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修订说明 1999年2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 通知”(新出音(1999)17号)。7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在全国先后组织了49场《规 范》培训班、延续近5年的《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以及3次全国性的规范化学术研讨大会,总计5000多 个编辑部近万人次参加。全国执行《规范》的学术期刊已由1999年初的360种增加到2005年的5013种, 占全国学术期刊的大多数,其中获得执行《规范》优秀奖的期刊达到2230种,形成了规模化的规范期刊 群体。 《规范》的推广实施工作得到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并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 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规范》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期刊数字化信息处 理、检索、评价和利用的速度,对我国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促进我国学 术期刊规范化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的进步。随着“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入编 期刊数量的不断扩大,《规范》文本先后6次印刷,总印数达22600册。以《规范》为基础建设的“中国 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已在多项国家权威评估活动中得到应用 根据新出音(1999)17号文件中对《规范》“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映给《中国学术期 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以便进一步完善该项规范”的精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 范化工作组总结了《规范》试行7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合理建议,并在2006年5 月27~29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注释、文后参考文献与文献计量评价专题研讨会” 上进一步征求了各方意见,参照近年来国际、国家有关标准的新发展,按照“保持稳定、适当增补”的原 则,对《规范》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形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修订版本 CAJ-CD B/T 1-2006 修订版与 CAJ-CD B/1-1998相比主要修订了如下内容 以数据项目的英文名称代替其拼音缩写,如“刊名(KM)”改为“刊名( Journal title)”。 增加了“目次与栏目”一节。 将“文献标识码”改名为“文献标志码”,且与“中图分类号”合为一节。 —参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在参考文献类型中增加了“汇编”;修 订了析出文献的标志用“∥”代替“[Δ]”;增加了作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增加了同一文献 重复引用时的著录格式。 增加了“参考工具”这一参考文献类型 对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和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将“档案”、“古籍”类文献列入引文注释。 增加了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和示例,建议在外文期刊刊名后加注ISSN号。 对中文参考文献的英译表达作出了规定 在期刊的基本参数中增加了参考文献格式。 采用“电讯地址”广泛包罗数字通讯地址、电子信箱和网络地址。 删去附录A表A1中中文标识(格式2统一以“:”作为数据标志。 删除了原附的模拟样本A和模拟样本B。 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2006年6月1日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万锦堃,朱诚,张积玉,花平寰,冯有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负责解释修订说明 1999 年 2 月 1 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 通知”(新出音(1999)17 号)。7 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在全国先后组织了 49 场《规 范》培训班、延续近 5 年的《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以及 3 次全国性的规范化学术研讨大会,总计 5000 多 个编辑部近万人次参加。全国执行《规范》的学术期刊已由 1999 年初的 360 种增加到 2005 年的 5013 种, 占全国学术期刊的大多数,其中获得执行《规范》优秀奖的期刊达到 2230 种,形成了规模化的规范期刊 群体。 《规范》的推广实施工作得到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并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 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规范》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期刊数字化信息处 理、检索、评价和利用的速度,对我国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促进我国学 术期刊规范化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的进步。随着“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入编 期刊数量的不断扩大,《规范》文本先后 6 次印刷,总印数达 22600 册。以《规范》为基础建设的“中国 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已在多项国家权威评估活动中得到应用。 根据新出音(1999)17 号文件中对《规范》“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映给《中国学术期 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以便进一步完善该项规范”的精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 范化工作组总结了《规范》试行 7 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合理建议,并在 2006 年 5 月 27~29 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注释、文后参考文献与文献计量评价专题研讨会” 上进一步征求了各方意见,参照近年来国际、国家有关标准的新发展,按照“保持稳定、适当增补”的原 则,对《规范》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形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修订版本 CAJ-CD B/T 1-2006。 修订版与 CAJ-CD B/T 1-1998 相比,主要修订了如下内容: ——以数据项目的英文名称代替其拼音缩写,如“刊名(KM)”改为“刊名(Journal title)”。 ——增加了“目次与栏目”一节。 ——将“文献标识码”改名为“文献标志码”,且与“中图分类号”合为一节。 ——参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在参考文献类型中增加了“汇编”;修 订了析出文献的标志,用“//”代替“[A]”;增加了作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增加了同一文献 重复引用时的著录格式。 ——增加了“参考工具”这一参考文献类型。 ——对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和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将“档案”、“古籍”类文献列入引文注释。 ——增加了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和示例,建议在外文期刊刊名后加注 ISSN 号。 ——对中文参考文献的英译表达作出了规定。 ——在期刊的基本参数中增加了参考文献格式。 ——采用“电讯地址”广泛包罗数字通讯地址、电子信箱和网络地址。 ——删去附录 A 表 A1 中中文标识(格式 2),统一以“:”作为数据标志。 ——删除了原附的模拟样本 A 和模拟样本 B。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2006 年 6 月 1 日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万锦堃,朱诚, 张积玉,花平寰,冯有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负责解释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