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9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0卷 A11Gs,A12 GF. 0 0 的影响系数,MPa1;L为机架间距离,m;E为材料弹 A21Gs,A22 GF, 0 0 性模量,MPa:f和P为前、后滑系数,量纲为1:G、 0 0 Cn GVRi C12 GVR. G、G和G-为压下位置内环、弯辊压力内环、 0 0 Ca GVi C22 GV R.- 本架轧辊速度内环和前架轧辊速度内环的等效动态 特性;s为传递函数:下标i、1、十1表示机架号, 0 0 Bu B12 由式(1)知y=(I-V)-1TM,可得冷连轧机 0 0B21 B22 V- 综合耦合模型的传递函数矩阵如下: D1100 0 P=ST=(I-V)T (2) D2100 L 0 因此,可认为冷连轧机综合耦合模型由两个规 各矩阵元素如下: 范化形式的耦合模型山,即P规范形式的T和V An=Cp,i/(Cp,i一am,), 规范形式的S组成,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A12=Cp,/[Cr,(Cp,t-a,)], A2=anCp.i/[Kp.i(Cp.i-ah)]. A22=ah Cp.i/[Kp.:CF,(Cp.i-@h)]-1/KF B1=a5.(Cp,i一a%,),B12=a/(Cp,i-a%,), Ba=Cp.ias/[Kp.i(Cp.iah)] B2z=Cp.idr[Kp.(Cp.)]. C1=(a1a6s十a5a6-a3a7)/△(s), C C12=一a3a8/△(s), C21=(aa7s十a2a7-a4a6)/△(s), 图1冷连轧机综合耦合模型 C22=(a1a8s十a2a8)/△(s), Fig-1 Complex coupling model for a tandem cold mill D11=(a1a9s十a5a9-a3a10)/△(s), 2冷连轧机综合耦合模型的分步解耦设计 D21=(a1a10s+a2a0-a4a9)/△(s), △(s)=ai2+am(a2十a5)s十a2as-a3a4, 常规解耦设计是在建立P规范形式的冷连轧 am=L/(EVR.),a2=VR.+19+1/VR.+f.:' 机综合耦合模型P的基础上,再采用V规范前馈解 耦方式对其进行解耦设计山.但是,矩阵求逆等运 as=fa= 算使解耦环节过于复杂且难以实现.因此,本文针 as=VR.i-1fVR.i+ 对冷连轧机综合耦合模型P的结构特点,采用分步 a6=(-1-f)/VR.i,am=(1-9)/VR.i, 解耦设计的策略以简化解耦过程,解耦后广义控制 as=(-1一fi-1)/VR.i,ag=一fh,am0=-9a 对象的传递函数矩阵如图2所示。其中,L为P规 范形式的解耦环节;K为V规范形式的解耦环节, 式中,h为出口厚度,mm:Ch为出口凸度,m;T和 且K=(I一N);K和T组成初步广义控制对象 为出入口单位张力,MPa;S为辊缝,mm;F为弯 J,L、K、T和S组成广义控制对象Q 辊力,kN;VR为轧辊线速度,msl;Cp为轧制力 纵向刚度,kNmm1;Cr为弯辊力纵向刚度,kN· mm-;Kp为轧制力横向刚度,kNm;Kr为弯 辊力横向刚度,kN“m;ah、a,和a,为出口厚度、 图2分步解耦设计的传递函数矩阵 入口单位张力和出口单位张力对轧制压力的影响系 Fig.2 Transfer function matrix of ordinal decoupling design 数,单位分别为kN·mm-、kN·MPa和kN· 2.1初步理想解耦设计 MPa;f和9。为出口厚度对前、后滑的影响系 首先,前馈解耦方式,采用V规范解耦环节K 数,mm1f5和“为入口单位张力对前、后滑的影 对T进行初步理想解耦设计,要求解耦后得到的初 响系数,MPa:f:和9,为出口单位张力对前、后滑 步广义控制对象J的主通道动态特性保持不变,即:T= A11GS i A12GFi 0 0 A21GS i A22GFi 0 0 0 0 C11GV R‚i C12GV R‚i-1 0 0 C21GV R‚i C22GV R‚i-1 ; V= 0 0 B11 B12 0 0 B21 B22 D11 0 0 0 D21 0 0 0 . 各矩阵元素如下: A11=CP‚i/(CP‚i- ah i )‚ A12=CP‚i/[ CFi (CP‚i- ah i )]‚ A21= ah i CP‚i/[ KP‚i(CP‚i- ah i )]‚ A22= ah i CP‚i/[ KP‚iCFi (CP‚i- ah i )]-1/KFi‚ B11= aτf‚/i (CP‚i- ah i )‚B12= aτb‚/i (CP‚i- ah i )‚ B21=CP‚iaτf‚/i [ KP‚i(CP‚i- ah i )]‚ B22=CP‚iaτb‚/i [ KP‚i(CP‚i- ah i )]‚ C11=( a1a6s+ a5a6- a3a7)/Δ( s)‚ C12=- a3a8/Δ( s)‚ C21=( a1a7s+ a2a7- a4a6)/Δ( s)‚ C22=( a1a8s+ a2a8)/Δ( s)‚ D11=( a1a9s+ a5a9- a3a10)/Δ( s)‚ D21=( a1a10s+ a2a10- a4a9)/Δ( s)‚ Δ( s)= a 2 1s 2+ a1( a2+ a5) s+ a2a5- a3a4‚ a1= L/( EV R‚i)‚a2= V R‚i+1φτb‚i+1/V R‚i+ fτf‚i‚ a3= fτb‚i‚a4=φτf‚i‚ a5= V R‚i-1fτf‚i-1/V R‚i+φτb‚i‚ a6=(-1- f i)/V R‚i‚a7=(1-φi)/V R‚i‚ a8=(-1- f i-1)/V R‚i‚a9=- f h i‚a10=-φh i. 式中‚h 为出口厚度‚mm;Ch 为出口凸度‚μm;τf 和 τb 为出入口单位张力‚MPa;S 为辊缝‚mm;F 为弯 辊力‚kN;V R 为轧辊线速度‚m·s -1 ;CP 为轧制力 纵向刚度‚kN·mm -1 ;CF 为弯辊力纵向刚度‚kN· mm -1 ;KP 为轧制力横向刚度‚kN·μm -1 ;KF 为弯 辊力横向刚度‚kN·μm -1 ;ah、aτb和 aτf为出口厚度、 入口单位张力和出口单位张力对轧制压力的影响系 数‚单位分别为 kN·mm -1、kN·MPa -1和 kN· MPa -1 ;f h 和 φh 为出口厚度对前、后滑的影响系 数‚mm -1 ;fτb和 φτb为入口单位张力对前、后滑的影 响系数‚MPa -1 ;fτf和 φτf为出口单位张力对前、后滑 的影响系数‚MPa -1 ;L 为机架间距离‚m;E 为材料弹 性模量‚MPa;f 和 φ为前、后滑系数‚量纲为1;GS i、 GFi、GV R‚i和 GV R‚i-1为压下位置内环、弯辊压力内环、 本架轧辊速度内环和前架轧辊速度内环的等效动态 特性;s 为传递函数;下标 i、i-1、i+1表示机架号. 由式(1)知 Y=( I- V) -1TM‚可得冷连轧机 综合耦合模型的传递函数矩阵如下: P=ST=( I-V) -1T (2) 因此‚可认为冷连轧机综合耦合模型由两个规 范化形式的耦合模型[11]‚即 P 规范形式的 T 和 V 规范形式的 S 组成‚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冷连轧机综合耦合模型 Fig.1 Complex coupling model for a tandem cold mill 2 冷连轧机综合耦合模型的分步解耦设计 常规解耦设计是在建立 P 规范形式的冷连轧 机综合耦合模型 P 的基础上‚再采用 V 规范前馈解 耦方式对其进行解耦设计[11].但是‚矩阵求逆等运 算使解耦环节过于复杂且难以实现.因此‚本文针 对冷连轧机综合耦合模型 P 的结构特点‚采用分步 解耦设计的策略以简化解耦过程‚解耦后广义控制 对象的传递函数矩阵如图2所示.其中‚L 为 P 规 范形式的解耦环节;K 为 V 规范形式的解耦环节‚ 且 K=( I- N) -1 ;K 和 T 组成初步广义控制对象 J‚L、K、T 和 S 组成广义控制对象 Q. 图2 分步解耦设计的传递函数矩阵 Fig.2 Transfer function matrix of ordinal decoupling design 2∙1 初步理想解耦设计 首先‚前馈解耦方式‚采用 V 规范解耦环节 K 对 T 进行初步理想解耦设计‚要求解耦后得到的初 步广义控制对象 J 的主通道动态特性保持不变‚即: ·198·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