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对照组,对照组可能会有意无意的模仿、运用、吸收,产生与实验处理相符的行为和活动,产 生与实验组相同的结果。这种实验处理扩散的结果就是:实验处理的效果会被抵消。为了避免 实验处理的扩散,应尽量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接触降到最低限度 11、补偿性均等( Compensatory equalization of treatments) 在现场的教学实验研究中,实验处理往往是向实验组被试提供较好的学习机会,提供具有 吸引力的材料(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试验新教材),而对照组被试经常要被剥夺某种好的学习 机会或被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以配合实验组。但是从教育伦理角度考虑,这样做对某些学生不 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应该均等。因此,有时校方或行政管理人员会为他们提供有益于 学习的活动或资源,作为某种补偿,以示均等。这种做法,将使对照组被试也有良好的学习表 现,从而导致实验效果的混淆。 12、补偿性的竞争( Compensatory rivalry) 补偿性的竞争指对照组被试在与实验组竞争时,表现出超常努力的现象。海尼奇于1970年 在评论电视教学与课堂常规教学的研究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约翰.亨利效应。传说有一名叫约 翰.亨利的黑人铁路工人是位打道钉能手,为了与刚引进的蒸汽打道钉机抗争,以维持职业和地 位,所以拼命以他的体力和技巧手工打道钉,想把蒸汽打道钉机给拼掉。最后却耗尽体力而死。 补偿性的竞争这种现象在教育研究情景中常会发生。如在新的教学方法与旧的教学方法比较研 究中,对照组被试往往会把实验情景看作一种竞争或威胁,或者由于没有作为实验组心里不服 气,从而加倍努力,以证明自己能力不亚于实验组。结果造成无法确定教学实验效果 13、自暴自弃( Demoralization) 自暴自弃是指被试由于得知未被选为实验组产生的怨恨,并且故意怠工,失去自信心,表 现比平时差,自甘堕落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实验处理效果突显,但这种实验效果未必真实可靠。 以上提到的13种因素,都会对研究的内在效度产生影响。事实上,内在效度就是指研究结 论有没有准确地反映研究内容本身。只要研究内容以外的因素影响了因变量,就会威胁研究的 内在效度,就会导致研究结果的混淆。因此,在研究设计时对以上这些因素要认真考虑,对可 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要设法加以控制。一般来说,随机分配、设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安排都是 研究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 三、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 外在效度( ex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或普遍性。具体说来,就是指研究结 果是否可以推广到类似情景中去的程度。如果能在实际硏究以外的更大范围获得相似的结果, 研究的外在效度就高,研究结果的解释与推论范围越广,研究的外在效度越高:如果一个研究 在相似的情景中难以重复,研究结果不能推广运用到现实世界,那么,这个研究的外在效度就 低 影响研究外在效度的因素很多,经典的是坎贝尔(D.T. Campbel)与斯坦利(JC. Stanley) 提出的4个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选择偏差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 用:实验安排的反作用;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 以上4个因素都是干扰因子与实验处理结合才产生作用,导致实验结果不能类推到相似情 境中去。后经布莱切(G.H. Bracht)与格拉斯(G.V. Glass)将外在效度分为总体效度( population validity)和生态效度( ecological validity)两类,并加以扩充成以下一些影响因素。 1、取样的偏差 由于抽样范围的限制,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将研究结果类推到样本以外的人群,从而 影响研究的外在效度。例如,要从事一项有关上海市中学生道德发展的研究,但样本仅从上海 几所重点中学抽取,这样的研究结果只能代表重点中学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不能代表一般中 学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由于样本有偏差,研究结果就难以推论整个上海市中学生的道德发展 的普遍状况。因此,为了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推广性,研究设计时应考虑样本与总体的同质性和 ①转引自吴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第248-251页对照组,对照组可能会有意无意的模仿、运用、吸收,产生与实验处理相符的行为和活动,产 生与实验组相同的结果。这种实验处理扩散的结果就是:实验处理的效果会被抵消。为了避免 实验处理的扩散,应尽量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接触降到最低限度。 11、补偿性均等 (Compensatory equalization of treatments) 在现场的教学实验研究中,实验处理往往是向实验组被试提供较好的学习机会,提供具有 吸引力的材料(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试验新教材),而对照组被试经常要被剥夺某种好的学习 机会或被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以配合实验组。但是从教育伦理角度考虑,这样做对某些学生不 公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应该均等。因此,有时校方或行政管理人员会为他们提供有益于 学习的活动或资源,作为某种补偿,以示均等。这种做法,将使对照组被试也有良好的学习表 现,从而导致实验效果的混淆。 12、补偿性的竞争(Compensatory rivalry) 补偿性的竞争指对照组被试在与实验组竞争时,表现出超常努力的现象。海尼奇于 1970 年 在评论电视教学与课堂常规教学的研究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约翰.亨利效应。传说有一名叫约 翰.亨利的黑人铁路工人是位打道钉能手,为了与刚引进的蒸汽打道钉机抗争,以维持职业和地 位,所以拼命以他的体力和技巧手工打道钉,想把蒸汽打道钉机给拼掉。最后却耗尽体力而死。 补偿性的竞争这种现象在教育研究情景中常会发生。如在新的教学方法与旧的教学方法比较研 究中,对照组被试往往会把实验情景看作一种竞争或威胁,或者由于没有作为实验组心里不服 气,从而加倍努力,以证明自己能力不亚于实验组。结果造成无法确定教学实验效果。 13、自暴自弃(Demoralization) 自暴自弃是指被试由于得知未被选为实验组产生的怨恨,并且故意怠工,失去自信心,表 现比平时差,自甘堕落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实验处理效果突显,但这种实验效果未必真实可靠。 以上提到的 13 种因素,都会对研究的内在效度产生影响。事实上,内在效度就是指研究结 论有没有准确地反映研究内容本身。只要研究内容以外的因素影响了因变量,就会威胁研究的 内在效度,就会导致研究结果的混淆。因此,在研究设计时对以上这些因素要认真考虑,对可 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要设法加以控制。一般来说,随机分配、设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安排都是 研究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 三、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 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或普遍性。具体说来,就是指研究结 果是否可以推广到类似情景中去的程度。如果能在实际研究以外的更大范围获得相似的结果, 研究的外在效度就高,研究结果的解释与推论范围越广,研究的外在效度越高;如果一个研究 在相似的情景中难以重复,研究结果不能推广运用到现实世界,那么,这个研究的外在效度就 低。 影响研究外在效度的因素很多,经典的是坎贝尔(D.T.Campbell)与斯坦利(J.C.Stanley) 提出的 4 个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选择偏差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 用;实验安排的反作用;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 以上 4 个因素都是干扰因子与实验处理结合才产生作用,导致实验结果不能类推到相似情 境中去。后经布莱切(G.H.Bracht)与格拉斯(G.V.Glass)将外在效度分为总体效度(population validity)和生态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两类,并加以扩充成以下一些影响因素①。 1、取样的偏差 由于抽样范围的限制,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将研究结果类推到样本以外的人群,从而 影响研究的外在效度。例如,要从事一项有关上海市中学生道德发展的研究,但样本仅从上海 几所重点中学抽取,这样的研究结果只能代表重点中学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不能代表一般中 学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由于样本有偏差,研究结果就难以推论整个上海市中学生的道德发展 的普遍状况。因此,为了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推广性,研究设计时应考虑样本与总体的同质性和 ① 转引自吴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 年,第 248-251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