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 寄生于小肠,以中段为主,有一定致病力,引起肠壁增厚 和肠道出血。卵囊大,卵圆形,大小为21.5~20.7×16.5~20.8um,平均为30.5×20.7um。卵囊指 数为1.47。原生质黄褐色,卵囊壁呈浅黄色,无内外残体。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30,最短的潜在 期为l21h. 3.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 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前段,主要是十二指肠,有较 大的致病作用,轻度感染时可产生散在的局灶性灰白色病灶,横向排列成梯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 肠壁增厚和病灶融合成片。卵囊中等大小,卵圆形,大小为17.7~20.2×13.7~16.3um,平均为 8.3×14.6um。原生质无色,卵囊壁呈淡绿色,无内外残体。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17h,最短的潜 在期为97h。 4.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 寄生于小肠前段,致病力弱,一般无明显的病变,仅有黏液 渗出。卵囊小,近于圆形,大小为11.7~18.7×11.0~18.0um,平均为15.6×14.2um 原生质无色,卵囊壁呈淡绿色,无内外残体。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15h,最短的潜在期为93h。 5.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 寄生于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前1/3段,致病力弱,一般无 明显的病变,仅有黏液渗出。卵囊较大,多数为卵圆形,其次为椭圆形,大小为19.8~24.7×15.7 ~19.8um,平均为21.3×17.1um。卵囊指数为1.24。原生质无色,卵囊壁呈淡绿色,无内外残体。 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12h,最短的潜在期为84h。 6.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 寄生于寄生于小肠中1/3段,致病力强,引起肠壁扩张, 增厚,坏死及出血等病变,在肠壁浆膜上可见到许多圆形的裂殖体白色斑点,此为本病的特异性病 变。。卵囊中等大小,呈长卵圆形,大小为13.2~22.7×11.3~18.3um,平均为20.4×17.2um。卵 囊指数为1.19。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18h,最短的潜在期为138h。 7.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寄生于寄生于小肠后段、直肠和盲肠近端区。致病力较强,引 起肠道的凝固性坏死和黏液性带血的肠炎。卵囊较大,仅次于E.maxima,呈卵圆形,大小为20.7~ 30.8×18.1~24.2um,平均为24.6×18.80um。卵囊指数为1.31。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18h,最短 的潜在期为120h. 生 鸡吞食孢子化卵囊而感染,在消化道消化液的作用下,子孢子逸出,首先进入肠上皮细胞 中进行裂殖生殖形成第一代裂殖体,其发育成熟后放出第一代裂殖子,这一过程发生于感染后2.5一 3,第一代裂殖子又进入上皮细胞形成第二代裂殖体,成熟后放出第二代裂殖子。裂殖生殖进行到 这时,部分第二代裂殖子又进入新的肠上皮细胞继续裂殖生殖,大部分第二代裂殖子进入肠上皮细 胞进行配子生殖,形成大小配子,互相结合成合子,合子外包一层膜形成卵囊,随粪使排出体外, 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数日发育为感染性卵囊,被宿主吞食后,重新开始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 流行病 1.宿主与分布 鸡球虫是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特异性都很强的原虫,鸡是各种鸡球虫的唯一 宿主。呈世界性分布,凡是有养鸡的地方,均有鸡球虫存在。各种鸡球虫的致病性不同,以柔嫩艾 美耳球虫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毒害艾美耳球虫,但生产中多是一种以上的球虫混合感染。 2.发病日龄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鸡均易感,但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雏鸡,2周龄以内的 鸡很少发病(刚孵出的雏鸡由于小肠内没有足够的胰凝乳蛋白酶和胆汁使球虫脱囊,因而对球虫是 不易感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常危害8~18周龄的鸡 3.传染原和感染途径 成年鸡感染后常不发病,多为带虫者而成为传染源:患病耐过的鸡排 卵囊可达数月之久,因而是主要传染源。鸡通过摄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而遭到感染,被粪便污染 过的饲料、饮水、土壤或器具等都有卵囊的存在:其他动物、尘埃和管理人员,都可成为球虫的机 械传播者。 4.流行季节:本病多在温暖多雨的季节流行。在我国北方,大约从4月份开始到9月末为流行季 节,7一8月份最严重。南方从3月份开始到11月份末为流行季节,3~5月份最严重。但在全年孵化的2.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 寄生于小肠,以中段为主,有一定致病力,引起肠壁增厚 和肠道出血。卵囊大,卵圆形,大小为21.5~20.7×16.5~20.8um,平均为30.5×20.7 um。卵囊指 数为1.47。原生质黄褐色,卵囊壁呈浅黄色,无内外残体。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30 h,最短的潜在 期为121 h。 3.堆型艾美耳球 虫(E.acervulina) 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前段,主要是十二指肠,有较 大的致病作用,轻度感染时可产生散在的局灶性灰白色病灶,横向排列成梯状。严重 感染时可引起 肠壁增厚和病灶融合成片。卵囊中等大小,卵圆形,大小为17.7~20.2×13.7~16.3um,平均为 8.3 ×14.6um。原生质无色,卵囊壁呈淡绿色,无内外残体。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17 h,最短的潜 在期为97 h。 4.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 寄生于小肠前段,致病力弱,一般无明显的病变,仅有黏液 渗出。卵囊小,近于圆形,大小为11.7~18.7×11.0~18.0um,平均为15.6×14.2 um。 原生质无色,卵囊壁呈淡绿色,无内外残体。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15 h,最短的潜在期为93 h。 5.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 寄生于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前1/3段,致病力弱,一般无 明显的病变,仅有黏液渗出。卵囊较大,多数为卵圆形,其次为椭圆形,大小为19.8~24.7×15.7 ~19.8um,平均为21.3×17.1 um。卵囊指数为1.24。原生质无色,卵囊壁呈淡绿色,无内外残体。 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12 h,最短的潜在期为84 h。 6.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 寄生于寄生于小肠中1/3段,致病力强,引起肠壁扩张, 增厚,坏死及出血等病变,在肠壁浆膜上可见到许多圆形的裂殖体白色斑点,此为本病的特异性病 变。。卵囊中等大小,呈长卵圆形,大小为13.2~22.7×11.3~18.3um,平均为20.4×17.2 um。卵 囊指数为1.19。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18 h,最短的潜在期为138 h。 7.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寄生于寄生于小肠后段、直肠和盲肠近端区。致病力较强,引 起肠道的凝固性坏死和黏液性带血的肠炎。卵囊较大,仅次于E.maxima,呈卵圆形,大小为20.7~ 30.8×18.1~24.2um,平均为24.6×18.80 um。卵囊指数为1.31。孢子发育的最短时间18 h,最短 的潜在期为120 h。 生 活 史 鸡吞食孢子化卵囊而感染,在消化道消化液的作用下,子孢子逸出,首先进入肠上皮细胞 中进行裂殖生殖形成第一代裂殖体,其发育成熟后放出第一代裂殖子,这一过程发生于感染后2.5~ 3 d,第一代裂殖子又进入上皮细胞形成第二代裂殖体,成熟后放出第二代裂殖子。裂殖生殖进行到 这时,部分第二代裂殖子又进入新的肠上皮细胞继续裂殖生殖,大部分第二代裂殖子进入肠上皮细 胞进行配子生殖,形成大小配子,互相结合成合子,合子外包一层膜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数日发育为感染性卵囊,被宿主 吞食后,重新开始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 流 行 病 学 1.宿主与分布 鸡球虫是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特异性都很强的原虫,鸡是各种鸡球虫的唯一 宿主。呈世界性分布,凡是有养鸡的地方,均有鸡球虫存在。各种鸡球虫的致病性不同,以柔嫩艾 美耳球虫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毒害艾美耳球虫,但生产中多是一种以上的球虫混合感染。 2.发病日龄 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鸡均易感,但主要发生于 3~6周龄的雏鸡,2周龄以内的雏 鸡很少发病(刚孵出的雏鸡由于小肠内没有足够的胰凝乳蛋白酶和胆汁使球虫脱囊,因而对球虫是 不易感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常危害8~18周龄的鸡。 3.传染源和感染途径   成年鸡感染后常不发病,多为带虫者而成为传染源;患病耐过的鸡排 卵囊可达数月之久,因而是主要传染源。鸡通过摄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而遭到感染,被粪便污染 过的饲料、饮水、土壤或器具等都有卵囊的存在;其他动物、尘埃和管理人员,都可成为球虫的机 械传播者。 4.流行季节:本病多在温暖多雨的季节流行。在我国北方,大约从4月份开始到9月末为流行季 节,7~8月份最严重。南方从3月份开始到11月份末为流行季节,3~5月份最严重。但在全年孵化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