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1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定一组收缩辊缝,同时在铸坯一定的固相率分布范 用红外连续测温仪进行了铸坯表面温度测量,结果 围实施轻压下,动态模式控制的关键参数是压下区 如图2所示.图中横坐标是测量的时间,左边的纵 间、压下量和压下速率(单位时间的压下量),压下 坐标表示铸坯表面温度,右边的纵坐标表示拉坯速 区间以中心固相率(∫)为依据,中心固相率可以通 度.由图可以看到:当拉速发生变化时,铸坯表面温 过实验法和模型计算的方法获取[闺.板坯铸机单个 度有所波动,其中9.74m处,拉速恒定的阶段,铸坯 压下区间有1~2m,铸机无法精确地在某两个固相 的实际测量的表面温度变化很小,温度波动在 率间实施压下,要考虑整个扇形段内的固相率分布, 士10℃以内:在速度变化较大时温度波动在士20℃ 因此世界上不同厂家得出的最佳压下位置都不完全 以内:拉速由0.75mmin增加到1.1mmin1,温 相同].总压下量要完全补偿凝固俦坯的体积收 度由940℃升高到970℃,经过5min后,温度又回 缩;但过大的压下量会使铸坯内部产生裂纹,并使支 到950℃,并稳定在这个温度附近.13.58和 撑辊的疲劳寿命降低 20.33m处,铸坯表面温度的变坏也具有类似的规 此外实施轻压下时,扇形段要承受铸坯施加的 律,只是波动的幅度略有增加.铸坯表面温度最大 各种反作用力,导致辊缝最大变形量可达到1mm, 波动通过调整水量来稳定,但水量调整有滞后性,因 而单个扇形段压下的量最大约2mm,必须进行准确 此温度会发生波动,实验发现,当铸机的拉速发生 地辊缝补偿].采用ANSYS软件对整个扇形段、 变化时,通过二冷水的动态控制,可以将铸坯的表面 铸坯的变形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位移分布云图 温度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这有利于铸坯温度 如图1所示.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量为0.2~ 的稳定下降,降低热应力,提高铸坯质量,表明模型 1.0mm,动态轻压下过程中,辊缝的变化由铸坯热 计算准确性较高 收缩、轻压下和变形补偿构成 1000 974m 2033m处温度 拉速 520 07 40 60 80100120140160180 时间min 图2拉速变化时9.74,13.58和20.33m处温度测量值 Fig.2 Surface temperature of a slab at 9.74,13.58 and 20.33m from the meniscus in case of variational casting speed 图1扇形段与铸坯相互作用下Y向位移分布云图 采用了射钉法进行实验,三种拉速实验条件为 Fig.1 Contour plot of Y-directional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under 0.8,1.0和1.2mmin1,射钉位置在离液面13.7m interaction of the segment and the slab 和15.7m处.由结果分析,铸坯的综合凝固系数为 实施轻压下后,铸坯的厚度发生了变化,此后的 25.32 mmmin1/2,凝固终点的计算值、实测值相差 扇形段必须根据模型跟踪的铸坯厚度、位置等数据, 0.23m,以此修正了传热模型的相关参数 调整扇形段的开口度,使扇形段始终紧贴在铸坯上, 2.2轻压下参数优化实验 防止铸坯鼓肚同时避免过大的载荷,如果传热模型 设计了14组实验来优化轻压下的关键参数, 计算的数据显示全凝固后的铸坯温度过低,必须放 主要考察压下位置和压下量变化对铸坯质量的影 弃辊缝控制,采用随动辊缝,使扇形段采用一定的夹 响.铸坯规格为200mm×1550mm,设计的轻压下 紧力压在铸坯上,起到保护扇形段的作用 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同时取了实验编号为13号和 2动态轻压下参数的优化 14号两组未采用轻压下的试样作对比,其拉速分别 为0.7和0.9mmin 2.1铸还表面温度、凝固终点校核 测量了以上实验的铸坯厚度,与设定值作对比, 对距结晶器液面9.74,13.58和20.33m处,采 结果如图3所示,由于扇形段的变形,实际辊缝几定一组收缩辊缝.同时在铸坯一定的固相率分布范 围实施轻压下.动态模式控制的关键参数是压下区 间、压下量和压下速率(单位时间的压下量).压下 区间以中心固相率( f s)为依据‚中心固相率可以通 过实验法和模型计算的方法获取[4].板坯铸机单个 压下区间有1~2m.铸机无法精确地在某两个固相 率间实施压下‚要考虑整个扇形段内的固相率分布‚ 因此世界上不同厂家得出的最佳压下位置都不完全 相同[5-6].总压下量要完全补偿凝固铸坯的体积收 缩;但过大的压下量会使铸坯内部产生裂纹‚并使支 撑辊的疲劳寿命降低. 此外实施轻压下时‚扇形段要承受铸坯施加的 各种反作用力‚导致辊缝最大变形量可达到1mm‚ 而单个扇形段压下的量最大约2mm‚必须进行准确 地辊缝补偿[7-8].采用 ANSYS 软件对整个扇形段、 铸坯的变形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位移分布云图 如图 1 所示.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量为0∙2~ 1∙0mm.动态轻压下过程中‚辊缝的变化由铸坯热 收缩、轻压下和变形补偿构成. 图1 扇形段与铸坯相互作用下 Y 向位移分布云图 Fig.1 Contour plot of Y-directional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under interaction of the segment and the slab 实施轻压下后‚铸坯的厚度发生了变化‚此后的 扇形段必须根据模型跟踪的铸坯厚度、位置等数据‚ 调整扇形段的开口度‚使扇形段始终紧贴在铸坯上‚ 防止铸坯鼓肚同时避免过大的载荷.如果传热模型 计算的数据显示全凝固后的铸坯温度过低‚必须放 弃辊缝控制‚采用随动辊缝‚使扇形段采用一定的夹 紧力压在铸坯上‚起到保护扇形段的作用. 2 动态轻压下参数的优化 2∙1 铸坯表面温度、凝固终点校核 对距结晶器液面9∙74‚13∙58和20∙33m处‚采 用红外连续测温仪进行了铸坯表面温度测量‚结果 如图2所示.图中横坐标是测量的时间‚左边的纵 坐标表示铸坯表面温度‚右边的纵坐标表示拉坯速 度.由图可以看到:当拉速发生变化时‚铸坯表面温 度有所波动‚其中9∙74m 处‚拉速恒定的阶段‚铸坯 的实际测量的表面温度变化很小‚温度波动在 ±10℃以内;在速度变化较大时温度波动在±20℃ 以内;拉速由0∙75m·min -1增加到1∙1m·min -1‚温 度由940℃升高到970℃‚经过5min 后‚温度又回 到 950 ℃‚并 稳 定 在 这 个 温 度 附 近.13∙58 和 20∙33m处‚铸坯表面温度的变坏也具有类似的规 律‚只是波动的幅度略有增加.铸坯表面温度最大 波动通过调整水量来稳定‚但水量调整有滞后性‚因 此温度会发生波动.实验发现‚当铸机的拉速发生 变化时‚通过二冷水的动态控制‚可以将铸坯的表面 温度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这有利于铸坯温度 的稳定下降‚降低热应力‚提高铸坯质量‚表明模型 计算准确性较高. 图2 拉速变化时9∙74‚13∙58和20∙33m 处温度测量值 Fig.2 Surface temperature of a slab at 9∙74‚13∙58and20∙33m from the meniscus in case of variational casting speed 采用了射钉法进行实验‚三种拉速实验条件为 0∙8‚1∙0和1∙2m·min -1‚射钉位置在离液面13∙7m 和15∙7m 处.由结果分析‚铸坯的综合凝固系数为 25∙32mm·min -1/2‚凝固终点的计算值、实测值相差 0∙23m‚以此修正了传热模型的相关参数. 2∙2 轻压下参数优化实验 设计了14组实验来优化轻压下的关键参数. 主要考察压下位置和压下量变化对铸坯质量的影 响.铸坯规格为200mm×1550mm‚设计的轻压下 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同时取了实验编号为13号和 14号两组未采用轻压下的试样作对比‚其拉速分别 为0∙7和0∙9m·min -1. 测量了以上实验的铸坯厚度‚与设定值作对比‚ 结果如图3所示.由于扇形段的变形‚实际辊缝几 ·1318·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