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生在国外。(4分) (2)广泛性。广泛性指涉外民事关系既包括婚姻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关系、侵权关系等一 般意义上民事关系,又包括各种商事合同关系,概言之,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涉外因素的 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相联系的人身关系均属涉外民事关系的范畴。(3分) (3)国际性。涉外民事关系是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在形式上通常表现为不同国家当事人 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关系。涉外民事关系要服从国家的对外政策,要受国际 关系的制约。(3分)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该公约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适用: (1)双方营业地分别处于两个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公约,但 这种适用不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可以通过明示选择某个国家的法律来完全或部分排除公约的 适用。缔约国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对适用的法律依意思自治原则作出选择,如选择某国法作 准据法就自动排除公约的适用。如果当事人对法律适用未作选择,则公约当然适用于他们之 间订立的买卖合同。但是对国际惯例的选择,不构成对公约的排除适用。(6分) (2)非缔约国当事人可以通过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公约,但这种选择必须是明示的。(2分) (3)当事人双方或一方营业所所在地国不是缔约国,如果国际私法规范导致适用某一缔约 国的法律时,公约可以适用于他们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2分) 3.(1)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是国家司法管辖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每一 主权国家均有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3分) (2)管辖权的确定是内国法院受理涉外民事案件的前提条件。(3分) (3)管辖权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理结果。(2分) (4)正确确定管辖权,有利于判决的承认和执行。(2分) 六、论述题(18分) 11世纪以后,意大利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交流频繁,法律冲突现象便开始发生。这时的 法律冲突表现为罗马法与城邦法、城邦法与城邦法之间的冲突。冲突如发生罗马法在与城邦 的法则之间,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罗马法原则,可适用城邦的法则,但是冲突发生在不 同城邦的法则之间,就没有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则。法律冲突对各城邦之间的商业贸易是 十分不利的,因而需要找出解决法律冲突的规则,这就是意大利法则区别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 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代表人物是巴托鲁斯。14世纪,巴托鲁斯在意大利和法国的一些法 146生在国外。(4分) <2)广泛性。广泛性指涉外民事关系既包括婚姻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关系、侵权关系等一 般意义上民事关系,又包括各种商事合同关系,概言之,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涉外因素的 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相联系的人身关系均属涉外民事关系的范畴。<3分) (3)国际性。涉外民事关系是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在形式上通常表现为不同国家当事人 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关系。涉外民事关系要服从国家的对外政策,要受国际 关系的制约。(3分)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该公约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适用: (1)双方营业地分别处于两个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公约,但 这种适用不具有强制性 ,当事人可 以通过明示选择某个国家的法律来完全或部分排除公约的 适用 。缔约 国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对适用 的法律依意思 自治原则作 出选择 ,如选择某国法作 准据法就 自动排除公约的适用。如果 当事人对法律适用未作选 择 ,则公约 当然适用于他们之 间订立的买卖合 同。但是对国际惯例的选择 ,不构成对公约的排除适用 。(6分) (2)非缔约国当事人可 以通过意思 自治选择适用公约,但这种选择必须是明示的。(2分) (3)当事人双方或一方营业所所在地 国不是缔约国,如果国际私法规范导致适用某一缔约 国的法律时,公约可以适用于他们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2分) 3. (1)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是国家司法管辖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每一 主权国家均有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 。(3分) (2)管辖权的确定是内国法院受理涉外 民事案件的前提条件。(3分) (3)管辖权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理结果。(2分) (4)正确确定管辖权,有利于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2分) 六、论述题 (18分) 11世纪以后,意大利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交流频繁,法律冲突现象便开始发生。这时的 法律冲突表现为罗马法与城邦法、城邦法与城邦法之间的冲突。冲突如发生罗马法在与城邦 的法则之间 ,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罗马法原则 ,可适用城邦的法则 ,但是 冲突发生在不 同城邦的法则之间,就没有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则。法律冲突对各城邦之间的商业贸易是 十分不利的,因而需要找出解决法律冲突的规则,这就是意大利法则区别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 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代表人物是巴托鲁斯。14世纪,巴托鲁斯在意大利和法国的一些法 14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