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殷德生、范剑勇: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进展 资本深化的方向和深度,而提高资本密集型部门比例却可能诱发不利于减少污染排放的经济结构变 化。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取决于效率取向的市场制度创新。日前上海自贸区就是试图通过制度创新 提高要素市场效率的改革,其意义在于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制度体系,实现要素在全球市场 的最优配置。 (二)空间效率驱动的高效城市化 城市化的空间集聚与规模经济效应推动着技术创新、服务经济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从理论上讲 城市化率和投资率呈倒U形关系,城市化率和消费率呈U形趋势;随之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经济结 构将由投资拉动演变为消费拉动,这个转折点通常认为在城市化率为67%左右达到(张平、王宏淼 2011;张平等,2011)。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刚超50%,正处于依靠城市化进程推动结构调整的黄金时 期,但与经济赶超时期投入导向的城市化不同,与“结构协调的增长”相适应的是效率导向的城市化。效 率导向的高效城市化倡导从扁平化城市结构向相对集中式城市结构发展,以同时实现空间效率提升、政 府主导增长模式改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目标。 范剑勇、李方文(2011)证实了我国大地理范围的空间效率显著、小地理范围的空间效率不足的特 征。日前我国的“大地理范围集聚明显、小地理范围集聚不足”现象导致了两对突出矛盾:中小城市过多 不利于经济效率提升和区域经济协调;中小城市过多导致资源浪费。土地稀缺和规模经济决定了中国 城市体系须选择相对集中式道路,而不是扁平化城市体系。相对集中式城市体系不仅在非农用地、单位 能耗、污染治理等方面拥有规模经济优势,与该判断密切相关的证据是Au8. Henderson(2006),而且 是解决经济增长中内需不足、利益分享不公平、空间效率不高等经济隐患的有效手段。一方面,相对集 中式城市化将促进政府对卫生、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带动消费主导的经济 增长。在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政府目标和约東条件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追求公共福利成为政府 的主导目标,为城市化提供土地的农民将分享城市化所带来的土地增值和报酬递增收益,这有利于实现 公平的利益分享机制。另一方面,相对集中式城市化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 从内部规模经济上看,由扁平化城市体系向集中式城市体系转变,需要进一步促进大城市能级的提高 发展特大城市。从外部规模经济上看,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引领若干个中小城市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城市 群。从整个规模经济上看,在城市群和特大型城市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要 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实现新一轮的制度改革红利。 参考文献 [1]白重恩、钱震杰,2009:《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经济研究》第3期。 [2]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2008:《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经济研究》第8 [3]陈良文、杨开忠、吴蛟,2007:《中国城市体系演化的实证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 [4]陈甬军、景晋秋、陈爱民,2009:《中国城市化道路新论》,商务印书馆 [5]陈勇、李小平,2007:《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工业经济转型》,《管理世界》第6期 [6]迟福林,2010:《第二次转型:处于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出版社 [7]迟福林,2011:《民富优先:二次转型与改革走向》,中国经济出版社 [8]范剑勇,2004:《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9]范剑勇,2008:《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研究》,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10]范剑勇、高人元、张雁,2010:《空间效率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选择》,《世界经济》第2期。 [I]范剑勇、邵挺,2011:《房价水平、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与城市体系》,《经济研究》第2期 [12]范剑勇、李方文,2011:《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载于《中国区域集聚发展:回顾与展望》陆铭等主编,格 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13]方福前,2007:《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1期。 4]费孝通,1984:《小城镇再探索》,《新华日报》,5月2日第四版 [15]傅晓霞、吴利学,2009:《中国地区差异动态演进及其决定因素》,《世界经济》第5期,资本深化的方向和深度,而提高资本密集型部门比例却可能诱发不利于减少污染排放的经济结构变 化.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取决于效率取向的市场制度创新.目前上海自贸区就是试图通过制度创新 提高要素市场效率的改革,其意义在于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制度体系,实现要素在全球市场 的最优配置. (二)空间效率驱动的高效城市化 城市化的空间集聚与规模经济效应推动着技术创新、服务经济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从理论上讲, 城市化率和投资率呈倒 U 形关系,城市化率和消费率呈 U 形趋势;随之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经济结 构将由投资拉动演变为消费拉动,这个转折点通常认为在城市化率为67%左右达到(张平、王宏淼, 2011;张平等,2011).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刚超50%,正处于依靠城市化进程推动结构调整的黄金时 期,但与经济赶超时期投入导向的城市化不同,与“结构协调的增长”相适应的是效率导向的城市化.效 率导向的高效城市化倡导从扁平化城市结构向相对集中式城市结构发展,以同时实现空间效率提升、政 府主导增长模式改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目标. 范剑勇、李方文(2011)证实了我国大地理范围的空间效率显著、小地理范围的空间效率不足的特 征.目前我国的“大地理范围集聚明显、小地理范围集聚不足”现象导致了两对突出矛盾:中小城市过多 不利于经济效率提升和区域经济协调;中小城市过多导致资源浪费.土地稀缺和规模经济决定了中国 城市体系须选择相对集中式道路,而不是扁平化城市体系.相对集中式城市体系不仅在非农用地、单位 能耗、污染治理等方面拥有规模经济优势,与该判断密切相关的证据是 Au & Henderson(2006),而且 是解决经济增长中内需不足、利益分享不公平、空间效率不高等经济隐患的有效手段.一方面,相对集 中式城市化将促进政府对卫生、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带动消费主导的经济 增长.在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政府目标和约束条件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追求公共福利成为政府 的主导目标,为城市化提供土地的农民将分享城市化所带来的土地增值和报酬递增收益,这有利于实现 公平的利益分享机制.另一方面,相对集中式城市化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 从内部规模经济上看,由扁平化城市体系向集中式城市体系转变,需要进一步促进大城市能级的提高, 发展特大城市.从外部规模经济上看,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引领若干个中小城市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城市 群.从整个规模经济上看,在城市群和特大型城市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要 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实现新一轮的制度改革红利. 参考文献: [1] 白重恩、钱震杰,2009:«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经济研究»第3期. [2] 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2008:«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经济研究»第8期. [3] 陈良文、杨开忠、吴蛟,2007:«中国城市体系演化的实证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 [4] 陈甬军、景晋秋、陈爱民,2009:«中国城市化道路新论»,商务印书馆. [5] 陈勇、李小平,2007:«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工业经济转型»,«管理世界»第6期. [6] 迟福林,2010:«第二次转型:处于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出版社. [7] 迟福林,2011:«民富优先:二次转型与改革走向»,中国经济出版社. [8] 范剑勇,2004:«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9] 范剑勇,2008:«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研究»,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10]范剑勇、高人元、张雁,2010:«空间效率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选择»,«世界经济»第2期. [11]范剑勇、邵挺,2011:«房价水平、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与城市体系»,«经济研究»第2期. [12]范剑勇、李方文,2011:«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载于«中国区域集聚发展:回顾与展望»,陆铭等主编,格 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13]方福前,2007:«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1期. [14]费孝通,1984:«小城镇再探索»,«新华日报»,5月2日第四版. [15]傅晓霞、吴利学,2009:«中国地区差异动态演进及其决定因素»,«世界经济»第5期. 􀅰22􀅰 殷德生、范剑勇: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进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