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产井见到增油或降水的效果。 稳定的原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采油过 大港油田2001年与俄罗斯合作,在孔店 程中,注入的微生物与原地微生物能否兼容, 油田试验区块进行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 注入的营养对原地微生物有什么影响,这些 验,室内实验证明该内源菌能以原油为碳源, 问题还没有认真研究。作者认为,这些问题 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乳化原油。胜利油田也准 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备进行内源菌驱油试验。 可能成为该项技术发展的突破口。 4.3存在的主要问题 4.3.5微生物驱现场工艺 4.3.1菌种问题 目前仍沿用化学驱物模模型研究微生 目前筛选菌种缺少针对性。菌种应针对 物驱现场工艺。但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环境 具体的油藏条件和现场工艺筛选:处理井筒 有利时增殖,不利时则死亡而失去活性,化 主要利用菌的代谢产物,筛选能在生产罐中 学驱物模可能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 产生大量表面活性剂或乳化剂的菌种即可: 4.3.6现场监测问题 处理地层或驱油要求菌种能在具体油藏条 微生物驱油现场监测方面报道最多的 件下生存,在有营养的条件下生长代谢,生 是产量变化。应该定期监测众多特征参数 长速度越快越好:处理碳酸盐岩地层,最好 (如注水井的压力,生产井的产量、含水,产 菌种产酸量大一些。许多人在筛选菌种时关 出液的微生物含量,主要代谢产物含量,水 注其降解原油的能力,初衷是以原油为碳源, 相的,油相和气体的组分等)的变化,才能 降低成本。但微生物一般在有氧情况下才能 发现规律。若为井筒处理,油井的电流和负 降解原油,即使筛选出能在缺氧条件下降解 荷应有变化:若为单井吞吐,油井的液量或 原油的菌种,非常缓慢的降解速度也很难改 含水、甚至动液面应有变化。现场进行微生 变原油性质。作者认为这不应作为筛选的技 物活体分析时,井口禁止动火,不能对取样 术指标,只要菌种其它性能好,外加碳源最 口热消毒,也不宜用药剂消毒而污染样品, 终仍然有经济效益。 无菌、厌氧取样难度很大,能在井下密闭取 4.3.2菌种性能的评价问题 样最好。这方面的研究和设计目前还是空 目前国内在菌种评价方面忽视室内实 白。有人提出应用PCR技术,根据对现场产 验条件与现场应用条件的不同,因此偏差较 出液中的微生物16 SrRNA分析,区分地层中 大。微生物本身和其代谢产物都受地层条件 原有微生物和注入的微生物,这虽然难度大 的影响,温度、压力、矿化度和岩性等因素 些,但应该非常精确。 的影响还存在一些未知的关系,需要通过室 内实验了解各自影响程度。建立完整可靠的 5国际上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 评价方法是今后菌种性能评价重点攻关的 率新进展 内容之一。 4.3.3营养的问题应用 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鞋靶石 微生物驱油时,一般根据其生长需要确 油股份公司拟定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定添加有机碳源或氮、磷等无机盐的量和营 是通过一系列简易的工艺处理,强化注水井 养配方。实际应用主要有3方面问题:一是 近井底带的微生物活动,达到提高石油采收 配方的营养种类和数量的配比合理性:二是 率的目的。在油田实践中,利用向油层补气 与地层液体的配伍性,配方的各营养成分与 通气的方法和其它技术,提高油层微生物的 地层水中的矿物质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尤 地球化学活动,增加了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产 其是磷盐),在地层高温条件下性质是否会 量。 变化:三是经济性,提高采收率的投入产出 该法与文献中报道的其它微生物采油 比是否较好。 法不同,比较简单、便宜,不需要为生产微生 4.3.4油藏微生物生态问题 物生物量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所需的设备,也 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地下应存在相对 不需要为注入这些生物量和产物所需的施产井见到增油或降水的效果。 大港油田2001年与俄罗斯合作,在孔店 油田试验区块进行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 验,室内实验证明该内源菌能以原油为碳源, 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乳化原油。胜利油田也准 备进行内源菌驱油试验。 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菌种问题 目前筛选菌种缺少针对性。菌种应针对 具体的油藏条件和现场工艺筛选:处理井筒 主要利用菌的代谢产物,筛选能在生产罐中 产生大量表面活性剂或乳化剂的菌种即可; 处理地层或驱油要求菌种能在具体油藏条 件下生存,在有营养的条件下生长代谢,生 长速度越快越好;处理碳酸盐岩地层,最好 菌种产酸量大一些。许多人在筛选菌种时关 注其降解原油的能力,初衷是以原油为碳源, 降低成本。但微生物一般在有氧情况下才能 降解原油,即使筛选出能在缺氧条件下降解 原油的菌种,非常缓慢的降解速度也很难改 变原油性质。作者认为这不应作为筛选的技 术指标,只要菌种其它性能好,外加碳源最 终仍然有经济效益。 4.3.2 菌种性能的评价问题 目前国内在菌种评价方面忽视室内实 验条件与现场应用条件的不同,因此偏差较 大。微生物本身和其代谢产物都受地层条件 的影响,温度、压力、矿化度和岩性等因素 的影响还存在一些未知的关系,需要通过室 内实验了解各自影响程度。建立完整可靠的 评价方法是今后菌种性能评价重点攻关的 内容之一。 4.3.3 营养的问题应用 微生物驱油时,一般根据其生长需要确 定添加有机碳源或氮、磷等无机盐的量和营 养配方。实际应用主要有 3 方面问题:一是 配方的营养种类和数量的配比合理性;二是 与地层液体的配伍性,配方的各营养成分与 地层水中的矿物质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尤 其是磷盐),在地层高温条件下性质是否会 变化;三是经济性,提高采收率的投入产出 比是否较好。 4.3.4 油藏微生物生态问题 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地下应存在相对 稳定的原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采油过 程中,注入的微生物与原地微生物能否兼容, 注入的营养对原地微生物有什么影响,这些 问题还没有认真研究。作者认为,这些问题 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可能成为该项技术发展的突破口。 4.3.5 微生物驱现场工艺 目前仍沿用化学驱物模模型研究微生 物驱现场工艺。但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环境 有利时增殖,不利时则死亡而失去活性,化 学驱物模可能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 4.3.6 现场监测问题 微生物驱油现场监测方面报道最多的 是产量变化。应该定期监测众多特征参数 (如注水井的压力,生产井的产量、含水,产 出液的微生物含量,主要代谢产物含量,水 相的 pH,油相和气体的组分等)的变化,才能 发现规律。若为井筒处理,油井的电流和负 荷应有变化;若为单井吞吐,油井的液量或 含水、甚至动液面应有变化。现场进行微生 物活体分析时,井口禁止动火,不能对取样 口热消毒,也不宜用药剂消毒而污染样品, 无菌、厌氧取样难度很大,能在井下密闭取 样最好。这方面的研究和设计目前还是空 白。有人提出应用 PCR 技术,根据对现场产 出液中的微生物 16SrRNA 分析,区分地层中 原有微生物和注入的微生物,这虽然难度大 些,但应该非常精确。 [4] 5 国际上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 率新进展 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鞋靶石 油股份公司拟定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是通过一系列简易的工艺处理,强化注水井 近井底带的微生物活动,达到提高石油采收 率的目的。在油田实践中,利用向油层补气 通气的方法和其它技术,提高油层微生物的 地球化学活动,增加了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产 量。 该法与文献中报道的其它微生物采油 法不同,比较简单、便宜,不需要为生产微生 物生物量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所需的设备,也 不需要为注入这些生物量和产物所需的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