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6· 工程科学学报,第40卷,第11期 富氧面积有所减小.另外由表4还可以看出,相同 送氧口所得到的富氧面积大60%左右.但值得注意 的送氧口流量、送氧口个数及送氧方式下,管径为 的是,采用较小管径的送氧口进行送氧时,送氧口的 6mm的送氧口所得到的富氧面积比管径为10mm的 氧气出流速度较大,房间内部的气体流动速度较大 表4送氧方式及送氧口流量不同时形成的富氧面积 Table 4 Oxygen-enriched area in different oxygen-feeding modes and different oxygen flow rates 序号 总送氧流量/(m3h1) 单个送氧口流量/(ms1) 送氧口管径/mm 送氧口个数及送氧方式 富氧面积/m2 1.0 10 1(竖直) 0.24 2 1 0.5 10 2(整直) 0.19 1 1.0 6 1(竖直) 0.98 4 1 0.5 6 2(竖直) 0.69 2 2.0 10 1(竖直) 0.59 6 2 1.0 10 2(竖直) 0.47 > 2 2.0 6 1(整直) 1.47 2 1.0 6 2(整直) 1.28 9 2 1.0 10 2(相对45) 0.47 0 1 0.5 10 2(相对45“) 0.24 2 1.0 6 2(相对45) 0.79 12 0.5 6 2(相对45) 0.39 13 1.0 g 2(相背45) 0.78 14 0.5 10 2(相背45) 0.50 15 2 1.0 6 2(相背45) 1.96 16 1 0.5 6 2(相背45) 0.98 对表4数据采用线性拟合得到送氧流量不同时 45°送氧,送氧口管径为6mm,富氧面积F=0.045+ 的富氧面积,如图6所示.单送氧口时,送氧口管径 0.671Q:送氧口管径为10mm,富氧面积F= 为6mm,富氧面积F=-0.055+0.30714Q:送氧口 -0.0137+0.5148Q.双送氧口且相背45°送氧,送 管径为10mm,富氧面积F=-0.055+0.80143Q. 氧口管径为6mm,富氧面积F=-0.003+1.96Q; 双送氧口且竖直向前送氧,送氧口管径为6mm,富 送氧口管径为10mm,富氧面积F=0.184+ 氧面积F=0.085+1.18Q:送氧口管径为10mm,富 0.6329Q.其中,F为富氧面积,Q为送氧流量,方程 氧面积F=-0.066+0.4871Q.双送氧口且相对 的相关系数R2≥0.95. 2.5 1.6 口管径6mm的富氧面积 a 口管径6mm竖直向前的富氧面积 ) 0 o管径10mm的富氧面积 管径10mm竖直向前的富氧面积 1.4 管径6mm相对45的富氧而积 -拟合曲线 2.0 管径10mm相对45的富氧而积 1.2 管轻 mm相青45的富氧面积 音径10mm相背45°的高氧面积 1.0 三15 一拟合曲线 0.8 1.0 0.4 0. 0.2 0 8.40.60.81.01.2141.61.82.02.2 0.5 0.6070.80.91.01.1 送氧流量mh 送氧流量m3.h) 图6送氧流量不同时得到的富氧面积.(a)单送氧口:(b)双送氧口 Fig.6 Oxygen-enriched area in different oxygen diffusion modes:(a)one oxygen diffusion;(b)two oxygen diffusion 由图6还可以看出,送氧流量为0.5m3.h-1时,为0.5m3.h1,且管径为6mm的双送氧口相背45° 管径6mm的单送氧口所得到富氧面积约为0.5m2; 的送氧方式,该送氧方式下所得到的富氧面积适合 管径6mm的双送氧相背45°送氧所得到富氧面积 单人次活动的富氧需求,且该送氧流量下送氧风速 约为1m2.通过比较发现供氧系统宜选用送氧流量 较为合适,人体感受较为舒适工程科学学报,第 40 卷,第 11 期 富氧面积有所减小. 另外由表 4 还可以看出,相同 的送氧口流量、送氧口个数及送氧方式下,管径为 6 mm 的送氧口所得到的富氧面积比管径为 10 mm 的 送氧口所得到的富氧面积大 60% 左右. 但值得注意 的是,采用较小管径的送氧口进行送氧时,送氧口的 氧气出流速度较大,房间内部的气体流动速度较大. 表 4 送氧方式及送氧口流量不同时形成的富氧面积 Table 4 Oxygen鄄enriched area in different oxygen鄄feeding modes and different oxygen flow rates 序号 总送氧流量/ (m 3·h - 1 ) 单个送氧口流量/ (m·s - 1 ) 送氧口管径/ mm 送氧口个数及送氧方式 富氧面积/ m 2 1 1 1郾 0 10 1(竖直) 0郾 24 2 1 0郾 5 10 2(竖直) 0郾 19 3 1 1郾 0 6 1(竖直) 0郾 98 4 1 0郾 5 6 2(竖直) 0郾 69 5 2 2郾 0 10 1(竖直) 0郾 59 6 2 1郾 0 10 2(竖直) 0郾 47 7 2 2郾 0 6 1(竖直) 1郾 47 8 2 1郾 0 6 2(竖直) 1郾 28 9 2 1郾 0 10 2(相对45毅 ) 0郾 47 10 1 0郾 5 10 2(相对45毅 ) 0郾 24 11 2 1郾 0 6 2(相对45毅 ) 0郾 79 12 1 0郾 5 6 2(相对45毅 ) 0郾 39 13 2 1郾 0 10 2(相背45毅 ) 0郾 78 14 1 0郾 5 10 2(相背45毅 ) 0郾 50 15 2 1郾 0 6 2(相背45毅 ) 1郾 96 16 1 0郾 5 6 2(相背45毅 ) 0郾 98 对表 4 数据采用线性拟合得到送氧流量不同时 的富氧面积,如图 6 所示. 单送氧口时,送氧口管径 为 6 mm,富氧面积 F = - 0郾 055 + 0郾 30714Q;送氧口 管径为 10 mm,富氧面积 F = - 0郾 055 + 0郾 80143Q. 双送氧口且竖直向前送氧,送氧口管径为 6 mm,富 氧面积 F = 0郾 085 + 1郾 18Q;送氧口管径为 10 mm,富 氧面积 F = - 0郾 066 + 0郾 4871Q. 双送氧口且相对 45毅送氧,送氧口管径为 6 mm,富氧面积 F = 0郾 045 + 0郾 671Q; 送 氧 口 管 径 为 10 mm, 富 氧 面 积 F = - 0郾 0137 + 0郾 5148Q. 双送氧口且相背 45毅送氧,送 氧口管径为 6 mm,富氧面积 F = - 0郾 003 + 1郾 96Q; 送氧 口 管 径 为 10 mm, 富 氧 面 积 F = 0郾 184 + 0郾 6329Q. 其中,F 为富氧面积,Q 为送氧流量,方程 的相关系数 R 2逸0郾 95. 图 6 送氧流量不同时得到的富氧面积. (a) 单送氧口; (b) 双送氧口 Fig. 6 Oxygen鄄enriched area in different oxygen diffusion modes: (a) one oxygen diffusion; (b) two oxygen diffusion 由图 6 还可以看出,送氧流量为 0郾 5 m 3·h - 1时, 管径 6 mm 的单送氧口所得到富氧面积约为 0郾 5 m 2 ; 管径 6 mm 的双送氧相背 45毅送氧所得到富氧面积 约为 1 m 2 . 通过比较发现供氧系统宜选用送氧流量 为 0郾 5 m 3·h - 1 ,且管径为 6 mm 的双送氧口相背 45毅 的送氧方式,该送氧方式下所得到的富氧面积适合 单人次活动的富氧需求,且该送氧流量下送氧风速 较为合适,人体感受较为舒适. ·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