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清华大学期末考试题(1) 1.简答题(40分,每题4分) (1)气体在喷管中的流动,欲要加速处于超音速区域的气流,应采用什么形式的喷管,其主 要原因是什么? (2)在燃气轮机动力循环中,一般采取什么措施提高效率? (3)定温定压化学反应过程自发进行的条件是什么?其平衡条件又是什么? (4)对刚性密闭容器中的汽水混合物加热,是否最终将全部变为蒸汽? (5)绝热真空刚性容器充入理想气体后,容器内的气体温度比充气前气体温度是高了、低了 还是相等? (6)请写出4个 Maxwell关系式 (7)非饱和湿空气的干球温度、露点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大小关系如何?对于饱和湿空气3个 温度又是什么关系? (8)空气压缩制冷循环中,是否也可象蒸气压缩制冷循环那样用节流阀代替膨胀透平?为什 (9)已知气体的温度、压力和临界参数,如何利用通用压缩因子图确定气体的比体积 ⑩0当系统与环境处于同一温度和压力时,系统的火用是否为零?为什么? 2.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0)已知=c,-(m,4,则可知( (2)df=s (3)焦汤系数41= ,山>0表示 效应,1<0表示效应 (4)理想气体定压热膨胀系数an、1v y aT (5)水蒸汽的汽化潜热在低温时较,在高温时较,在临界温度为 3.某制热制冷两用空调机用R2作制冷剂。压缩机进口为蒸发温度下的干饱和蒸气,出口 为22MPa,105℃的过热蒸汽,冷凝器出口为饱和液体,蒸发温度为-10℃。当夏季室外温 度为35℃时给房间制冷,当冬季室外温度为0℃供暖,均要求室温能维持在20℃。若室内 外温差每1℃时,通过墙壁等的传热量为1100kJ/h。求: (1)将该循环示意图画在p-h图上 (2)制冷系数; (3)室外温度为35℃时,制冷所需的制冷剂流量 (4)供暖系数 (5)室外温度为0℃时,供暖所需的制冷剂流量 已知R2的物性参数为 =-10℃时,饱和液h=1887kJkg,饱和气h"=3987kJ/kg p=22MPa时,饱和液h=270.5kJ/kg,饱和气h"=4141kJ/kg p=22MPa,t=105℃时h=4857kJ/kg清华大学期末考试题(1) ⒈ 简答题(40 分,每题 4 分) ⑴ 气体在喷管中的流动,欲要加速处于超音速区域的气流,应采用什么形式的喷管,其主 要原因是什么? ⑵ 在燃气轮机动力循环中,一般采取什么措施提高效率? ⑶ 定温定压化学反应过程自发进行的条件是什么?其平衡条件又是什么? ⑷ 对刚性密闭容器中的汽水混合物加热,是否最终将全部变为蒸汽? ⑸ 绝热真空刚性容器充入理想气体后,容器内的气体温度比充气前气体温度是高了、低了 还是相等? ⑹ 请写出 4 个 Maxwell 关系式。 ⑺ 非饱和湿空气的干球温度、露点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大小关系如何?对于饱和湿空气 3 个 温度又是什么关系? ⑻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中,是否也可象蒸气压缩制冷循环那样用节流阀代替膨胀透平?为什 么? ⑼ 已知气体的温度、压力和临界参数,如何利用通用压缩因子图确定气体的比体积? ⑽ 当系统与环境处于同一温度和压力时,系统的火用是否为零?为什么? ⒉ 填空题(10 分,每空 1 分) ⑴ 已知 dp T v T dT ds c p p ( )   = − ,则可知 T p p c ( )   =( )。 ⑵ df = s ______+ ______ dv ⑶ 焦汤系数  J = ________ ,  J >0 表示__________效应,  J <0 表示__________效应。 ⑷ 理想气体定压热膨胀系数 p p T v v ( ) 1    = =__________。 ⑸ 水蒸汽的汽化潜热在低温时较__________,在高温时较__________,在临界温度为 __________。 ⒊ 某制热制冷两用空调机用 R22 作制冷剂。压缩机进口为蒸发温度下的干饱和蒸气,出口 为 2.2 MPa,105℃的过热蒸汽,冷凝器出口为饱和液体,蒸发温度为-10℃。当夏季室外温 度为 35℃时给房间制冷,当冬季室外温度为 0℃供暖,均要求室温能维持在 20℃。若室内 外温差每 1℃时,通过墙壁等的传热量为 1100 kJ/h。求: ⑴ 将该循环示意图画在 ln p − h 图上; ⑵ 制冷系数; ⑶ 室外温度为 35℃时,制冷所需的制冷剂流量; ⑷ 供暖系数; ⑸ 室外温度为 0℃时,供暖所需的制冷剂流量。 已知 R22 的物性参数为: t =-10℃时,饱和液 h=188.7 kJ/kg,饱和气 h=398.7 kJ/kg; p =2.2 MPa 时,饱和液 h=270.5 kJ/kg,饱和气 h=414.1 kJ/kg p =2.2 MPa,t = 105℃时 h =485.7 kJ/kg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