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庞启航等:热轧双相钢微观应力一应变模型 ·1445· 部分则与板条贝氏体(B)交织在一起,这也与图3(a) =CUfy [Ag (By+8g)"]+ 中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即黑色贝氏体组织的周围出现 fy [Ay (Bx +x)"]). (4) 亮白马氏体组织.因未能形成连续分布的铁素体相, 式中,∫和∫,分别为铁素体相和马氏体相的体积分 实验钢的延展性能降低.在图3(©)所示的透射电镜 数,AAMB、Bue,和eM是铁素体相和马氏体相的 图片中,观察到具有明显板条结构的贝氏体相,同时高 材料常数.材料常数的经验公式四为 位错密度存在提高了实验钢的强度,虽然位错密度是 A=373+10.8d-a5+109w+5.90p+6270+C, 能够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微观参数,但由于其精确测 B=0.002, 定的难度较大,未能被广泛应用 5.35 实验钢的力学性能如表2所示.两种实验钢均满 -0.12+10+a-0.037ws+ 足所在级别的力学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 0.35wp-0.240m+C2 匹配 (5) 表2实验钢的力学性能 式中,d为晶粒大小,参数C,和C,反映析出强化对A Tabl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ing steels 和e的影响.在实际计算中,可取相同成分的含Nb与 非比例延伸率为 不含Nb低碳冷轧钢板进行拉伸试验,计算拟合拉伸 抗拉强 断后伸 编号 0.2%时屈服 屈强比 曲线,来确定C,和C2·根据式(5),计算DP590实验 度/MPa 长率/% 强度/MPa 钢材料常数的结果如下表3所示.计算结果与参考文 DP590 345 626 0.55 29 献04-15]中相近成分体系下的材料常数基本相等. DP780 559 820 0.68 19 表3DP590实验钢的材料常数 Table 3 Material parameters of DP590 testing steel 2.2热轧双相钢微观应力一应变模型 相成分 f∥% A/MPa B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不同微观相累积塑性功之和 铁素体 81 747 0.002 0.18 等于材料整体的塑性功☒: 马氏体 19 2478 1×10-7 0.52 ode= ∑fade (1) 2.2.2DP780实验钢的微观应力-应变模型 式中:σ和σ:分别为材料宏观应力和各独立组成相的 组成DP780的微观组织有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 应力,MPa;e和e:分别为材料宏观应变和各独立组成 体三种独立相,其体积分数经测定分别为66%、23% 相的应变;n为组成相的种类数:∫为第i组成相的体 和11%.当拉伸变形过程中,DP590实验钢的微观应 积分数且名 力一应变模型表示为 =CUf [Ar (B:+r)"]+f [Ap (Bu +8g)"]+ 根据文献几2]中提到的多相材料应力应变中间 fu [Ay (By +ex)"]. (6) 混合法则, 式中。和∫分别为铁素体相、贝氏体相和马氏体 0= ∫o:和e= 相的体积分数,AFARAMBE、Bg、Buverven和eu是铁 素体相、贝氏体相和马氏体相的材料系数.同理 同时各单相的流动应力一应变关系满足Si谁方 程,即 DP780实验钢的材料常数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DP780实验钢的材料常数 0:=A(B:+E)5 (2) Table 4 Material parameters of CP780 testing steel 式中,A、B,和e:为第i组成相的材料常数,由只有i相 相成分 f1% A/MPa 女 组成的材料测得. 铁素体 66 747 0.002 0.19 再考虑晶界间相互作用系数C(一般取1.0~ 贝氏体 23 1108 0.002 0.15 1.5),因此得到多相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为 马氏体 2478 1×10-7 0.52 o=C∑fA,(B,+8). (3) 2.3讨论 2.2.1DP590实验钢的微观应力-应变模型 两种双相钢通过微观模型计算得到应力一应变曲 组成DP590钢的微观组织有铁素体和马氏体两 线与实验得到曲线的对比如图4所示.总体上来看, 种独立相,其体积分数经测定分别为81%和19%. 本文所建立的双相钢微观应力一应变关系模型基本上 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实验钢的微观应力一应变模型表 能够很好预测单向拉伸试验趋势,说明该模型建立的 示为 思路以及模型中所采用的材料常数是适合的.但是,庞启航等: 热轧双相钢微观应力--应变模型 部分则与板条贝氏体( B) 交织在一起,这也与图 3( a) 中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即黑色贝氏体组织的周围出现 亮白马氏体组织. 因未能形成连续分布的铁素体相, 实验钢的延展性能降低. 在图 3( c) 所示的透射电镜 图片中,观察到具有明显板条结构的贝氏体相,同时高 位错密度存在提高了实验钢的强度,虽然位错密度是 能够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微观参数,但由于其精确测 定的难度较大,未能被广泛应用. 实验钢的力学性能如表 2 所示. 两种实验钢均满 足所在级别的力学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 匹配. 表 2 实验钢的力学性能 Tabl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ing steels 编号 非比例延伸率为 0. 2% 时屈服 强度/MPa 抗拉强 度/MPa 屈强比 断后伸 长率/% DP590 345 626 0. 55 29 DP780 559 820 0. 68 19 2. 2 热轧双相钢微观应力--应变模型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不同微观相累积塑性功之和 等于材料整体的塑性功[12]: σdε = ∑ n i = 1 fiσidεi . ( 1) 式中: σ 和 σi 分别为材料宏观应力和各独立组成相的 应力,MPa; ε 和 εi 分别为材料宏观应变和各独立组成 相的应变; n 为组成相的种类数; fi 为第 i 组成相的体 积分数,且 ∑ n i = 1 fi = 1. 根据文献[12]中提到的多相材料应力应变中间 混合法则, σ = ∑ n i = 1 fiσi 和 ε = ∑ n i = 1 fiεi . 同时 各 单 相 的 流 动 应 力--应 变 关 系 满 足 Swift 方 程[13],即 σi = Ai ( Bi + εi ) ei . ( 2) 式中,Ai、Bi 和 ei 为第 i 组成相的材料常数,由只有 i 相 组成的材料测得. 再考虑 晶 界 间 相 互 作 用 系 数 C ( 一 般 取 1. 0 ~ 1. 5) [14],因此得到多相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为 σ = C ∑ n i = 1 fi [Ai ( Bi + εi ) ei ]. ( 3) 2. 2. 1 DP590 实验钢的微观应力--应变模型 组成 DP590 钢的微观组织有铁素体和马氏体两 种独立相,其体积分数经测定分别为 81% 和 19% . 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实验钢的微观应力--应变模型表 示为 σ = C{ fF[AF ( BF + εF ) eF ]+ fM[AM ( BM + εM ) eM ]} . ( 4) 式中,fF 和 fM 分别为铁素体相和马氏体相的体积分 数,AF、AM、BF、BM、eF 和 eM 是铁素体相和马氏体相的 材料常数. 材料常数的经验公式[13]为 A = 373 + 10. 8d - 0. 5 + 109wSi + 5. 9wP + 627wMn + C1, B = 0. 002, e = - 0. 12 + 5. 35 10 + d - 0. 5 - 0. 037wSi + 0. 35wP - 0. 24wMn + C2        . ( 5) 式中,d 为晶粒大小,参数 C1 和 C2 反映析出强化对 A 和 e 的影响. 在实际计算中,可取相同成分的含 Nb 与 不含 Nb 低碳冷轧钢板进行拉伸试验,计算拟合拉伸 曲线,来确定 C1 和 C2 . 根据式( 5) ,计算 DP590 实验 钢材料常数的结果如下表 3 所示. 计算结果与参考文 献[14--15]中相近成分体系下的材料常数基本相等. 表 3 DP590 实验钢的材料常数 Table 3 Material parameters of DP590 testing steel 相成分 f /% A /MPa B e 铁素体 81 747 0. 002 0. 18 马氏体 19 2478 1 × 10 - 7 0. 52 2. 2. 2 DP780 实验钢的微观应力--应变模型 组成 DP780 的微观组织有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 体三种独立相,其体积分数经测定分别为 66% 、23% 和 11% . 当拉伸变形过程中,DP590 实验钢的微观应 力--应变模型表示为 σ = C{ fF[AF ( BF + εF ) eF ]+ fB[AB ( BB + εB ) eB ]+ fM[AM ( BM + εM ) eM ]} . ( 6) 式中 fF、fB 和 fM 分别为铁素体相、贝氏体相和马氏体 相的体积分数,AF、AB、AM、BF、BB、BM、eF、eB 和 eM 是铁 素体 相、贝 氏 体 相 和 马 氏 体 相 的 材 料 系 数. 同 理 DP780 实验钢的材料常数计算结果如表 4 所示. 表 4 DP780 实验钢的材料常数 Table 4 Material parameters of CP780 testing steel 相成分 f /% A /MPa B e 铁素体 66 747 0. 002 0. 19 贝氏体 23 1108 0. 002 0. 15 马氏体 11 2478 1 × 10 - 7 0. 52 2. 3 讨论 两种双相钢通过微观模型计算得到应力--应变曲 线与实验得到曲线的对比如图 4 所示. 总体上来看, 本文所建立的双相钢微观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基本上 能够很好预测单向拉伸试验趋势,说明该模型建立的 思路以及模型中所采用的材料常数是适合的. 但是, · 544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