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 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药物 (dug)是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说,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 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药理学一方面研究在药物 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 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 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可见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属于广义的 生理科学范畴。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学等 学科有明显的区别。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 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 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 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 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 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 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 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 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 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 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例如在公元一 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Ebers'Papyrus)等。明朝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1596)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 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 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 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 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后来 英国解剖学家W.Harvey(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开创了实验药理学新纪元。意大利生 理学家F.Fontana(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了天然药物 都有其活性成分,选择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起典型反应的客观结论。这一结论以后为德国 化学家F.W.Serturner(1783-1841)首先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所证实。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 命开始,不仅促进了工业生产也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 物质基础,从植物药中不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如依米丁、奎宁、士的 宁、可卡因等。以后还开始了人工合成新药,如德国微生物学家P.Ehrlich,从近千种有机砷化合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 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药物 (drug)是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说,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 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药理学一方面研究在药物 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 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 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简称药动学。可见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属于广义的 生理科学范畴。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学等 学科有明显的区别。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 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 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 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 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 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 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 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 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 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 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例如在公元一 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Ebers’Papyrus)等。明朝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1596)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 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 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 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 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后来 英国解剖学家W.Harvey (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开创了实验药理学新纪元。意大利生 理学家F.Fontana (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了天然药物 都有其活性成分,选择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起典型反应的客观结论。这一结论以后为德国 化学家F.W.Serturner(1783-1841)首先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所证实。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 命开始,不仅促进了工业生产也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 物质基础,从植物药中不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如依米丁、奎宁、士的 宁、可卡因等。以后还开始了人工合成新药,如德国微生物学家P.Ehrlich从近千种有机砷化合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