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POPULATION JOURNAL 控制变量中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都对青年的住房来源有显著影响。在家庭特征中,父亲的受 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青年更可能租房居住;父母的就业状况并不显著影响青年的住房来源。个 人特征中,女性租房居住的发生比率仅是男性的52.7%;相比较过了而立之年的青年,20-24岁和25 29岁的年轻人更可能租房居住;农业户籍人口更可能租房居住或住在其他来源住房中;相比较大专 及以上受教育者,低层次学历获得者更可能租房居住,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者还更可能居住在其 他来源住房中;相比较经济收入高水平的城市青年,经济处于其他三类水平的青年租房居住的可能 性都更大;城市对于青年住房来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住在较小城市(黄石和保定)的青年不太 可能租房居住,其中住在黄石的青年还不太可能住在其他来源的住房中。 房费支付者尤其是房屋产权/合同关系对青年的住房来源有显著影响。父母支付房费的青年租 房居住的可能性更小,发生比率是自己及配偶支付房费的青年的51.6%;其他人支付房费的青年则 更可能住在其他来源的住房中。相比较自己及配偶拥有产权/合同关系的青年,父母拥有产权/同 关系的青年租房居住的发生比率仅为62%,住在其他来源住房中的发生比率却高达881.8%;产权 合同关系属于其他人的青年则更可能租房居住或住在其他来源住房中。 六、结论与讨论 买房、租房、还是寻求其他住房来源?对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始准备“成家立业”的城市青 年来说,这无疑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选择之一。城市住房分层既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又可加剧社会 贫富差距。作为社会“夹心层”的城市青年其住房状况往往受到忽视,当前的“蚁族”、“鼠族”群租 房等与居住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恰恰反映了他们的居住困境,而“无处安放的青春”无论对于青年自 身发展还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无疑都是需要正视的严峻挑战 本文的分析结果证实了城市青年中存在住房分层现象。首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住房来 源存在显著差异。由于青年刚刚走入社会,自身积累有限,购买住房还需要家庭的支持。独生子女 父母更可能提供购房资金,增大了独生子女购买住房的可能性;而非独生子女需要在兄弟姊妹间分 享父母资源,甚至还需要帮助父母分担家庭责任,更可能租房居住。假设1得到了验证。其次,流动 显著影响了青年的住房来源。相比较非流动人口,流动青年更可能租房居住。即使对于住房购买能 力相对更高的独生子女而言,流动也降低了其购买住房的比例,而增加了其租房居住的可能性。假 设2得到了验证。再次,婚育状态是影响城市青年住房来源的重要因素。结婚生育作为重要的生命 事件显著提高了青年购买住房的可能性,与以往研究结论相一致,结婚更可能促使独生子女购买住 房;但本文的分析同时发现,生育也是非独生子女购买住房的重要事件,虽然这一事件对于独生子女 影响并不明显。假设3得到了部分验证。 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呼应,我们发现青年的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对于其住房来源有着重要影 响:年轻的、农业户籍的、自己及父亲受教育程度都较低的、经济能力较弱的男性更有可能租房居 住。家庭特征中的父母就业状况影响虽不显著,但作为房屋参考指标的房费支付者和产权冾合同关 系拥有者对于青年住房来源的影响,却揭示了父母为子女提供住房资金或提供安身之所的不可忽视 的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活在不同城市的青年住房来源存在显著差异。较之大城市,青年人 在小城市更可能购买住房,不需要租房居住。买房还是租房,无疑在不同的城市里选择的难度会有 page POPULATION 22 JOURNAL ?1994-2015Chirl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POPULATION JOURNAL page 控制变量中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都对青年的住房来源有显著影响。在家庭特征中,父亲的受 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青年更可能租房居住;父母的就业状况并不显著影响青年的住房来源。个 人特征中,女性租房居住的发生比率仅是男性的52.7%;相比较过了而立之年的青年,20~24岁和25~ 29岁的年轻人更可能租房居住;农业户籍人口更可能租房居住或住在其他来源住房中;相比较大专 及以上受教育者,低层次学历获得者更可能租房居住,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者还更可能居住在其 他来源住房中;相比较经济收入高水平的城市青年,经济处于其他三类水平的青年租房居住的可能 性都更大;城市对于青年住房来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住在较小城市(黄石和保定)的青年不太 可能租房居住,其中住在黄石的青年还不太可能住在其他来源的住房中。 房费支付者尤其是房屋产权/合同关系对青年的住房来源有显著影响。父母支付房费的青年租 房居住的可能性更小,发生比率是自己及配偶支付房费的青年的51.6%;其他人支付房费的青年则 更可能住在其他来源的住房中。相比较自己及配偶拥有产权/合同关系的青年,父母拥有产权/合同 关系的青年租房居住的发生比率仅为6.2%,住在其他来源住房中的发生比率却高达881.8%;产权/ 合同关系属于其他人的青年则更可能租房居住或住在其他来源住房中。 六、结论与讨论 买房、租房、还是寻求其他住房来源?对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始准备“成家立业”的城市青 年来说,这无疑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选择之一。城市住房分层既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又可加剧社会 贫富差距。[30] 作为社会“夹心层”的城市青年其住房状况往往受到忽视,当前的“蚁族”、“鼠族”、群租 房等与居住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恰恰反映了他们的居住困境,而“无处安放的青春”无论对于青年自 身发展还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无疑都是需要正视的严峻挑战。 本文的分析结果证实了城市青年中存在住房分层现象。首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住房来 源存在显著差异。由于青年刚刚走入社会,自身积累有限,购买住房还需要家庭的支持。独生子女 父母更可能提供购房资金,增大了独生子女购买住房的可能性;而非独生子女需要在兄弟姊妹间分 享父母资源,甚至还需要帮助父母分担家庭责任,更可能租房居住。假设1得到了验证。其次,流动 显著影响了青年的住房来源。相比较非流动人口,流动青年更可能租房居住。即使对于住房购买能 力相对更高的独生子女而言,流动也降低了其购买住房的比例,而增加了其租房居住的可能性。假 设2得到了验证。再次,婚育状态是影响城市青年住房来源的重要因素。结婚生育作为重要的生命 事件显著提高了青年购买住房的可能性,与以往研究结论相一致,结婚更可能促使独生子女购买住 房;但本文的分析同时发现,生育也是非独生子女购买住房的重要事件,虽然这一事件对于独生子女 影响并不明显。假设3得到了部分验证。 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呼应,我们发现青年的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对于其住房来源有着重要影 响:年轻的、农业户籍的、自己及父亲受教育程度都较低的、经济能力较弱的男性更有可能租房居 住。家庭特征中的父母就业状况影响虽不显著,但作为房屋参考指标的房费支付者和产权/合同关 系拥有者对于青年住房来源的影响,却揭示了父母为子女提供住房资金或提供安身之所的不可忽视 的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活在不同城市的青年住房来源存在显著差异。较之大城市,青年人 在小城市更可能购买住房,不需要租房居住。买房还是租房,无疑在不同的城市里选择的难度会有 所不同。 2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