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单元2学时 主要知识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及含义、特征、本质、目的和作用、法 律关系中主体和客体的内容和含义 教学手段:讲解板书 具体内容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1、定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认可,并有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 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它包括环境保护法或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资源(能源)法、土 地法、国土法、区域发展法或城乡规划建设法等法律。 2含义: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认可,并有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来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第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 对性质讨论集中体现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否具有阶级性,有三个观点分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 2、强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 3、不否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正 1、综合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是在以往环境保护法、土地法、自然 资源法和区域开发整治法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综合。 2、技术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技术性,它不仅反映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 态规律,还反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环境规律 3、社会性 主要解决人类同自然的矛盾,环境保护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致,具有广泛 的社会性。 4、共同性 保护环境资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要求,保护环境资源的事业已成为公益性事 业。同其他法相比,各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环境资源保护的原则、手段、措 施、标准、制度和程序等方面有更多共同之处和可以相互借鉴的内容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1 不同的国家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有不同的表述 (1) 目的一元论观点 (2 目的二元论观点 2、不同级别的环境法规的立法目的也不尽相同 3、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规定为五个方面 (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一单元 2 学时 主要知识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及含义、特征、本质、目的和作用、法 律关系中主体和客体的内容和含义 。 教学手段:讲解板书 具体内容: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1、定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认可,并有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 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它包括环境保护法或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资源(能源)法、土 地法、国土法、区域发展法或城乡规划建设法等法律。 2 含义:第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认可,并有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来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第三、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 (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 对性质讨论集中体现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否具有阶级性,有三个观点分 别为: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 2、强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 3、不否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 (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正 1、综合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是在以往环境保护法、土地法、自然 资源法和区域开发整治法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综合。 2、技术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技术性,它不仅反映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 态规律,还反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环境规律。 3、社会性 主要解决人类同自然的矛盾,环境保护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一致,具有广泛 的社会性。 4、共同性 保护环境资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要求,保护环境资源的事业已成为公益性事 业。同其他法相比,各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环境资源保护的原则、手段、措 施、标准、制度和程序等方面有更多共同之处和可以相互借鉴的内容。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1、 不同的国家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有不同的表述 (1) 目的一元论观点: (2) 目的二元论观点 2、不同级别的环境法规的立法目的也不尽相同 3、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规定为五个方面: (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