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 借自己生而固有(天赋)的理性能力、运用理性推理的方法去建立无所不包的、确定的、绝 对可靠的知识体系。笛卡尔以后的许多西方哲学家的具体理论各有特点,但在要求从少数毋 庸置疑的基本原理或观念出发来建立确定和可靠的知识体系上则大体上走的是笛卡尔所开辟 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被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称为基础主义的道路。皮尔士是较早察觉到笛 卡尔哲学这种具有为基础主义奠基意义的西方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由此把笛卡尔看作近代 哲学之父,认为大部分近代哲学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效法笛卡尔。因此他对笛卡尔主义的批 判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整个近代哲学传统、特别是基础主义传统的批判。尽管有些西方哲学 家不赞成皮尔士对笛卡尔的批判,但当他们自己以及其他一些人批判笛卡尔时,却仍然不得 不直接或间接地援引皮尔士。 皮尔士对笛卡尔传统的批判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他认为作为笛卡尔哲学出发点的普遍怀疑实际上不能成立,只能看成是一种虚构。 在人们的具体的和现实的认识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没有正当理由加以怀疑的东西,不应对一切 都加以怀疑,人们应当作的是进入到具有共同性的合理的探索过程之中,而不是去怀疑那些 没有正当理由加以怀疑的东西。离开具体和现实的认识过程而去作普遍怀疑是一种非时间性 的认识方式,它没有越出同一自我的范围。所以他说:“我们不能从完全的怀疑开始”,“不 要佯装对我们在内心并不怀疑的东西在哲学上加以怀疑”,普遍怀疑“完全是一种自我欺骗, 而不是真正的怀疑。”(5·265)在人的认识和行动中不能仅仅是怀疑,而必需有一定的信 念,要将认识和行动看作是一个具体和现实的探索过程,也就是肯定它的现实性和时间性。 其次,皮尔士认为被笛卡尔当作唯一不能怀疑的“我思”未能越出自我的狭隘范围,由之 出发来肯定知识和观念的确定性和绝对可靠性意味着认为个体意识的直观具有确定性和绝对 可靠性,认为“凡我清楚地确信的任何东西就是真的”(5·265)。皮尔士否定知识和观念 具有这样的确定性和绝对可靠性。他认为个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确定的存在,而是处于“共 同体”、即社会中的存在,处于行动和实践过程中的存在。人的知识也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人 的自我确认,而只能是人们之间在不同条件和因素下进行商讨的过程,也就是共同体中进行 的不断的探索。在科学研究中,不同领域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它们彼此支持,并以此拓展 自己的范围。真理并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社会过程。经院哲学尚且肯定在圣人和教 会中的各种商讨,而笛卡尔则将真理归结为超越共同体的自我的确认,把自明性当作第一原 理,因而在这方面反而倒退了 皮尔士在批判笛卡尔传统时之援引中世纪经院哲学不是全盘否定笛卡尔以来近代西方哲 学发展所取得的进步,更不是要求从笛卡尔倒退到经院哲学。他只是认为笛卡尔没有从批判 经院晢哲学中得出正确结论,反而抛弃了经院晢学中本来存在的关于现实的人类精神活动的多 样性的因素,而后者则超越了绝对理性主义的局限性 总的说来,皮尔士对笛卡尔传统的批判主要是反对其认识论的直观性和绝对性,特别是 反对把知识看作个人作为主体的自我确定,而强调应当将其看作是“共同体”中充满活力的 不断商讨的过程,即具有现实性和社会性的实践和探索过程。知识并非确定的、绝对化的和 终极的东西,而只能存在于这样的探索过程之中,不断受到否定和批判。皮尔士认为,笛卡 尔主义的关键所在简单说来就是以确定性的知识体系取代具体现实的展开过程,各种反笛卡 尔主义的共同之处则在反对其对确定性的追求。他自己反对笛卡尔主义的主要之点也正在此。 皮尔士企图由此实现其对传统哲学的改造,将其从有关确定性的知识论转向有关现实性3 借自己生而固有(天赋)的理性能力、运用理性推理的方法去建立无所不包的、确定的、绝 对可靠的知识体系。笛卡尔以后的许多西方哲学家的具体理论各有特点,但在要求从少数毋 庸置疑的基本原理或观念出发来建立确定和可靠的知识体系上则大体上走的是笛卡尔所开辟 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被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称为基础主义的道路。皮尔士是较早察觉到笛 卡尔哲学这种具有为基础主义奠基意义的西方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由此把笛卡尔看作近代 哲学之父,认为大部分近代哲学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效法笛卡尔。因此他对笛卡尔主义的批 判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整个近代哲学传统、特别是基础主义传统的批判。尽管有些西方哲学 家不赞成皮尔士对笛卡尔的批判,但当他们自己以及其他一些人批判笛卡尔时,却仍然不得 不直接或间接地援引皮尔士。 皮尔士对笛卡尔传统的批判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他认为作为笛卡尔哲学出发点的普遍怀疑实际上不能成立,只能看成是一种虚构。 在人们的具体的和现实的认识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没有正当理由加以怀疑的东西,不应对一切 都加以怀疑,人们应当作的是进入到具有共同性的合理的探索过程之中,而不是去怀疑那些 没有正当理由加以怀疑的东西。离开具体和现实的认识过程而去作普遍怀疑是一种非时间性 的认识方式,它没有越出同一自我的范围。所以他说:“我们不能从完全的怀疑开始”,“不 要佯装对我们在内心并不怀疑的东西在哲学上加以怀疑”,普遍怀疑“完全是一种自我欺骗, 而不是真正的怀疑。”(5·265)在人的认识和行动中不能仅仅是怀疑,而必需有一定的信 念,要将认识和行动看作是一个具体和现实的探索过程,也就是肯定它的现实性和时间性。 其次,皮尔士认为被笛卡尔当作唯一不能怀疑的“我思”未能越出自我的狭隘范围,由之 出发来肯定知识和观念的确定性和绝对可靠性意味着认为个体意识的直观具有确定性和绝对 可靠性,认为“凡我清楚地确信的任何东西就是真的”(5·265)。皮尔士否定知识和观念 具有这样的确定性和绝对可靠性。他认为个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确定的存在,而是处于“共 同体”、即社会中的存在,处于行动和实践过程中的存在。人的知识也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人 的自我确认,而只能是人们之间在不同条件和因素下进行商讨的过程,也就是共同体中进行 的不断的探索。在科学研究中,不同领域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它们彼此支持,并以此拓展 自己的范围。真理并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社会过程。经院哲学尚且肯定在圣人和教 会中的各种商讨,而笛卡尔则将真理归结为超越共同体的自我的确认,把自明性当作第一原 理,因而在这方面反而倒退了。 皮尔士在批判笛卡尔传统时之援引中世纪经院哲学不是全盘否定笛卡尔以来近代西方哲 学发展所取得的进步,更不是要求从笛卡尔倒退到经院哲学。他只是认为笛卡尔没有从批判 经院哲学中得出正确结论,反而抛弃了经院哲学中本来存在的关于现实的人类精神活动的多 样性的因素,而后者则超越了绝对理性主义的局限性 总的说来,皮尔士对笛卡尔传统的批判主要是反对其认识论的直观性和绝对性,特别是 反对把知识看作个人作为主体的自我确定,而强调应当将其看作是“共同体”中充满活力的 不断商讨的过程,即具有现实性和社会性的实践和探索过程。知识并非确定的、绝对化的和 终极的东西,而只能存在于这样的探索过程之中,不断受到否定和批判。皮尔士认为,笛卡 尔主义的关键所在简单说来就是以确定性的知识体系取代具体现实的展开过程,各种反笛卡 尔主义的共同之处则在反对其对确定性的追求。他自己反对笛卡尔主义的主要之点也正在此。 皮尔士企图由此实现其对传统哲学的改造,将其从有关确定性的知识论转向有关现实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