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查尔斯威耳逊 英国 剑桥大学(英国) 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 的轨迹的方法 1928年 欧文理查森 英国 伦教大学(英国) 他对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以 他命名的定律(理查森定律) 1929年 路易·德布罗意 法国 索邦大学亨利庞加莱研究院(巴黎大学) 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法国) 钱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 1930年 曼 印度 他对光散射的研究,以及发现以他命名 加尔各答大学(印度) 的效应(拉曼效应) 1932年 维尔纳海森堡 德国 莱批锡大学(德国) 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 同素异形体的发现 埃尔温·薛定调 奥地利 柏林大学(德国)】 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的多产的形式 1933年 (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一 一薛定谔方 保罗·狄拉克 英国 剑桥大学(英国) 程和狄拉克方程) 1935年 詹姆斯·查德威克 英国 利物浦大学(英国) 发现中子 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 发现宇宙辐射 1936年 卡尔戴维安德森 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发现正电子 克林顿约瑟夫·戴维孙 美国 贝尔实验室(Bell Telephone 1937年 Laboratories)(美国) 他们有关电子被晶体衍射的现象的实验 发现 乔治佩吉特·汤姆森 英国 伦教大学(英国) 证明了可由中子辐照而产生的新放射性 1938年 恩里科·费米 意大利 罗马大学(意大利) 元素的存在,以及有关慢中子引发的核 反应的发现 对回旋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并以此获 1939年 欧内斯特·劳伦斯 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得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 1943年 奥托施特恩 美国 卡耐基理工学院(今卡耐基梅隆大学) 他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有关质子磁 (美国) 矩的研究发现 1944年 伊西多·艾萨克拉比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他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的磁属性 1945年 沃尔夫冈泡利 奥地利 普林斯顿大学(美国) 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 发明获得超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 1946年 珀西布里奇曼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学领域作出发现 科学与工业研究部(Department of 1947年 爱德华维克托·阿普尔顿 英国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对高层大气的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 国) 所谓阿普顿层的发现 维多利亚大学(今曼彻斯特大学) 改进威尔逊云秀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 1948年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 英国 (英国) 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汤川川秀树 日本 京都帝国大学(今京都大学)(日 1949年 他以核作用力的理论为基础预言了介子 本);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的存在 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以及基于 1950年 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 英国 布里斯托大学(英国) 该方法的有关介子的研究发现 翰道格拉斯·科克罗夫 英国原子能研究院(Atomic Energy 1951年 特 英国 Research Establishment)(英国) 他们在用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塘变 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欧内斯特·沃吞 爱尔兰 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爱尔兰) 费利克斯·布洛赫 美国 斯坦福大学(美国) 1952年 发展出用于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并 凭此所得的研究成果 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1953年 弗里茨·塞尔尼克 荷兰 格罗宁根大学(荷兰) 他对相衬法的证实,特别是发明相衬显 微镜 马克斯·玻恩 英国 爱丁堡大学(英国) 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他 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954年 符合法,以及以此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 瓦尔特·博特 德国 海德堡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医学研究所(德国) 果 威利斯尤金·兰姆 美国 斯坦福大学(美国) 他的有关氢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成果 1955年 波利卡普库施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持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 威廉肖克利 美国 贝克曼仪器公司半导体实验室(美国) 1956年 约翰巴丁 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美国) 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 沃尔特·豪泽·布喇顿 美国 贝尔实验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美国) 1957年 杨振宁 中国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美国)】 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 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查尔斯·威耳逊 英国 剑桥大学(英国) 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 的轨迹的方法 1928年 欧文·理查森 英国 伦敦大学(英国) 他对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以 他命名的定律(理查森定律) 1929年 路易·德布罗意 法国 索邦大学亨利庞加莱研究院(巴黎大学) (法国) 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1930年 钱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 曼 印度 加尔各答大学(印度) 他对光散射的研究,以及发现以他命名 的效应(拉曼效应) 1932年 维尔纳·海森堡 德国 莱比锡大学(德国) 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 同素异形体的发现 1933年 埃尔温·薛定谔 奥地利 柏林大学(德国) 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的多产的形式 (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 保罗·狄拉克 英国 剑桥大学(英国) 程和狄拉克方程) 1935年 詹姆斯·查德威克 英国 利物浦大学(英国) 发现中子 1936年 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 发现宇宙辐射 卡尔·戴维·安德森 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发现正电子 1937年 克林顿·约瑟夫·戴维孙 美国 贝尔实验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美国) 他们有关电子被晶体衍射的现象的实验 发现 乔治·佩吉特·汤姆森 英国 伦敦大学(英国) 1938年 恩里科·费米 意大利 罗马大学(意大利) 证明了可由中子辐照而产生的新放射性 元素的存在,以及有关慢中子引发的核 反应的发现 1939年 欧内斯特·劳伦斯 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对回旋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并以此获 得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 1943年 奥托·施特恩 美国 卡耐基理工学院(今卡耐基梅隆大学) (美国) 他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有关质子磁 矩的研究发现 1944年 伊西多·艾萨克·拉比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他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的磁属性 1945年 沃尔夫冈·泡利 奥地利 普林斯顿大学(美国) 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 1946年 珀西·布里奇曼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发明获得超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 学领域作出发现 1947年 爱德华·维克托·阿普尔顿 英国 科学与工业研究部(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英 国) 对高层大气的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 所谓阿普顿层的发现 1948年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 英国 维多利亚大学(今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 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 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1949年 汤川秀树 日本 京都帝国大学(今京都大学)(日 本);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他以核作用力的理论为基础预言了介子 的存在 1950年 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 英国 布里斯托大学(英国) 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以及基于 该方法的有关介子的研究发现 1951年 约翰·道格拉斯·科克罗夫 特 英国 英国原子能研究院(Atomic Energy Research Establishment)(英国) 他们在用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 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欧内斯特·沃吞 爱尔兰 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爱尔兰) 1952年 费利克斯·布洛赫 美国 斯坦福大学(美国) 发展出用于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并 凭此所得的研究成果 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1953年 弗里茨·塞尔尼克 荷兰 格罗宁根大学(荷兰) 他对相衬法的证实,特别是发明相衬显 微镜 1954年 马克斯·玻恩 英国 爱丁堡大学(英国) 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他 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瓦尔特·博特 德国 海德堡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医学研究所(德国) 符合法,以及以此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 果 1955年 威利斯·尤金·兰姆 美国 斯坦福大学(美国) 他的有关氢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成果 波利卡普·库施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 1956年 威廉·肖克利 美国 贝克曼仪器公司半导体实验室(美国) 约翰·巴丁 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美国) 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 沃尔特·豪泽·布喇顿 美国 贝尔实验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美国) 1957年 杨振宁 中国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美国) 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 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