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分节运动在空腹时几乎不存在,进食后才逐渐变强起来。小肠各段分节运动的频率不同,小肠上部频率较高,下部较低。在人,十二指肠分节运动的频率约为每分钟11次,回肠末端为每分 钟8次。这种活动梯度对于食糜从小肠的上部向下部推进具有一定意义。 1练 2 图6-22小肠的分节运动模式图 肠管表面观2、3、4:肠管切面观,示不同阶段的食糜节段分割和合拢情况 电生理研究指出,小肠分节运动的梯度现象与其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有关。小肠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的起步点位于十二指肠近胆管入口处的纵行细胞上,其频率在人约为每分钟11次。从十 二指肠到回肠末端,基本电节律的频率逐渐下降,但在完整的小肠内,上部具有较高频率的肠段可控制其下部频率较低的一段肠段。因此。实际上在小肠全长中,其内在节律形成了数个频率 平台。 蠕动小肠的蠕动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其速率约为0.5-2.0cm/s,近端小肠的蠕动速度大于远端。小肠蠕动波很弱,通常只进行一段短距离(约数厘米)后即消失。蠕动的意义在于 使经过分节运动作用的食糜向前推进一步,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食糜在小肠内实际的推进速度只有lcm/min,也就是说,食糜从幽瘗部到回盲瓣,大约需要历时3-5小时 在小肠还常可见到一种进行速度很快(2-25cm/s)、传播较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蠕动冲可把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大肠。蠕动冲可能是由于进食时吞咽动作或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而 引起 消化间期小肠的波动动物或人在消化间期或禁食期,小肠的运动形式与消化期不同,呈周期性变化,称为移行性运动综合波( migrating motility complex,MC)。MC以一定的间隔在胃或 小肠上部发生,沿着肠管向肛门方向移行。在传播途中,其移行速度逐渐减慢。当一个波群到达回盲肠时,另一波群又在十二指肠发生,其间隔通常为90-120min。分节运动在空腹时几乎不存在,进食后才逐渐变强起来。小肠各段分节运动的频率不同,小肠上部频率较高,下部较低。在人,十二指肠分节运动的频率约为每分钟 11 次,回肠末端为每分 钟 8 次。这种活动梯度对于食糜从小肠的上部向下部推进具有一定意义。 图 6-22 小肠的分节运动模式图 1.肠管表面观 2、3、4:肠管切面观,示不同阶段的食糜节段分割和合拢情况 电生理研究指出,小肠分节运动的梯度现象与其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有关。小肠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的起步点位于十二指肠近胆管入口处的纵行细胞上,其频率在人约为每分钟 11 次。从十 二指肠到回肠末端,基本电节律的频率逐渐下降,但在完整的小肠内,上部具有较高频率的肠段可控制其下部频率较低的一段肠段。因此。实际上在小肠全长中,其内在节律形成了数个频率 平台。 3.蠕动 小肠的蠕动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其速率约为 0.5-2.0cm/s,近端小肠的蠕动速度大于远端。小肠蠕动波很弱,通常只进行一段短距离(约数厘米)后即消失。蠕动的意义在于 使经过分节运动作用的食糜向前推进一步,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食糜在小肠内实际的推进速度只有 1cm/min,也就是说,食糜从幽癯部到回盲瓣,大约需要历时 3—5 小时。 在小肠还常可见到一种进行速度很快(2-25cm/s)、传播较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蠕动冲可把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大肠。蠕 动冲可能是由于进食时吞咽动作或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而 引起的。 消化间期小肠的波动 动物或人在消化间期或禁食期,小肠的运动形式与消化期不同,呈周期性变化,称为移行性运动综合波(migrating motlity complex,MMC)。MMC 以一定的间隔在胃或 小肠上部发生,沿着肠管向肛门方向移行。在传播途中,其移行速度逐渐减慢。当一个波群到达回盲肠时,另一波群又在十二指肠发生,其间隔通常为 90-120min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