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际分工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至16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这就是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这是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了 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使国际加工业由部门间专业分工向部门内部专业分工方 向迅速发展 早期的分工理论:绝对利益论与比较利益理论 (一)绝对利益理论 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 提出的绝对利益理论,实际上是指:在生产某种商品中,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 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 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这样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好处。 (二)比较利益论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利益理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 较利益(比较成本)而不是绝对利益,并且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三、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及萨缪尔森学说 (一)有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说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下简称H-0模型)是从生产要素禀赋的角度来分析国际分 工产生的原因,但是这一学说需要建立在几个严格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 (二)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该理论认为,当生产要素在各国或各地区间不能直接移动的情况下,在每个国家 出口的商品生产中都密集的使用了它所拥有的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因此,国际贸易 在一定程度上是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的代替物 四、国际分工理论的新发展:里易惕夫之谜、新要素学说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里昂惕夫之谜 若按照H-0模型,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那种用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 产的产品,而进口自己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根据这种推断,那么美国一般应该 是资本要比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它体现在对外贸易中就应该出口那些机器、设备等 资本密集型商品。美国的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利用他的投入产出法对俄林理论国际分工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 至 16 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这就是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8 世纪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这是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第三阶段:20 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了 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使国际加工业由部门间专业分工向部门内部专业分工方 向迅速发展。 二、早期的分工理论:绝对利益论与比较利益理论 (一) 绝对利益理论 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 提出的绝对利益理论,实际上是指:在生产某种商品中,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 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 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这样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好处。 (二)比较利益论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利益理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 较利益(比较成本)而不是绝对利益,并且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三、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及萨缪尔森学说 (一)有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说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下简称 H-O 模型)是从生产要素禀赋的角度来分析国际分 工产生的原因,但是这一学说需要建立在几个严格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 (二)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该理论认为,当生产要素在各国或各地区间不能直接移动的情况下,在每个国家 出口的商品生产中都密集的使用了它所拥有的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因此,国际贸易 在一定程度上是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的代替物。 四、国际分工理论的新发展:里易惕夫之谜、新要素学说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里昂惕夫之谜 若按照 H-O 模型,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那种用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 产的产品,而进口自己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根据这种推断,那么美国一般应该 是资本要比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它体现在对外贸易中就应该出口那些机器、设备等 资本密集型商品。美国的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利用他的投入产出法对俄林理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