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 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练习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切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 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感”是“读”的 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 文章,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 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四、学生选材,互说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五、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学生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六、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用得 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 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练习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切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 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感”是“读”的 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 文章,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 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四、学生选材,互说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五、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学生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六、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用得 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