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经济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 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进一步深化经济学类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 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全国范围内各高校设置经济学类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准人标准,是指导经济学类专业发展 的基本规范和建设标准,是衡量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依据和评价标准。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定 位和办学特色,在本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细化的实施方案,但方案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要求。高水平大 学应该高于本标准办学。鼓励各高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学类 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水平。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形成于18世纪,以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 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为标志。在其后的100年间,经济学在古典框架内有 了很大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西斯蒙第、萨伊等。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将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学,在批判吸收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以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为标志。一百多年来,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主要沿着两条 路径来进行,以此形成了当今世界的两大经济学体系:一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经济学,即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二是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经济学,即西方经济学。两种体系的经济学在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研究结论等方面有很大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 运行的同时,重点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分析经济运行表层现象背后的本 质,揭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西方经济学把市场经济中的资源有效配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侧重于对经 济现象的解释、经济数据的分析、经济发展的预测、市场机制的完善等。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学是将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结合在一起,充分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 研究方法,立足中国实际、凝练实践经验、创新理论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根据研究重点不同,经济学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之分。目前我国在本科阶段设置的经济学类专 业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兼有应用经济学的属性,在所有与经济学科门类相关的专业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决定了本类专业的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在人才培养上特别注重理论素质的培 养,同时经济学类专业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培养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人才和 具有宽厚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人才,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 重要的作用。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经济学类(0201)》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1)基本专业(2个): 经济学(02010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