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资源科 第32卷第2期 放政策极大地激活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 —碳排放 次能源消费的巨大潜力。在快速的经济和一次能 求轍平 000 一次能源消费 -GDP 源消费增长带动下,东部沿海地区的碳排放增速也 明显加快。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碳排放在全国达 到了452%,较1980年时增长了2.7个百分点。 0 312中部地区总体而言,中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 的比重保持在稳中有降的态势。20世纪50年代初 期至60年代中期,中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曾 图11952年-2005年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 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变化,降幅达6个百分点,从 与GDP增长过程变化 1952年的近40%下降到1962年的34%(图2)。20 Fig. 1 The changing pattems of CO2 emission, energy use 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部地区碳排放 and GDP growth in China during 1952-2005 的比重基本稳定在36%的范围内。此后尽管受到 3区域格局变化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的影响,中部地区碳排放的比 根据资料的收集状况,中国碳排放的区域格局重曾继续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当地经济快速 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大区和省级两大地域系统 发展的作用下,2005年时占全国比重已经重新上升 3.1大区地域系统变化 至36.7%的水平,较2000年时增长了4个百分点。 大区地域系统变化是指以东、中、西三大地带31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基 (区)划分的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本保持着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部地 3l1东部地区受经济发展程度和一次能源消费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不足12%。至20世纪70年 水平的影响,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带区的碳排放代中期,比重已逐步上升到近16%。20世纪80中期 在全国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至90年代中期,受东部沿海地区开发政策的影响, 前,东部沿海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大体保持在西部地区碳排放增速明显减缓,在全国比重的下降 50%左右。此后,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内陆(1985年-199年期间西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比重 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此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 发展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受到极大制约。其结果 响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下,当地碳排放在全国 东部沿海地区的碳排放在国家的比重也开始呈现的比重再次出现上升,并逐步趋于相对稳定的状 出逐步下降趋势(图2)。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态。2005年西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为 166%,与20世纪90年代初大体持平(图2)。 3.2省(区、市)级变化 3.21碳排放规模分类根据中国大陆省(区、市)级 碳排放变化特征,本文对中国大陆省区碳排放规模 进行了初步分类,其标准如下 第一类为超重碳排放型,其碳排放规模超过1 10t/年 东部口中部口西部 第二类为重碳排放型,其碳排放规模为 图21952年-2005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格局变化 (9999~3000)×10t/年 (区级变化) 第三类为一般碳排放型,其碳排放规模为 Fig. 2 The regional changing pattern of CO2 emission in China (2999~1000)×10t/年; during 1952-2005(at the three-belts level 第四类为轻碳排放型,其碳排放规模等于或小 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等12省市和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 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和湖北等9省和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0个 省、市和自治区 2)除碳排放参数取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碳信息中心外,其他资料均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01994-2610chinaxcL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32卷 第2期 资 源 科 学 http://www.resci.cn 3 区域格局变化 根据资料的收集状况,中国碳排放的区域格局 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大区和省级两大地域系统1) 。 3.1 大区地域系统变化 大区地域系统变化是指以东、中、西三大地带 (区)划分的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2) 。 3.1.1 东部地区 受经济发展程度和一次能源消费 水平的影响,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带区的碳排放 在全国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20 世纪 60 年代以 前,东部沿海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大体保持在 50%左右。此后,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内陆 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 发展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受到极大制约。其结果, 东部沿海地区的碳排放在国家的比重也开始呈现 出逐步下降趋势(图2)。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 放政策极大地激活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一 次能源消费的巨大潜力。在快速的经济和一次能 源消费增长带动下,东部沿海地区的碳排放增速也 明显加快。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碳排放在全国达 到了45.2%,较1980年时增长了2.7个百分点。 3.1.2 中部地区 总体而言,中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 的比重保持在稳中有降的态势。20世纪50年代初 期至60年代中期,中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曾 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变化,降幅达 6 个百分点,从 1952 年的近 40%下降到 1962 年的 34%(图 2)。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中期,中部地区碳排放 的比重基本稳定在 36%的范围内。此后尽管受到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的影响,中部地区碳排放的比 重曾继续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当地经济快速 发展的作用下,2005年时占全国比重已经重新上升 至36.7%的水平,较2000年时增长了4个百分点。 3.1.3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基 本保持着上升趋势。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西部地 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不足12%。至20世纪70年 代中期,比重已逐步上升到近16%。20世纪80中期 至90年代中期,受东部沿海地区开发政策的影响, 西部地区碳排放增速明显减缓,在全国比重的下降 (1985年-1995年期间西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比重 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此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 响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下,当地碳排放在全国 的比重再次出现上升,并逐步趋于相对稳定的状 态。2005 年西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为 16.6%,与20世纪90年代初大体持平(图2)。 3.2 省(区、市)级变化 3.2.1 碳排放规模分类 根据中国大陆省(区、市)级 碳排放变化特征,本文对中国大陆省区碳排放规模 进行了初步分类,其标准如下: 第一类为超重碳排放型,其碳排放规模超过1× 108 t /年; 第 二 类 为 重 碳 排 放 型 ,其 碳 排 放 规 模 为 (9999~3000)×104 t/年; 第三类为一般碳排放型,其碳排放规模为 (2999~1000)×104 t /年; 第四类为轻碳排放型,其碳排放规模等于或小 图1 1952年-2005年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 与GDP增长过程变化 Fig.1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CO2 emission, energy use and GDP growth in China during 1952-2005 图2 1952年-2005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格局变化 (区级变化) Fig.2 The regional changing pattern of CO2 emission in China during 1952-2005(at the three-belts level 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等12省市和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 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和湖北等9省和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0个 省、市和自治区. 2) 除碳排放参数取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碳信息中心外,其他资料均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21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