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此所产生的监督控制及联络成本大幅度下降。连接虚拟企业的每一个企业都可致力于自己的 最优方面,将自己的“核心优势”贡献出来,所以有可能建立一个“一切都更优秀”的“水 桶”结构,以完成某一特定的市场目标或过程。而且,一个企业可以同时“经营”几个不同 的“水桶”。 四、合作性竞争理论的发展 国外学术界80年代以来对有关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下的企业合作经营与合作性竞争现象开展 了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论研究。虽然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系统化的合作型经济学理论,而且 相关的研究与理论成果目前仍分布在不同的经济学领域,但其动向和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注 意。 目前,在合作性竞争的研究方面较活跃的大体上有三个分枝:其一,研究合作与对策的博弈 论原理与模型,以期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学演算表明在什么情况下合作收益将大于竞争效果 (iE: John Hugdos, Basic Principles on recongeization ofStrategic TechnicalCooperation, Strate gic Managerment Journal,1993,Vol(14),pp379.);其二,在知识经济的框架下研究合作与协 调中组织知识的形成、联系、传递和管理的特性(注:沈群红等:“一个高技术企业发展模 式的知识管理特征”,《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年第4期,第20-23页。),研究合作方之 间如何进行知识联系,使知识的潜能资本化(注:胡汉辉等:“西方知识资本理论及其应 用”,《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7期,第40-45页。):其三,有关合作性竞争的经济学 基础理论研究。其中,有关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硏究中较典型的工作角度有对企业间合作的成 本理论、互补性原理、组织效率分析以及生态经济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下面讨论这方面的主 要成果。 1合作的成本理论 企业在市场上的经营究竟采用合作策略还是竞争方式,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所支付的 成本。由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提供了研究企业的效率和成本结构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 因而它在分析企业间的合作成本对企业的经营效果的影响方面有独到之处,但是由于科斯的 方法仅限于经济学方面的讨论,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同时科斯又假定存在着最优成本 结构,忽视转移成本的影响,因而将其用于信息时代企业间合作问题的成本分析时,需要根 据跨企业信息系统联接基础上的企业合作特征对它进行必要的修正。企业购并通过所有权关 系将共同利益行为内部化,虽然它将两个或多个企业融合在一起,使对信息的控制更为全面, 效益更为提高,但这种以内部交易成本去置换外部交易成本的方式在信息网络时代未必合 算,并且刚性的一体化使企业无法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局面。而战略联盟这一类的合作 形式由于采用非股权合作的方式,其内部交易成本的增加将较股权合作方式为少。随着信息 技术的发展, Williamston80年代就用交易成本理论研究信息系统与企业间的协调成本(注: Williamston, O. E, The Economics ofOrganization: The Transaction Costs Approach, AmericanJ ournal of Sociology,87(3),1981p.548-577.),之后,人们进一步将其作为分析信息社会中 企业的合理组织的工具引进管理信息系统领域 (HE: Ciborra, C U, Research Agenda for 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Systems Critical Issues in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John Wiley &Sons, 1987, pp. 253-274)90 Fft 以来,人们更进一步用它来分析在跨组织信息系统(IOS)基础上实现的企业间合作的成 本 以及它与非合作状态下的比较(注 Lei. L, User Participation and the Success ofl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 Intergrated M odel of User-specialist Relationships, Dissertation, Thesis Publishers, Amsterdam, 1994.) 2合作的互补性原理 信息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取决于它与其它资源或特定技术的结合。企业间的合作可以导 致生产出一些不可能或难以依靠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而生产出来的产品,这些产品的问世也此所产生的监督控制及联络成本大幅度下降。连接虚拟企业的每一个企业都可致力于自己的 最优方面,将自己的“核心优势”贡献出来,所以有可能建立一个“一切都更优秀”的“水 桶”结构,以完成某一特定的市场目标或过程。而且,一个企业可以同时“经营”几个不同 的“水桶”。 四、合作性竞争理论的发展 国外学术界 80 年代以来对有关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下的企业合作经营与合作性竞争现象开展 了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论研究。虽然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系统化的合作型经济学理论,而且 相关的研究与理论成果目前仍分布在不同的经济学领域,但其动向和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注 意。 目前,在合作性竞争的研究方面较活跃的大体上有三个分枝:其一,研究合作与对策的博弈 论原理与模型,以期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学演算表明在什么情况下合作收益将大于竞争效果 (注: John Hugdos, Basic Principles on recongeization ofStrategic TechnicalCooperation, Strate gic Managerment Journal, 1993, Vol (14), pp.379.);其二, 在知识经济的框架下研究合作与协 调中组织知识的形成、联系、传递和管理的特性(注:沈群红等:“一个高技术企业发展模 式的知识管理特征”,《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 年第 4 期,第 20 -23 页。),研究合作方之 间如何进行知识联系,使知识的潜能资本化(注:胡汉辉等: “西方知识资本理论及其应 用”, 《经济学动态》,1998 年第 7 期,第 40-45 页。);其三, 有关合作性竞争的经济学 基础理论研究。其中,有关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较典型的工作角度有对企业间合作的成 本理论、互补性原理、组织效率分析以及生态经济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下面讨论这方面的主 要成果。 1.合作的成本理论 企业在市场上的经营究竟采用合作策略还是竞争方式,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所支付的 成本。由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提供了研究企业的效率和成本结构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 因而它在分析企业间的合作成本对企业的经营效果的影响方面有独到之处,但是由于科斯的 方法仅限于经济学方面的讨论,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同时科斯又假定存在着最优成本 结构,忽视转移成本的影响,因而将其用于信息时代企业间合作问题的成本分析时,需要根 据跨企业信息系统联接基础上的企业合作特征对它进行必要的修正。企业购并通过所有权关 系将共同利益行为内部化,虽然它将两个或多个企业融合在一起,使对信息的控制更为全面, 效益更为提高,但这种以内部交易成本去置换外部交易成本的方式在信息网络时代未必合 算,并且刚性的一体化使企业无法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局面。而战略联盟这一类的合作 形式由于采用非股权合作的方式,其内部交易成本的增加将较股权合作方式为少。随着信息 技术的发展,Williamston 80 年代就用交易成本理论研究信息系统与企业间的协调成本(注: Williamston, O. E. , The Economics ofOrganization: The Transaction Costs Approach, AmericanJ ournal of Sociology, 87(3), 1981,pp.548—577.),之后,人们进一步将其作为分析信息社会中 企 业 的 合 理 组 织 的 工 具 引 进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领 域 (注: Ciborra,C.U.,Research Agenda for 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Systems, Critical Issues in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John Wiley &Sons, 1987, pp. 253-274)。90 年代 以来, 人们更进一步用它来分析在跨组织信息系统(IOS)基础上实现的企业间合作的成 本 , 以 及 它 与 非 合 作 状 态 下 的 比 较 ( 注 : Lei. L. , User Participation and the Success of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 Intergrated M odel of User-specialist Relationships, Dissertation, Thesis Publishers, Amsterdam, 1994.)。 2.合作的互补性原理 信息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取决于它与其它资源或特定技术的结合。企业间的合作可以导 致生产出一些不可能或难以依靠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而生产出来的产品,这些产品的问世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