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3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0卷 测点5 复杂,其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比较复杂,为了能 测点4(烟气+热气) 够全面真实地反映矿浆干燥和烧成过程的动力场、 温度场以及压力场的情况,建立该过程的三维数学 模型,数值模拟体系以干燥、烧成炉主体结构的边 炉 L800月 界为计算域,建立的物理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各部 压缩空气 测点3 分的尺寸同图1.如图中所示,在干燥烧成装置的干 001 浆体 燥段选择1一1和2一2截面作为参考面,以便于对不 喷嘴 500 同工况的计算结果进行定量比较 测点2 成 烟气出口 测点1 500 2 热烟炉 “重力平衡阀 、粒状产品 图1矿浆干燥/烧成炉(单位:mm) 矿浆喷人 Fig.1 Ore pulp drying/calcination furnace (unit:mm) 原料 水 添加剂 压缩空气 原料破碎 造浆 泥浆泵 上雾化喷嘴 烟气 产品 密封阀 烧成 干燥 除尘 热烟炉 烟气人口 燃料空气 图3矿浆干燥/烧成物理模型 图2矿浆干燥和烧成工艺流程 Fig-3 Physical model of ore pulp drying/calcination Fig.2 Flowsheet of ore pulp drying/calcination 2.2工艺参数 2新型氧化铝干燥烧成装置的数学模型 根据现场实验的具体情况确定矿浆干燥和烧成 过程数学模型计算中的工艺参数见表1. 2.1物理模型 2.3数学模型 氧化铝矿浆干燥和烧成过程工序多,装置结构 矿浆的干燥、烧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气体、颗粒 表1矿浆干燥和烧成过程的工艺参数 Table I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ore pulp drying and calcination 烟气流量/ 烟气入口 烟气入口 喷口速度/ 矿浆温 矿浆初始 矿浆水分 雾化 喷口 参量 (m3h- 温度/℃ 面积/m2 (ms-1) 度/℃ 粒径/m 质量分数/%张角/() 位置/m 数值 34800 1100 0.28274 300 20 200 50 5.8 9.1 两相三维流动与传热过程,其完整的数学描述十分 (③)采用轨道模型研究颗粒的经历,计算中假 复杂,需建立气相湍流模型、气相传热模型、颗粒离 设在每一个时间颗粒只发生两两碰撞,同时假设每 散相湍流运动模型、颗粒离散相水分蒸发模型和颗 个颗粒内部温度分布均匀: 粒离散相传热传质模型. (4)忽略水分在颗粒内的扩散阻力,水分的蒸 2.3.1基本假设 发近似按多孔表面总是维持一层水膜处理 为了便于模型建立和计算,作如下基本假设: 2.3.2数学模型 (1)鉴于炉内各部分流动均不属于强旋流动, (1)连续相数学模型,对于连续相的烟气,拟 建立气相湍流模型时,采用各向同性假设; 在欧拉坐标下研究其流动及传热规律,湍流模型采 (2)假设矿浆喷入后为粒度均匀、含水量一致 用k一e双方程模型,其控制方程可通过下列各式 的球形颗粒,含水量大小由实验确定; 描述图1 矿浆干燥/烧成炉(单位:mm) Fig.1 Ore pulp drying/calcination furnace (unit:mm) 图2 矿浆干燥和烧成工艺流程 Fig.2 Flowsheet of ore pulp drying/calcination 2 新型氧化铝干燥烧成装置的数学模型 2∙1 物理模型 氧化铝矿浆干燥和烧成过程工序多‚装置结构 复杂‚其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比较复杂.为了能 够全面真实地反映矿浆干燥和烧成过程的动力场、 温度场以及压力场的情况‚建立该过程的三维数学 模型.数值模拟体系以干燥、烧成炉主体结构的边 界为计算域‚建立的物理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各部 分的尺寸同图1.如图中所示‚在干燥烧成装置的干 燥段选择1—1和2—2截面作为参考面‚以便于对不 同工况的计算结果进行定量比较. 图3 矿浆干燥/烧成物理模型 Fig.3 Physical model of ore pulp drying/calcination 2∙2 工艺参数 根据现场实验的具体情况确定矿浆干燥和烧成 过程数学模型计算中的工艺参数见表1. 2∙3 数学模型 矿浆的干燥、烧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气体、颗粒 表1 矿浆干燥和烧成过程的工艺参数 Table1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ore pulp drying and calcination 参量 烟气流量/ (m 3·h —1) 烟气入口 温度/℃ 烟气入口 面积/m 2 喷口速度/ (m·s —1) 矿浆温 度/℃ 矿浆初始 粒径/μm 矿浆水分 质量分数/% 雾化 张角/(°) 喷口 位置/m 数值 34800 1100 0∙28274 300 20 200 50 5∙8 9∙1 两相三维流动与传热过程‚其完整的数学描述十分 复杂‚需建立气相湍流模型、气相传热模型、颗粒离 散相湍流运动模型、颗粒离散相水分蒸发模型和颗 粒离散相传热传质模型. 2∙3∙1 基本假设 为了便于模型建立和计算‚作如下基本假设: (1) 鉴于炉内各部分流动均不属于强旋流动‚ 建立气相湍流模型时‚采用各向同性假设; (2) 假设矿浆喷入后为粒度均匀、含水量一致 的球形颗粒‚含水量大小由实验确定; (3) 采用轨道模型研究颗粒的经历‚计算中假 设在每一个时间颗粒只发生两两碰撞‚同时假设每 个颗粒内部温度分布均匀; (4) 忽略水分在颗粒内的扩散阻力‚水分的蒸 发近似按多孔表面总是维持一层水膜处理. 2∙3∙2 数学模型 (1) 连续相数学模型.对于连续相的烟气‚拟 在欧拉坐标下研究其流动及传热规律‚湍流模型采 用κ—ε双方程模型‚其控制方程可通过下列各式 描述. ·932·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