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教案(课时备课) 第7次课2学时 课目、课第八章植物病的发生与发展 题 第一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第二节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第三节侵染过程第四节病害循环 教学日的 ”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士精物的抗病机生制领△寄生性和致病性是病原物的两个其本性 和要求 里解并掌握寄主范用、 生理小种 免疫、抗病 感病、 水平抗性 垂直抗性等基本 念。3.了解侵染性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明确病害侵染过程中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三 者的相互关系,熟悉病原物越冬越夏、传播、侵染的方式、规律。 面占 重点: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寄主范围、专化型、生理小种、免疫、抗病、感 难占 病、水平抗性、垂直抗性等基本概念。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的定义:越冬越夏场所、方式:病原物 的传播方式 初侵染与再侵染 单年流行病害与积年流行病害的特点 难点:诱导抗病性。侵染过程各阶段病原物、寄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进程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课堂提问 (含课堂勒学环节:一组织教学,占名杏到。一。提问拾查上节课知识明固情况」 教学内 讲述新课:1,讲述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2.讲述寄主植物的抗病性的定义、抗性类型利 、教 抗病机制 3.讲述水平抗性与垂直抗性的定义和特点。4.讲述侵染过程的定义及侵染过程各阶 方法、辅 病原物、寄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5.讲述侵染循环的定义及侵染循环研究的内容。 助手段、 四.布置作业。 师生互 内容及版面设计: 动、时间第八章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生性 定义:2.寄生性的强弱:3.寄主范围与寄主的专化性:4.专化型与生理小种 二)致病性1.定义:2.致病性的强弱:3.病原物的致病机制:4致病性的分化。(三)寄生性 与致病性的关系 第二节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植物抗病性的定义及类型1定义:2.类型: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 植物抗病的机制和途径1,结构抗病性(1)固有的结构抗病性:茸毛、蜡质层等。 (2)诱导的结构抗病性:离层、木栓层、侵填体等。2.生化抗病性(1)固有的生化抗病性(2 诱导的生化抗病性:植物抗病基因的诱导性表达所产生的抑南物质,如植物保卫素、病程相关蛋白。 (三)水平抗性与垂直抗性1.定义:2.特点 第三节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的定义(二)侵染过程的各个阶段:侵入前期:侵入期:潜有期:发病期 第四节病害循环 (一)病吉循环的定义(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1.越冬越夏场所:田间病株、种子和繁殖材料、 病株残体、土壤粪肥、昆虫等传播介体。2越冬越夏的方式(三)病原物的传播:自然动力、人为、 主动。(四)初侵染和再侵染 作业布置 植物病原物是如何致病的 ?2.什么是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3.环境条件对病原物的侵染有何 乡响?4.何销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5.病原物是如何越冬越夏的? 主要参考普通植物病理学,徐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洛制 植病研究方法,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学效果 课堂提问、课后习题 检测 教案(课时备课) 第 7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 题 第八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第三节 侵染过程 第四节 病害循环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 了解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领会寄生性和致病性是病原物的两个基本属性。 2. 理解并掌握寄主范围、专化型、生理小种、免疫、抗病、感病、水平抗性、垂直抗性等基本概 念。3. 了解侵染性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明确病害侵染过程中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三 者的相互关系,熟悉病原物越冬越夏、传播、侵染的方式、规律。 重点 难点 重点: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寄主范围、专化型、生理小种、免疫、抗病、感 病、水平抗性、垂直抗性等基本概念。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的定义;越冬越夏场所、方式;病原物 的传播方式;初侵染与再侵染;单年流行病害与积年流行病害的特点。 难点:诱导抗病性。侵染过程各阶段病原物、寄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 容、教学 方法、辅 助手段、 师生互 动、时间 分配、板 书设计)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课堂提问 教学环节:一. 组织教学:点名查到。二.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巩固情况。 三.讲述新课:1. 讲述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2. 讲述寄主植物的抗病性的定义、抗性类型和 抗病机制。3. 讲述水平抗性与垂直抗性的定义和特点。4. 讲述侵染过程的定义及侵染过程各阶段 病原物、寄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5. 讲述侵染循环的定义及侵染循环研究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内容及版面设计: 第八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一)寄生性 1. 定义;2. 寄生性的强弱;3. 寄主范围与寄主的专化性;4. 专化型与生理小种。 (二)致病性 1. 定义;2. 致病性的强弱;3. 病原物的致病机制;4.致病性的分化。(三)寄生性 与致病性的关系 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植物抗病性的定义及类型 1. 定义;2. 类型: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 (二)植物抗病的机制和途径 1. 结构抗病性(1)固有的结构抗病性:茸毛、蜡质层等。 (2)诱导的结构抗病性:离层、木栓层、侵填体等。2. 生化抗病性(1)固有的生化抗病性(2) 诱导的生化抗病性:植物抗病基因的诱导性表达所产生的抑菌物质,如植物保卫素、病程相关蛋白。 (三)水平抗性与垂直抗性 1. 定义;2. 特点 第三节 侵染过程 (一)侵染过程的定义(二)侵染过程的各个阶段: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第四节 病害循环 (一)病害循环的定义(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1. 越冬越夏场所:田间病株、种子和繁殖材料、 病株残体、土壤粪肥、昆虫等传播介体。2.越冬越夏的方式(三)病原物的传播:自然动力、人为、 主动。(四)初侵染和再侵染 作业布置 1. 植物病原物是如何致病的?2. 什么是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3. 环境条件对病原物的侵染有何 影响?4. 何谓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5. 病原物是如何越冬越夏的? 主要参考 资料 普通植物病理学,徐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植病研究方法,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教学效果 检测 课堂提问、课后习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