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离大,配合力也随之分离,待遗传性基本稳定后测定比较可靠。 (3)测定方法不同,其结果不同,精确性不同。 又称同一亲配测法,是指用一个品种或自交系作测验者,其它品种或自交系为被测验者, 测定各被测验者的配合力。早代测定被测验者作父本,晚代测定被测验者作母本,3~4次重 复,随机区组设计(表6-2)。按CA=灭,-4公式计算,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表6-2顶交法测定配合力 被测验 者 测验种 H Tester 灭* XX 配合力 (CA)XX *表中试验数据为三次重复的平均值。 (1)该方法的优点:①所配组合数少,便于比较,统计方法简单。②测验者为自交系 或纯系时所测结果近于特殊配合力,测验者为杂合品种或杂交种时,其结果近于普通配合力。 ③适用于雄性不育系或自交不亲和系作测验种,筛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来配制一代杂种。 (2)该方法缺点:①试验结果不能分别测算普通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只能测算混合 的配合力:②所测结果随测验种不同而不同,代表性差,一般只用于亲本的早代粗略测定。 6.2.2.3.2不规则配组法 就是根据亲本选配原则和园艺作物性状遗传规律,重点配制一些比较有希望的组合,作 为分析某些有利用价值的亲本配合力。如表6-1就属于不规则配组法。注意不需要每一个亲 本都参加所有的配组,但每个亲本必须配2个以上的杂交组合(表6-1为完全配组),才能 按6.2和6.3公式计算GCA和SCA。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此法优点是工作量小, 方法简单,可计算GCA和SCA,该方法己成为优良组合选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缺点 是试验结果可靠性稍差。 6.2.2.3.3轮配法,又称双列杂交(Diallel cross):是指一套系统即做父本又作母本,彼 此进行所有可能的单交,Griffing(1956)根据分析中所包括的材料类型不同,提出四种双 列杂交配组方法(见表6-3)。 表6-3双列杂交轮配方法 I A B C D II A B C D III A B C D IV A B C D A××××AXX××AXX×A ××× B XXXX B XXX B X XX B ×X C××X×C ×XC×× ×C 十 D XXXX D X D XX D N=P2 N=12P(P+1) N=P(P.1) N=I2P(P-1) I.包括正、反交和自交组合,组合总数为N=P2,P为亲本数。 Ⅱ.包括一套正交或反应和自交组合,组合数为:N=12P(P+1) Ⅲ.包括正、反交,但不包括自交组合,组合数为N=P(P-1) 1111 离大,配合力也随之分离,待遗传性基本稳定后测定比较可靠。 (3)测定方法不同,其结果不同,精确性不同。 又称同一亲配测法,是指用一个品种或自交系作测验者,其它品种或自交系为被测验者, 测定各被测验者的配合力。早代测定被测验者作父本,晚代测定被测验者作母本,3~4 次重 复,随机区组设计(表 6-2)。按 CA = Xi −  公式计算,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表 6-2 顶交法测定配合力 测验种 被 测 验 者 A B C D E F G H I J Xi Tester X * × × × × × × × × × × × 配合力 (CA) × × × × × × × × × × × * 表中试验数据为三次重复的平均值。 (1)该方法的优点:①所配组合数少,便于比较,统计方法简单。②测验者为自交系 或纯系时所测结果近于特殊配合力,测验者为杂合品种或杂交种时,其结果近于普通配合力。 ③适用于雄性不育系或自交不亲和系作测验种,筛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来配制一代杂种。 (2)该方法缺点:①试验结果不能分别测算普通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只能测算混合 的配合力;②所测结果随测验种不同而不同,代表性差,一般只用于亲本的早代粗略测定。 6.2.2.3.2 不规则配组法 就是根据亲本选配原则和园艺作物性状遗传规律,重点配制一些比较有希望的组合,作 为分析某些有利用价值的亲本配合力。如表 6-1 就属于不规则配组法。注意不需要每一个亲 本都参加所有的配组,但每个亲本必须配 2 个以上的杂交组合(表 6-1 为完全配组),才能 按 6.2 和 6.3 公式计算 GCA 和 SCA。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此法优点是工作量小, 方法简单,可计算 GCA 和 SCA,该方法已成为优良组合选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缺点 是试验结果可靠性稍差。 6.2.2.3.3 轮配法,又称双列杂交(Diallel cross):是指一套系统即做父本又作母本,彼 此进行所有可能的单交,Griffing(1956)根据分析中所包括的材料类型不同,提出四种双 列杂交配组方法(见表 6-3)。 表 6-3 双列杂交轮配方法 I A B C D II A B C D III A B C D IV A B C D A × × × × A × × × × A × × × A × × × B × × × × B × × × B × × × B × × C × × × × C × × C × × × C × D × × × × D × D × × D N=P2 N=1/2P(P+1) N=P(P-1) N=1/2P(P-1) I.包括正、反交和自交组合,组合总数为 N=P2,P 为亲本数。 II.包括一套正交或反应和自交组合,组合数为:N=1/2P(P+1) III.包括正、反交,但不包括自交组合,组合数为 N=P(P-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