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6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6卷 (a) 1.6m 00F 1.5 AA 14 2500 13- ■■ 台 ●● 12 : 1.1 ▲2690mm 1500 .2290mm 1.0 42690mm 。2090mm ■2290mmt 0.15 3 ◆2090mm 0.12 ▲M 0.09 2500 0.06 0.03 空2000 -0.03 1500 -0.06 0 0.2 0.4 0.6 0.8 1.0 黏结位置与铸坯宽度比值 0.900.951.001.051.101.151201.251.30 拉速有mmin 图4黏结漏钢发生在铸坯宽面的相对位置.()外弧:(b)内弧 图5结品器宽面热流随拉速及断面宽度的变化.()热流均值: Fig.4 Relative sticking positions during sticking breakout on the ()内外弧宽面热流差值 broad suefaces of slabs:(a)outer arc:(b)inner arc Fig.5 Changes in the mould heat flux of broad surfaces with casting (不少于5min)热流均值,统计并分析了黏结发生前 speed and slab width:(a)average heat flux of two broad surfaces: (b)heat flux differenc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are broad surfaces 结晶器宽面、窄面热流以及热流的相对变化 3.1结晶器宽面热流 该宽面的黏结风险”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弧 通过计算黏结报警时刻热流值,不同断面宽度 型铸机结晶器内、外弧铜板在结构、水槽与厚度等因 下结晶器宽面热流随拉速的变化如图5所示.由图 素上的差异,内外弧水量一般相差较大,本文中两侧 5(a)可知,三种宽度下热流都随着拉速的增加而显 宽面水量相差约22.5%,水量设计有欠合理,可能 著增大,与其他板坯连铸中热流与拉速的规律相 是引起两侧宽面冷却不对称的重要原因. 同.对于宽度为2090mm的铸坯,在拉速由1.1 1.6 提升至1.2m·min-时,热流升高约0.2MW·m-2, 外弧黏结 ▲2690m 且波动的范围明显增大.另一方面,在浇铸2690mm ■2290mm 。2090mm 断面时,尽管其拉速较低,拉速1.05mmin-的热流 变化幅度明显超过较窄的断面,上下浮动近0.3 MWm-2.图5(b)中,拉速对内外弧热流均匀性的 影响较小,内外弧热流差异随着铸坯宽度的增加而 增大,断面宽度是影响热流差异的主导因素.以上 内弧黏结 △2690mm 结果说明,浇铸较宽铸坯其结晶器热流波动要大于 2290 mm o 2090 mm 较窄铸坯,同时增大了浇铸过程中的控制难度,特别 1.0 11 1.2 1.314 1.5 1.6 是在拉速较高的情况下. 内弧热流IW·m 图6给出了不同宽度发生黏结时,内弧热流与 外弧热流的对比情况.与上述结果相同,内外弧热 图6内弧与外弧宽面热流对比 Fig.6 Comparison of mould heat flux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流偏差随断面宽度的增加而加大.以热流偏差 arc surfaces ±0.5MW·m-2为界,有11例黏结发生在热流偏差 超过0.5MW·m2的条件下.需要指出,在所有黏结 3.2热流波动 样本中,发生于外弧、内弧的次数各为15次和7次, 根据常规连铸的经验,黏结漏钢前热流有时会 外弧的黏结次数是内弧的2倍以上:而在图6中的 呈现异常变化,在漏钢前的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急 多数情况下,外弧热流普遍高于内弧热流,尽管通过 剧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对漏钢预报系统发生黏结报 以上数据无法得出“一侧宽面更高的热流可能增加 警时的实测热流,与之前一段时间内(不少于5min)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6 卷 图 4 黏结漏钢发生在铸坯宽面的相对位置. ( a) 外弧; ( b) 内弧 Fig. 4 Relative sticking positions during sticking breakout on the broad suefaces of slabs: ( a) outer arc; ( b) inner arc ( 不少于 5 min) 热流均值,统计并分析了黏结发生前 结晶器宽面、窄面热流以及热流的相对变化. 3. 1 结晶器宽面热流 通过计算黏结报警时刻热流值,不同断面宽度 下结晶器宽面热流随拉速的变化如图 5 所示. 由图 5( a) 可知,三种宽度下热流都随着拉速的增加而显 著增大,与其他板坯连铸中热流与拉速的规律相 同[14]. 对于宽度为 2090 mm 的铸坯,在拉速由 1. 1 提升至 1. 2 m·min - 1 时,热流升高约 0. 2 MW·m - 2 , 且波动的范围明显增大. 另一方面,在浇铸2690 mm 断面时,尽管其拉速较低,拉速 1. 05 m·min - 1 的热流 变化幅度明显超过较窄的断面,上 下 浮 动 近 0. 3 MW·m - 2 . 图 5( b) 中,拉速对内外弧热流均匀性的 影响较小,内外弧热流差异随着铸坯宽度的增加而 增大,断面宽度是影响热流差异的主导因素. 以上 结果说明,浇铸较宽铸坯其结晶器热流波动要大于 较窄铸坯,同时增大了浇铸过程中的控制难度,特别 是在拉速较高的情况下. 图 6 给出了不同宽度发生黏结时,内弧热流与 外弧热流的对比情况. 与上述结果相同,内外弧热 流偏差随断面宽度的增加而加大. 以 热 流 偏 差 ± 0. 5 MW·m - 2 为界,有 11 例黏结发生在热流偏差 超过 0. 5 MW·m - 2 的条件下. 需要指出,在所有黏结 样本中,发生于外弧、内弧的次数各为 15 次和 7 次, 外弧的黏结次数是内弧的 2 倍以上; 而在图 6 中的 多数情况下,外弧热流普遍高于内弧热流,尽管通过 以上数据无法得出“一侧宽面更高的热流可能增加 图 5 结晶器宽面热流随拉速及断面宽度的变化. ( a) 热流均值; ( b) 内外弧宽面热流差值 Fig. 5 Changes in the mould heat flux of broad surfaces with casting speed and slab width: ( a) average heat flux of two broad surfaces; ( b) heat flux differenc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arc broad surfaces 该宽面的黏结风险”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弧 型铸机结晶器内、外弧铜板在结构、水槽与厚度等因 素上的差异,内外弧水量一般相差较大,本文中两侧 宽面水量相差约 22. 5% ,水量设计有欠合理,可能 是引起两侧宽面冷却不对称的重要原因. 图 6 内弧与外弧宽面热流对比 Fig. 6 Comparison of mould heat flux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arc surfaces 3. 2 热流波动 根据常规连铸的经验,黏结漏钢前热流有时会 呈现异常变化,在漏钢前的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急 剧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对漏钢预报系统发生黏结报 警时的实测热流,与之前一段时间内( 不少于 5 min) ·76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