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4年第1期 王奎明,等“中国式”邻避运动核心议题探析 29 与政府决策,列为影响邻避效应的重要因素(Michael E.kraft1991,黄岩2010)。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席卷全球,政府决策模式不断革新。从“官僚控制式”到“市场式”再 到“多中心伙伴式”,改革的重要趋向就是参与决策主体的多元化,政府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度不 断提高。但是就我国而言,政府决策模式依然处于“官僚控制”阶段,具有三个明显特点:第一, 初期政府与专家封闭决策;第二,公布决策时强调社会利益和公民责任;第三,应急性地解释以 应对民众抵抗。即遵循“决定宣布-辩护”(decide-announce-defend)模式。@虽然近年来我国环 保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强调专家学者的主体性参与,但是民众依然心存顾虑,正如Joseph R Desjardins指出:“将环境决策交给科学家并非意味着决策是客观与中立的,其仅仅是体现了这 些专家的意见。⑧ 假设五:政府环保信息公开度越高,民众参与邻避抗争的意愿越低 我们设计的问题是“您认为您所在城市政府对关于环保方面的信息是否公开?”研究发现, 31.3%的民众认为政府关于环保方面的信息不公开,另外,高达31.3%的民众选择了“说不清,不 知道”,不难想象,这其中一大原因是政府信息公开度不高所致。 2.政府公信力 在邻避运动多个影响因素中,政府公信力被众多学者认可为首要影响因素(Kraft、Clary 199l, Ruth2000),正是由于民众对政府及项目承担者缺乏信任,所以才会导致抗争行为不断升级。政府 公信力这一因素在我国邻避运动中同样是被认为是关键性因素(管在高2010,王彩波2012),因为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GDP曾经一度成为考核各级政府的唯一指标,所以公共服务职能渐渐被忽 视④,而邻避设施中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服务设施。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的高速推进,邻避设施 需要大量兴建,此时政府公信力便成为政府与民众建立互信的短板。 假设六:政府公信力越高,民众参与邻避抗争的意愿越低 对于地方城市政府公信力的考察,我们借用了“您所在城市政府总是想为老百姓做正确有益 的事,您同意吗”这一经典问题。研究发现,民众对于地方城市政府的信任度较高为59.8%。 3.政府治理环境表现 目前,我国环境政策依然遵循“决定-宣布辩护”(decide-announce~defend)的决策模式,民众 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对于政府决策过程缺乏直观感受,这给政府的合法性造成了巨大冲 击,⑤从民众角度而言,居住环境的改善情况成为其评价政府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 十余年来,政府“政绩”,特别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夯实政府合法性基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 重要基石。®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地方各级政府重要民生工作,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所以,政府的 “环保政绩”是否有利于缓解民众的邻避情绪呢? 假设七:政府治理环境表现越好,民众参与邻避抗争的意愿越低 研究发现,仅仅有52.4%的民众认为城市政府治理环境的表现高于六分(包括六分),所以就 民众角度而言,政府的“环境政绩”认可度不高。 @娄胜华,姜姗姗:《邻避运动在澳门的兴起及其治理一以美沙酮服务站选址争议为个案》,《中国行政管理》2012 年第4期:第114页一117页。 B Joseph R.Desjardins."Ethics.Sciencesand the Environment"in Environmental Ethics: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3:25. ④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3期:第26页-33页。 ⑥王彩波,张磊:《浅析邻避冲突对政府的挑战一以环境正义为视角的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8期:第160 页一168页。 ④熊光清:《如何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一历史的审视》,《学术探索》2011年第2期:第1页一8页。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014年第1期 王奎明,等 “中国式”邻避运动核心议题探析 与政府决策,列为影响邻避效应的重要因素(MichaelE.kraft1991,黄 岩 2010)。自20世 纪70 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席卷全球,政府决策模式不断革新。从“官 僚 控 制 式”到“市 场 式”再 到“多中心伙伴式”,改革的重要趋向就是参与决策主体的多元化,政府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度不 断提高。但是就我国而言,政府决策模式依然处于“官 僚 控 制”阶 段,具有三个明显特点:第 一, 初期政府与专家封闭决策;第二,公布决策时强调社会利益和公民责任;第 三,应急性地解释以 应对民众抵抗。即遵循“决定-宣布-辩护”(decide-announce-defend)模 式。瑐瑢 虽然近年来我国环 保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强调专家学者的主体性参与,但是民众依然心存顾虑,正 如 JosephR. Desjardins指出:“将环境决策交给科学家并非意味着决策是客观与中立的,其仅仅是体现了这 些专家的意见。瑐瑣 假设五:政府环保信息公开度越高,民众参与邻避抗争的意愿越低 我们设计的问题 是“您认为您所在城市政府对关于环保方面的信息是否公开?”研 究 发 现, 31.3%的民众认为政府关于环保方面的信息不公开,另外,高达31.3%的民众选择了“说 不清,不 知道”,不难想象,这其中一大原因是政府信息公开度不高所致。 2.政府公信力 在邻避运动多个影响因素中,政府公信力被众多学者认可为首要影响因素(Kraft、Clary1991, Ruth2000),正是由于民众对政府及项目承担者缺乏信任,所以才会导致抗争行为不断升级。政府 公信力这一因素在我国邻避运动中同样是被认为是关键性因素(管在高 2010,王彩波 2012),因为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GDP 曾经一度成为考核各级政府的唯一指标,所以公共服务职能渐渐被忽 视瑐瑤,而邻避设施中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服务设施。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的高速推进,邻避设施 需要大量兴建,此时政府公信力便成为政府与民众建立互信的短板。 假设六:政府公信力越高,民众参与邻避抗争的意愿越低 对于地方城市政府公信力的考察,我们 借用 了“您 所在 城 市政 府总 是 想为老百姓 做正 确有益 的事,您同意吗”这一经典问题。研究发现,民众对于地方城市政府的信任度较高为59.8%。 3.政府治理环境表现 目前,我国环境政策依然遵循“决定-宣 布-辩护”(decide-announce-defend)的 决策 模式,民众 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对于政府决策过 程 缺乏 直观 感受,这 给政 府 的合法性造 成了 巨大冲 击,瑐瑥从民众角度而言,居住环境的改善情况成为其评价政府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 十余年来,政府“政绩”,特别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夯实政府合法性基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 重要基石。瑐瑦 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地方各级政府重要民生工作,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所以,政府的 “环保政绩”是否有利于缓解民众的邻避情绪呢? 假设七:政府治理环境表现越好,民众参与邻避抗争的意愿越低 研究发现,仅仅有52.4%的民众认为城市政府治理环境的表现高于六分(包括六分),所以就 民众角度而言,政府的“环境政绩”认可度不高。 92 瑐瑢 瑐瑣 瑐瑤 瑐瑥 瑐瑦 娄胜华,姜姗姗:《邻避运动在澳门的兴起及其治理———以美沙酮服务站选址争议为个案》,《中 国 行 政 管 理》2012 年第4期:第114页-117页。 JosephR.Desjardins.“Ethics,SciencesandtheEnvironment”inEnvironmentalEthics:An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 Philoso-phy,California.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1993:25. 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3期:第26页-33页。 王彩波,张磊:《浅析邻避冲突对政府的挑战———以环境正义为视角的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8期:第160 页-168页。 熊光清:《如何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历史的审视》,《学术探索》2011年第2期:第1页-8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