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启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这些政策措施,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许多地方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 节能减排力度。如山西省紧紧抓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关键环节,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成都 市关停了拥有2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的华能成都电厂 许多企业也将节能减排视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中 央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积极行动。2004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6家中 央企业联合发起《关于在中央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倡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目前,一批中央企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得力的措施,全民的行动,带来的是良好的效果。在去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 降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所控制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8% 1月~5月,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0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 点 咬住目标不放松,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建设进行到底 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的要求相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相比,我们还有很大距离,面临许 多挑战。 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要减少10%。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去年我国没有实现年度节能减排的目标:今 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没有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这些情况表明, 要完成“十一五”规划要求,还有相当的难度,必须采取更为得力的措施 促进节能减排,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节能减排,地方政府是关键。但目前 一些地方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对干部的考核仍主要侧重于招商引资等内容,导致节能减 排任务被虚化。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并真正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 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促进节能减排,要进一步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手段。在继续有效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 我国还应更多地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如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 系,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等。 促进节能减排,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要克服的困难也有很多。但是,资源、环境 攸关可持续发展,攸关子孙后代的福祉,我们无路可退,必须迎着困难而上,并取得全面胜 利——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启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这些政策措施,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许多地方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 节能减排力度。如山西省紧紧抓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关键环节,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成都 市关停了拥有 20 万千瓦级火电机组的华能成都电厂。 许多企业也将节能减排视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中 央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积极行动。2004 年 11 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 6 家中 央企业联合发起《关于在中央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倡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目前,一批中央企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得力的措施,全民的行动,带来的是良好的效果。在去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 降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所控制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 GDP 能耗同比下降 2.78%; 1 月~5 月,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 0.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 0.5 个百分 点。 咬住目标不放松,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建设进行到底 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的要求相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相比,我们还有很大距离,面临许 多挑战。 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要减少 10%。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去年我国没有实现年度节能减排的目标;今 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没有完成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这些情况表明, 要完成“十一五”规划要求,还有相当的难度,必须采取更为得力的措施。 促进节能减排,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节能减排,地方政府是关键。但目前 一些地方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对干部的考核仍主要侧重于招商引资等内容,导致节能减 排任务被虚化。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并真正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 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促进节能减排,要进一步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手段。在继续有效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 我国还应更多地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如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 系,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等。 促进节能减排,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要克服的困难也有很多。但是,资源、环境 攸关可持续发展,攸关子孙后代的福祉,我们无路可退,必须迎着困难而上,并取得全面胜 利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