢,即纳米结构贝氏体钢的雏形-.2002年, 超组元模型计算的Fe-C-X合金中形成纯铁的自由 Bhadeshia团队用Fe0.79C-l.59Si-l.94Mn-l.33Cr- 能,y表示原始奥氏体,y和y”分别表示奥氏体中贫 0.30Mo0.02Ni-0.11V合金,在200℃等温5d获得抗 碳区和富碳区,贫碳区中碳的摩尔分数为xa'l,表示 压强度高达2.5GPa的纳米结构贝氏体组织田.该组 奥氏体中i元素的活度,aI,表示贝氏体铁素体中i 织实质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其中贝氏体铁素体片层厚 元素的活度,S表示超组元,C为碳元素,R为气体常 度均小于50nm(20~40nm),硬度超过600HV. 数,T为热力学温度 2004一2007年之间,关于纳米结构贝氏体钢的 在原始奥氏体碳质量分数X。=0.75%的合金中, 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组织与性能、相变加速手段及 自由能△G随贫碳区碳摩尔分数xa的变化如图1 低碳成分纳米结构贝氏体钢的开发5.研究发现, (LG贝氏体相变热力学模型)所示.可以看出,当 纳米贝氏体钢的超高强度源自显微组织的超细化 △G<0时,任何可能成分在温度为200~300℃范 (尺度效应)和贝氏体铁素体中过饱和碳原子[@.添 围内均能形成稳定的贫碳区,△G脚的最大驱动力为 加C。和A!可有效缩短贝氏体等温相变时间田.由 -3500J小mdl,最小驱动力为-1000Jmol.因此, 于除碳以外的合金元素均同时降低贝氏体转变(Bs) 在热力学条件上完全可能以切变方式发生相变 温度与马氏体转变(Ms)温度,无法使二者温度分离, -1000 最终要么得到马氏体组织,要么贝氏体片层厚度超 。-200-11: 过200nm2-切,因此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利用低碳合 +-250-l: =50 +-300T-F℃ 金成功制备出纳米贝氏体组织的报道.综上所述,研 究合金元素对高碳硅纳米结构贝氏体相变驱动力的 -2000 影响,从而合理优化合金成分,加速低温纳米结构贝 -2500 氏体等温相变,是将纳米结构贝氏体进行商业化生 产的关键 300 本文利用超组元模型及修正后的KRC和LFG热 力学模型计算低温贝氏体相变驱动力,确定高碳硅成 -350 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 分合金低温等温相变机制,从而选择合适的热力学模 x/% 型分析合金元素对低温贝氏体相变驱动力的影响.基 图1自由能△G一F与x的关系 于理论分析设计相变速度更快的新成分纳米结构贝氏 Fig.1 Plots of free energy change ACT versus 体钢,系统研究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对新成分纳米结构 贝氏体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特别是通过电子背 C元素是固溶强化元素,其含量的提高可以提高 散射衍射手段深入研究拉伸过程中新成分纳米结构贝 奥氏体的强度以及钢的淬透性,较高碳含量是纳米贝 氏体的强韧化机理 氏体形成的必需条件四:Mn和Cr是导致纳米贝氏体 相变孕育期长,转变速度慢的主要元素闭.因此欲通 1热力学分析与成分设计 过优化合金元素加速纳米贝氏体等温相变速度,必需 研究指出贝氏体相变可以在过冷奥氏体的贫碳区 研究C、Mn和Cr元素对贝氏体等温转变的化学驱动 以切变方式形核.对于本文所述高碳合金钢,低温 力的影响. 等温时碳原子向晶界扩散而发生微观偏析形成贫碳 本文利用MUCG83软件分析C、Mn和Cr元素含 区.特别是奥氏体中位错和碳原子引起的畸变应力场 量对原始成分体系1CH.5Si-2Mn1 Cr-1Co-1Al合金 之间的相互作用稳定了贫碳区的.贝氏体在贫碳区 的时间一温度一转变(time一temperature-一transformation, 形核的热力学模型为a TTT)曲线的影响,如图2所示.其中,高于500℃的 △GYE=△GYY+Y+△GY-F= “℃”曲线为扩散相变曲线,即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低 于500℃部分为切变相变“C”曲线,即等温贝氏体 (1-xa)△Gga+RT xIn- azl,ac lx (al)2 转变. alas"l 图2(a)为不同C含量合金的等温相变TTT曲线, (1-)ha) 碳的质量分数在0.6%到1.0%之间.虽然低含碳量 式中,△G为生成贝氏体铁素体的自由能,△GrY 的“鼻尖”温度孕育期最短,但低温等温相变开始时间工程科学学报,第 38 卷,第 5 期 2001 年西班牙的 Caballero 和剑桥大学 Bhadeshia 教授基于相变强化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强度贝氏体 钢,即 纳 米 结 构 贝 氏 体 钢 的 雏 形[1--2]. 2002 年, Bhadeshia 团队用 Fe--0. 79C--1. 59Si--1. 94Mn--1. 33Cr-- 0. 30Mo--0. 02Ni--0. 11V 合金,在 200 ℃等温 5 d 获得抗 压强度高达 2. 5 GPa 的纳米结构贝氏体组织[3]. 该组 织实质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其中贝氏体铁素体片层厚 度均小于 50 nm( 20 ~ 40 nm) ,硬度超过 600 HV[4]. 2004—2007 年之间,关于纳米结构贝氏 体 钢 的 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组织与性能、相变加速手段及 低碳成分纳米结构贝氏体钢的开发[5--9]. 研究发现, 纳米贝氏 体 钢 的 超 高 强 度 源 自 显 微 组 织 的 超 细 化 ( 尺度效应) 和贝氏体铁素体中过饱和碳原子[10]. 添 加 Co 和 Al 可有效缩短贝氏体等温相变时间[11]. 由 于除碳以外的合金元素均同时降低贝氏体转变( Bs) 温度与马氏体转变( Ms) 温度,无法使二者温度分离, 最终要么得到马氏体组织,要么贝氏体片层厚度超 过200 nm[12--13],因此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利用低碳合 金成功制备出纳米贝氏体组织的报道. 综上所述,研 究合金元素对高碳硅纳米结构贝氏体相变驱动力的 影响,从而合理优化合金成分,加速低温纳米结构贝 氏体等温相变,是将纳米结构贝氏体进行商业化生 产的关键. 本文利用超组元模型及修正后的 KRC 和 LFG 热 力学模型计算低温贝氏体相变驱动力,确定高碳硅成 分合金低温等温相变机制,从而选择合适的热力学模 型分析合金元素对低温贝氏体相变驱动力的影响. 基 于理论分析设计相变速度更快的新成分纳米结构贝氏 体钢,系统研究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对新成分纳米结构 贝氏体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特别是通过电子背 散射衍射手段深入研究拉伸过程中新成分纳米结构贝 氏体的强韧化机理. 1 热力学分析与成分设计 研究指出贝氏体相变可以在过冷奥氏体的贫碳区 以切变方式形核[14]. 对于本文所述高碳合金钢,低温 等温时碳原子向晶界扩散而发生微观偏析形成贫碳 区. 特别是奥氏体中位错和碳原子引起的畸变应力场 之间的相互作用稳定了贫碳区[15]. 贝氏体在贫碳区 形核的热力学模型为[16] ΔGγ→BF d = ΔGγ→γ' + γ″ + ΔGγ'→BF = ( 1 - xd ) ΔGγ→α S + RT x [ d ln aγ C | xγ ·aBF C | xd ( aγ C | xd ) 2 + ( 1 - xd ) ln aγ S | xγ ·aBF S " | xd ( aγ S | xd ) 2 ] . 式中,ΔGγ→BF d 为生成贝氏体铁素体的自由能,ΔGγ"γ' + γ″ 为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所需的自由能改变量,ΔGγ'"BF d 为贫碳区生成贝氏体铁素体的自由能,ΔGγ→α S 为利用 超组元模型计算的 Fe--C--X 合金中形成纯铁的自由 能,γ 表示原始奥氏体,γ' 和 γ″分别表示奥氏体中贫 碳区和富碳区,贫碳区中碳的摩尔分数为 xd,aγ i | xγ 表示 奥氏体中 i 元素的活度,aBF i | xd 表示贝氏体铁素体中 i 元素的活度,S 表示超组元,C 为碳元素,R 为气体常 数,T 为热力学温度. 在原始奥氏体碳质量分数 X0 = 0. 75% 的合金中, 自由能 ΔGγ→BF d 随贫碳区碳摩尔分数 xd的变化如图 1 ( LFG 贝氏体相变热力学模型) 所示. 可 以 看 出,当 ΔGγ→BF d < 0 时,任何可能成分在温度为 200 ~ 300 ℃ 范 围内均能形成稳定的贫碳区,ΔGγ→BF d 的最大驱动力为 - 3500 J·mol - 1,最小驱动力为 - 1000 J·mol - 1 . 因此, 在热力学条件上完全可能以切变方式发生相变. 图 1 自由能 ΔGγ→BF d 与 xd的关系 Fig. 1 Plots of free energy change ΔGγ→BF d versus xd C 元素是固溶强化元素,其含量的提高可以提高 奥氏体的强度以及钢的淬透性,较高碳含量是纳米贝 氏体形成的必需条件[12]; Mn 和 Cr 是导致纳米贝氏体 相变孕育期长,转变速度慢的主要元素[17]. 因此欲通 过优化合金元素加速纳米贝氏体等温相变速度,必需 研究 C、Mn 和 Cr 元素对贝氏体等温转变的化学驱动 力的影响. 本文利用 MUCG83 软件分析 C、Mn 和 Cr 元素含 量对原始成分体系 1C--1. 5Si--2Mn--1Cr--1Co--1Al 合金 的时间--温度--转变( 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TTT) 曲线的影响,如图 2 所示. 其中,高于 500 ℃ 的 “C”曲线为扩散相变曲线,即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 低 于 500 ℃ 部 分 为 切 变 相 变“C”曲 线,即 等 温 贝 氏 体 转变. 图 2( a) 为不同 C 含量合金的等温相变 TTT 曲线, 碳的质量分数在 0. 6% 到 1. 0% 之间. 虽然低含碳量 的“鼻尖”温度孕育期最短,但低温等温相变开始时间 · 296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