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章:两部门模型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两部门模型的基本假设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及其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 凯恩斯主义的储蓄函数及其边际储蓄倾向的概念; 凯恩斯主义的投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乘数理论。 二、教学内容 3.1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 3.1.1基础理论的一些假设 1.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一一家庭和企业。 2.不存在政府 3.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4.潜在的国民收入是固定不变的。 3.1.2消费函数的形式 C=a+bYp a>0, 0<b<l 3.1.3MPC和APC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C)和可支配 收入增量(△YD)之比,即 MPC=△C△YD (3.1.2 MPC=dC/dYD (3.1.3) MPC-dC/dYD=b (3.1.4) 下面介绍平均消费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APC) 平均消费倾向等于消费总量与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即: APC=C/YD 3.1.445°图和消费曲线 在图3.1中,纵轴代表实际的总计划支出( Aggregate desired expenditures,简称AE),在 目前,它仅代表诸消费C;横轴代表实际的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简称Nl,记为Y) 那么45°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总计划支出等于国民收入,即: AE=NI在A点上平均消费倾向APC等于1:APC=C2/Y2=1 而在A点的左边,如B点,计划消费量C1大于国民收入,即C1<Y1,因此,该点的平 均消费倾向APC大于1:APC=C/Y1>1 在A点的右边,如D点,计划消费量C3小于国收入收入Y3,因此便有储蓄,即C3<Y3,第三章:两部门模型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两部门模型的基本假设;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及其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 凯恩斯主义的储蓄函数及其边际储蓄倾向的概念; 凯恩斯主义的投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乘数理论。 二、教学内容 3.1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 3.1.1 基础理论的一些假设 1.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家庭和企业。 2.不存在政府。 3.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4.潜在的国民收入是固定不变的。 3.1.2 消费函数的形式 C=a+bYD a>0,0<b<1 3.1.3 MPC 和 APC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 MPC)是指消费增量(△C)和可支配 收入增量(△YD)之比,即: MPC=△C/△YD (3.1.2) MPC=dC/dYD (3.1.3) MPC=dC/dYD=b (3.1.4) 下面介绍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 APC)。 平均消费倾向等于消费总量与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即: APC=C/YD (3.1.5) 3.1.4 45°图和消费曲线 在图 3.1 中,纵轴代表实际的总计划支出(Aggregate desired expenditures,简称 AE),在 目前,它仅代表诸消费 C;横轴代表实际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称 NI,记为 Y)。 那么 45°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总计划支出等于国民收入,即: AE=NI 在 A 点上平均消费倾向 APC 等于 1:APC=C2/Y2=1 而在 A 点的左边,如 B 点,计划消费量 C1 大于国民收入,即 C1<Y1,因此,该点的平 均消费倾向 APC 大于 1:APC=C1/Y1>1 在 A 点的右边,如 D 点,计划消费量 C3 小于国收入收入 Y3,因此便有储蓄,即 C3<Y3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