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42 工程科学学报,第38卷,第5期 条件下上述理论的推导值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如 图8所示 V.=(1119.7m+0.15) △pgc 2 (9) Pa 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对n、σ和p有较大影响,实 0.25 一开尔文-赫姆霍兹 一·一浅并滋生 ▲一奥特斯 一粒子成像测速 际生产中计算n、σ和P,的取值时应注意温度条件. 0.20 3结论 0.15 以5:1的钢包原型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和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进行钢包卷渣的水模型实验研究, 0.10 解析渣滴进入钢包流场的全过程,并研究油的黏度对 临界卷渣速度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0.05 (1)对应实际0.7R底部半径的底吹气位置,在临 界卷渣气量时,钢包内流场分布为:底吹气体带动底吹 50CS 100CS 350CS 孔上方的钢液向上流动,上升流使钢渣界面形成一个 硅油类型 漩涡区,促进了渣滴的形成.从水油界面漩涡区向下的 图8临界卷渣速度水模型实验值和理论值的比较 水流受钢包壁面处向右水流的影响而向气柱区域流 Fig.8 Comparison of critical slag entrapment velocity between ex- 动,并且速度逐渐增大,进入气柱附近区域时在气柱上 perimental data by water modelling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升作用的影响下,改变方向向上运动,完成钢包内水流 从图8中可以看出:粒子图像测速实测出的钢包 整体的一个大回流 模型临界卷渣速度要远小于前三者的理论推导值:并 (2)临界卷渣过程钢渣界面变化可详细分为非常 且随黏度的增大,临界卷渣速度的实验值呈增大趋势, 平稳一出现微小凸起一凸起开始长大一凸起明显变 而前三者的理论推导值呈略微递减趋势. 大一凸起开始形成渣滴一椭球状渣滴将要与渣层脱 经分析,发现理论推导建立的临界卷渣速度模型 离一出现完整的渣滴一渣滴进入钢液八个阶段.在这 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因素:(1)以上理论模型分析都是 个过程中,渣滴脱离位置处的速度变化为先增大后减 假设渣滴在瞬时间获取钢液流速的能量,直接跳跃进 小再增大. 入钢液中.由粒子图像测速观察可知,渣滴完全卷入钢 (3)随着黏度的增加,临界卷渣速度不断增大,且 液的整个过程中,渣滴不是瞬间就卷入钢液,而是在钢 运动黏度与临界卷渣速之间近似为直线关系.对实验 渣界面有渣层凸起之后,气泡持续驱动的钢液流依旧 条件下黏度和临界卷渣速度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为 能持续为之提供能量,这个能量大于一定程度后才会 V=73.91+0.0096. 使油滴脱落,完成整个卷渣过程,反之油滴会回到油层 (4)粒子图像测速实验测得的临界卷渣速度要比 中,这个阶段所需要的能量要小于卷渣完成的整个过 奥特斯、浅井滋生等推导的理论公式值小,因为传统临 程所需克服的界面能、内能变化和浮力功的总和.(2) 界卷渣速度的理论推导模型忽略了卷渣过程中能量提 黏度对卷渣是有影响的,而以上的理论推导中忽略了 供的持续性和黏度对卷渣的抑制作用.综合理论公式 黏度的抑制作用.因此,粒子图像测速实验测量的临界 特征和实验结果,得到实验条件下的临界卷渣速度修 卷渣速度要远小于理论计算公式得到的临界值. 2.2.2临界卷渣速度公式的修正 正公式为V.=(1119.7m+0.15) △Pg 分析式(3)、式(4)和式(5)可以综合得到 Ve.=M×N. (6) 考文献 其中,N= △pgo ,则 [Li Y H,Zhao L H,Bao Y P,et al.Flow characteristic of molten M=N steel in slab casting tundishes.JUniv Sci Technol Beijing,2014,36 (7) (1):21 M理论上应与钢渣厚度、钢渣与钢液密度比、钢渣 (李怡宏,赵立华,包燕平,等.板坯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特性.北 运动黏度相关.由表1可得本实验条件下N的数值为 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36(1):21) 2] 0.066,将式(2)和N的数值代入式(7)可得 Feng J H.Li BB,Wei GZ,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bottom blowing argon methods on LF refining.J Unin Sci Technol Beijing,2009,31 M=1119.7n+0.15. (8) (Suppl 1):7 将式(8)代回式(6),由此可得实验条件下修正的 (冯聚合,李博斌,魏国增,等.钢包底吹氢方式对LF精炼的影 临界卷渣速度的公式为 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31(增刊1):7)工程科学学报,第 38 卷,第 5 期 条件下上述理论的推导值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如 图 8 所示. 图 8 临界卷渣速度水模型实验值和理论值的比较 Fig. 8 Comparison of critical slag entrapment velocity between ex￾perimental data by water modelling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从图 8 中可以看出: 粒子图像测速实测出的钢包 模型临界卷渣速度要远小于前三者的理论推导值; 并 且随黏度的增大,临界卷渣速度的实验值呈增大趋势, 而前三者的理论推导值呈略微递减趋势. 经分析,发现理论推导建立的临界卷渣速度模型 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因素: ( 1) 以上理论模型分析都是 假设渣滴在瞬时间获取钢液流速的能量,直接跳跃进 入钢液中. 由粒子图像测速观察可知,渣滴完全卷入钢 液的整个过程中,渣滴不是瞬间就卷入钢液,而是在钢 渣界面有渣层凸起之后,气泡持续驱动的钢液流依旧 能持续为之提供能量,这个能量大于一定程度后才会 使油滴脱落,完成整个卷渣过程,反之油滴会回到油层 中,这个阶段所需要的能量要小于卷渣完成的整个过 程所需克服的界面能、内能变化和浮力功的总和. ( 2) 黏度对卷渣是有影响的,而以上的理论推导中忽略了 黏度的抑制作用. 因此,粒子图像测速实验测量的临界 卷渣速度要远小于理论计算公式得到的临界值. 2. 2. 2 临界卷渣速度公式的修正 分析式( 3) 、式( 4) 和式( 5) 可以综合得到 Vcr = M × N. ( 6) 其中,N ( = Δρgσ ρ 2 ) sl 1 4 ,则 M = Vcr N . ( 7) M 理论上应与钢渣厚度、钢渣与钢液密度比、钢渣 运动黏度相关. 由表 1 可得本实验条件下 N 的数值为 0. 066,将式( 2) 和 N 的数值代入式( 7) 可得 M = 1119. 7η + 0. 15. ( 8) 将式( 8) 代回式( 6) ,由此可得实验条件下修正的 临界卷渣速度的公式为 Vcr = ( 1119. 7η + 0. 15 ( ) Δρgσ ρ 2 ) sl 1 4 . ( 9) 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对 η、σ 和 ρsl有较大影响,实 际生产中计算 η、σ 和 ρsl的取值时应注意温度条件. 3 结论 以 5∶ 1的钢包原型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和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进行钢包卷渣的水模型实验研究, 解析渣滴进入钢包流场的全过程,并研究油的黏度对 临界卷渣速度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 1) 对应实际 0. 7R 底部半径的底吹气位置,在临 界卷渣气量时,钢包内流场分布为: 底吹气体带动底吹 孔上方的钢液向上流动,上升流使钢渣界面形成一个 漩涡区,促进了渣滴的形成. 从水油界面漩涡区向下的 水流受钢包壁面处向右水流的影响而向气柱区域流 动,并且速度逐渐增大,进入气柱附近区域时在气柱上 升作用的影响下,改变方向向上运动,完成钢包内水流 整体的一个大回流. ( 2) 临界卷渣过程钢渣界面变化可详细分为非常 平稳—出现微小凸起—凸起开始长大—凸起明显变 大—凸起开始形成渣滴—椭球状渣滴将要与渣层脱 离—出现完整的渣滴—渣滴进入钢液八个阶段. 在这 个过程中,渣滴脱离位置处的速度变化为先增大后减 小再增大. ( 3) 随着黏度的增加,临界卷渣速度不断增大,且 运动黏度与临界卷渣速之间近似为直线关系. 对实验 条件下黏度和临界卷渣速度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为 Vcr = 73. 9η + 0. 0096. ( 4) 粒子图像测速实验测得的临界卷渣速度要比 奥特斯、浅井滋生等推导的理论公式值小,因为传统临 界卷渣速度的理论推导模型忽略了卷渣过程中能量提 供的持续性和黏度对卷渣的抑制作用. 综合理论公式 特征和实验结果,得到实验条件下的临界卷渣速度修 正公式为 Vcr = ( 1119. 7η + 0. 15 ( ) Δρgσ ρ 2 ) sl 1 4 . 参 考 文 献 [1] Li Y H,Zhao L H,Bao Y P,et al. Flow characteristic of molten steel in slab casting tundishes. J Univ Sci Technol Beijing,2014,36 ( 1) : 21 ( 李怡宏,赵立华,包燕平,等. 板坯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特性. 北 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36( 1) : 21) [2] Feng J H,Li B B,Wei G Z,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bottom blowing argon methods on LF refining. J Univ Sci Technol Beijing,2009,31 ( Suppl 1) : 7 ( 冯聚合,李博斌,魏国增,等. 钢包底吹氩方式对 LF 精炼的影 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31( 增刊 1) : 7) · 246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