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新一代大学生能适应这个 高科技和竞争激烈的时代,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改要求,结合我校电工 电子系列课程建设以及山西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21世纪初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模块 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在我们已经使用数年的电工电子技术系列讲义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试用与 反复修改,将以教材形式面诸于世 本书是理工科非电类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本、专科适用的电工电子技术系列教材之一;也是我 们教改项目中的第一模块教材,即计算机专业与机械、机电类专业适用教材;同时也是兄弟理工 类院校相应专业择用的教材之一;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相应专业的择用教材。参 考学时为110~130学时。 本教材的基本特点是:精练,删堿传统内容力度较大;结构顺序变动较大;集成电路与数字电 子技术部分内容大大加强;电气控制技术部分系统性增强;电工电子新技术内容与现代分析手段 大量引入;突出电气技能与素质培养方面的内容及其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范例明显增多;基本概 念、分析与计算、EDA仿真等各类习题分明。 本教材在突出电气技能与素质培养方面增设了不少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电路及设计内容。 如调光、调速电路、测控技术电路、小型变压器设计与绕制、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排布、常用集成运 放芯片与数字逻辑芯片介绍及其典型应用电路、世界各主要厂家的PLC性能简介、使用isp Design Expert软件开发 ISpLSI器件等新技术应用内容 依据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机械、机电类专业的应用特点,并兼顾计算机专业的教 学需求,此教材的上册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下册为“数字与电气控制技术基础”。 为了有效堿少课堂教学时数,增加课内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并以提高学生技能素质与新 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为目标,使用本教材应建立EDA机辅分析教学平台,结合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的改革,并与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方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效能。 本教材由太原理工大学电工基础教学部组织编写,上册由李晓明任主编,王建平、渠云田任 副主编,下册由渠云田任主编,王建平、李晓明任副主编。王建平编写第1、2、4、5、8章,李晓明编 写第3、6、15章,渠云田编写第9、10、11、12、13、14章,陶晋宜编写第16章,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学 院夏路易教授编写第7章与下册的附录1,太原师范学院周全寿副教授参与了本书附录与部分 节次的编写。渠云田、李晓明、王建平三人对全书作了仔细的修改,并最后定稿。 本教材上册由北京理工大学刘蕴陶教授主审,下册由北京理工大学庄效桓教授主审。两位 教授对书稿进行了详细的审阅,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修改建议。我们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 议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在本教材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大连理工大学唐介教授、太原理工大学信息 学院夏路易教授、太原师范大学周全寿副教授以及太原理工大学电工基础教学部使用过本教材 讲义的所有教师,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前 言 21 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也是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新一代大学生能适应这个 高科技和竞争激烈的时代,根据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改要求, 结合我校电工 电子系列课程建设以及山西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21 世纪初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模块 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在我们已经使用数年的电工电子技术系列讲义的基础上, 经过多次试用与 反复修改,将以教材形式面诸于世。 本书是理工科非电类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本、专科适用的电工电子技术系列教材之一; 也是我 们教改项目中的第一模块教材,即计算机专业与机械、机电类专业适用教材; 同时也是兄弟理工 类院校相应专业择用的教材之一;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相应专业的择用教材。参 考学时为 110~130 学时。 本教材的基本特点是:精练, 删减传统内容力度较大;结构顺序变动较大; 集成电路与数字电 子技术部分内容大大加强;电气控制技术部分系统性增强; 电工电子新技术内容与现代分析手段 大量引入;突出电气技能与素质培养方面的内容及其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范例明显增多; 基本概 念、分析与计算、EDA 仿真等各类习题分明。 本教材在突出电气技能与素质培养方面增设了不少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电路及设计内容。 如调光、调速电路、测控技术电路、小型变压器设计与绕制、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排布、常用集成运 放芯片与数字逻辑芯片介绍及其典型应用电路、世界各主要厂家的 PLC 性能简介、使用 isp￾DesignExpert 软件开发 ispLSI 器件等新技术应用内容。 依据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机械、机电类专业的应用特点, 并兼顾计算机专业的教 学需求,此教材的上册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下册为“数字与电气控制技术基础”。 为了有效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增加课内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 并以提高学生技能素质与新 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为目标, 使用本教材应建立 EDA 机辅分析教学平台, 结合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的改革,并与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 方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效能。 本教材由太原理工大学电工基础教学部组织编写,上册由李晓明任主编, 王建平、渠云田任 副主编,下册由渠云田任主编, 王建平、李晓明任副主编。王建平编写第 1、2、4、5、8 章, 李晓明编 写第 3、6、15 章, 渠云田编写第 9、10、11、12、13、14 章, 陶晋宜编写第 16 章,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学 院夏路易教授编写第 7 章与下册的附录 1 , 太原师范学院周全寿副教授参与了本书附录与部分 节次的编写。渠云田、李晓明、王建平三人对全书作了仔细的修改,并最后定稿。 本教材上册由北京理工大学刘蕴陶教授主审, 下册由北京理工大学庄效桓教授主审。两位 教授对书稿进行了详细的审阅,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修改建议。我们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 议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在本教材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大连理工大学唐介教授、太原理工大学信息 学院夏路易教授、太原师范大学周全寿副教授以及太原理工大学电工基础教学部使用过本教材 讲义的所有教师,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