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我们理解,这些不是解剖学所能够解答的,必须依赖其他学科,而象三焦这种原先就 讲不清楚的,研究的意义本身就不大 2.经络实质的研究 (这两段内容丰富,大家读后有何感想?还是单解剖学科不够,必须要求多学科才行 同时还反映了一个问题,研究者对古代经络学说的了解有多少?) 3.穴位结构的研究 1)体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综合大量研究结果发现,穴位34%位于大神经干上,90%处于神经干周围;46%正位 于大血管周围,19%正位于血管上:在四肢及躯干,微细淋巴管集束的地方多有穴位:55% 穴位正位于肌肉群上,有些穴位只有筋膜而无肌肉或皮下组织。因此,一般认为穴位大体解 剖结构包括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筋膜等。 上述研究结果对阐明针刺穴位防病治病的机理,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用:对于危险穴位,明确穴位各层次结构,还可避免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 2)耳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3)头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4)眼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大体解剖学除主要应用于上述内容的研究外,近年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解 秸萍用于研究“巨刺法”(针灸临床常用的一种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取穴刺法,用于治疗 运动系统的疼痛性疾病和偏瘫)的解剖学基础,认为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投 射系统及大脑皮层是“巨刺”效应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巨刺”的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是 多层次的,其效应的产生是各级中枢整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韩永健等对“子午流注”的解 剖基础进行了探讨,提出“子午流注”这一机体的昼夜生理节律活动,下丘脑起重要作用, 下丘脑中视上核作为主要起搏点,并由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松果体等共同参与完 成这一高级复杂的调整活动。 总之,大体解剖学在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揭示中医理论 如藏象学说、经络的实质及穴位的解剖结构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医理论的现代化, 丰富了中医理论的内容,对临床提高疗效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6.1.3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范例 (该项研究,我校严振国教授有着丰富的研究积累,著作等身,而且在全国中西医界 大体解剖学没有大的成就的状态下,可谓异军突起。这与他们思路新,抓住穴位解剖这个具 有明显中医优势的领域,坚持不懈,长期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6.1.4展望 1.危险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2.大体解剖学技术与巨微、显微解剖技术相结合(介绍书上内容 3.大体解剖学技术与现代神经解剖学技术一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相结 合(介绍书上内容) 4.大体解剖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介绍书上内容)我们理解,这些不是解剖学所能够解答的,必须依赖其他学科,而象三焦这种原先就 讲不清楚的,研究的意义本身就不大。 2.经络实质的研究 (这两段内容丰富,大家读后有何感想?还是单解剖学科不够,必须要求多学科才行。 同时还反映了一个问题,研究者对古代经络学说的了解有多少?) 3.穴位结构的研究 1)体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综合大量研究结果发现,穴位 34%位于大神经干上,90%处于神经干周围;46%正位 于大血管周围,19%正位于血管上;在四肢及躯干,微细淋巴管集束的地方多有穴位;55% 穴位正位于肌肉群上,有些穴位只有筋膜而无肌肉或皮下组织。因此,一般认为穴位大体解 剖结构包括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筋膜等。 上述研究结果对阐明针刺穴位防病治病的机理,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用;对于危险穴位,明确穴位各层次结构,还可避免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 2)耳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3)头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4)眼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大体解剖学除主要应用于上述内容的研究外,近年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解 秸萍用于研究“巨刺法”(针灸临床常用的一种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取穴刺法,用于治疗 运动系统的疼痛性疾病和偏瘫)的解剖学基础,认为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投 射系统及大脑皮层是“巨刺”效应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巨刺”的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是 多层次的,其效应的产生是各级中枢整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韩永健等对“子午流注”的解 剖基础进行了探讨,提出“子午流注”这一机体的昼夜生理节律活动,下丘脑起重要作用, 下丘脑中视上核作为主要起搏点,并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松果体等共同参与完 成这一高级复杂的调整活动。 总之,大体解剖学在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揭示中医理论 如藏象学说、经络的实质及穴位的解剖结构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医理论的现代化, 丰富了中医理论的内容,对临床提高疗效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6.1.3 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范例 (该项研究,我校严振国教授有着丰富的研究积累,著作等身,而且在全国中西医界 大体解剖学没有大的成就的状态下,可谓异军突起。这与他们思路新,抓住穴位解剖这个具 有明显中医优势的领域,坚持不懈,长期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6.1.4 展望 1.危险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2.大体解剖学技术与巨微、显微解剖技术相结合(介绍书上内容) 3.大体解剖学技术与现代神经解剖学技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相结 合(介绍书上内容) 4.大体解剖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介绍书上内容)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