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6、什么样的油气聚集带是有利的? 1.生油凹陷内或其邻近地区的长期继承性隆起、背斜型油气聚集带最有利。离油源近、 储层发育、圈闭形成早(大庆长垣)。 2.形成时间较早的油气聚集带较为有利。如果晚期形成的聚集带隆起幅度较高,在油 气重新分布或烃源岩二次生油过程中,可能就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3.沉积盆地边缘的大单斜带,往往是有利的储集岩相带发育区,且易形成各种地层和 断层圈闭。在区域性油气运移过程中,是油气运移指向的低势区,有利于形成大单斜油气聚 集带 4.生物礁、盐丘、古潜山及滨海砂洲发育地带,都可以形成各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聚集 17、盆地构造单元分级及与聚油单元的对应关系 个沉积盆地根据基底起伏形态及沉积盖层的厚度可将其划为四级构造单元 沉积盆地 含油气盆地 匚一级单元(坳陷、降起区,斜坡区 含油气区 亚一级(凹陷、凸起) 二级构造带(背斜带、长垣、斜坡带) 油气聚集带 三级局部构造(背斜、穹窿、鼻状构造)油气田(含油气藏) 四级圈闭构造 油气藏 18、简述在含油气盆地内有效油气系统存在的定量基础 1.在圈闭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体积上有足够数量的油气生成 2.有利的运移排出几何通道,保证油气能呈汇聚式运移到圈闭中去而不致逸散 3.存在容积足够大的系列圈闭,能够保存从最初注入至现在继续充注的油气 19、简述侧向排烃油气系统的特点 ①油藏常出现在远离烃源岩区的未成熟沉积地层中。 ②出现于有效区域盖层之下同时代的单一储集层系统中,储藏有该系统聚集的绝大多数 油气。 ③在有效区域盖层中,断裂作用较小或不明显。 ④在过充注的侧向排烃系统中,近盆地边缘较浅的未成熟地层部位常见大型重质油油藏。 20、简述垂向排烃油气系统的特点 ①几乎所有油藏均出现在区域生油窗的正上方及其毗邻地区,侧向运移距离短,往往小 于30km。 ②常发育叠置的多层油气藏,混源特征明显,有时时代差异大,但却含相同成因类型的 原油,垂向上各层常见层析现象 ③断裂作用仍保持活动性,直到最后的有效区域盖层沉积为止。 ④在过充注垂向排烃系统中,若断裂作用至今仍具活动性,地表常见许多油气苗3 16、什么样的油气聚集带是有利的? 1.生油凹陷内或其邻近地区的长期继承性隆起、背斜型油气聚集带最有利。离油源近、 储层发育、圈闭形成早(大庆长垣)。 2.形成时间较早的油气聚集带较为有利。如果晚期形成的聚集带隆起幅度较高,在油 气重新分布或烃源岩二次生油过程中,可能就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3.沉积盆地边缘的大单斜带,往往是有利的储集岩相带发育区,且易形成各种地层和 断层圈闭。在区域性油气运移过程中,是油气运移指向的低势区,有利于形成大单斜油气聚 集带。 4.生物礁、盐丘、古潜山及滨海砂洲发育地带,都可以形成各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聚集 带。 17、盆地构造单元分级及与聚油单元的对应关系 一个沉积盆地根据基底起伏形态及沉积盖层的厚度可将其划为四级构造单元。 沉积盆地 含油气盆地 一级单元(坳陷、隆起区,斜坡区) 含油气区 亚一级(凹陷、凸起) 二级构造带(背斜带、长垣、斜坡带) 油气聚集带 三级局部构造(背斜、穹窿、鼻状构造) 油气田(含油气藏) 四级圈闭构造 油气藏 18、简述在含油气盆地内有效油气系统存在的定量基础 1.在圈闭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体积上有足够数量的油气生成; 2.有利的运移排出几何通道,保证油气能呈汇聚式运移到圈闭中去而不致逸散; 3.存在容积足够大的系列圈闭,能够保存从最初注入至现在继续充注的油气。 19、简述侧向排烃油气系统的特点 ①油藏常出现在远离烃源岩区的未成熟沉积地层中。 ②出现于有效区域盖层之下同时代的单一储集层系统中,储藏有该系统聚集的绝大多数 油气。 ③在有效区域盖层中,断裂作用较小或不明显。 ④在过充注的侧向排烃系统中,近盆地边缘较浅的未成熟地层部位常见大型重质油油藏。 20、简述垂向排烃油气系统的特点 ①几乎所有油藏均出现在区域生油窗的正上方及其毗邻地区,侧向运移距离短,往往小 于 30km。 ②常发育叠置的多层油气藏,混源特征明显,有时时代差异大,但却含相同成因类型的 原油,垂向上各层常见层析现象。 ③断裂作用仍保持活动性,直到最后的有效区域盖层沉积为止。 ④在过充注垂向排烃系统中,若断裂作用至今仍具活动性,地表常见许多油气苗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