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1.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本文分层,写出各层大意 1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解释下列词语。 念 遂: 盖 但 1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1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 “藻、荇”、是指 ,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运用到拟 人手法的一句是 17.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第二层,写景,写了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18..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1.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12.本文分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1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解释下列词语。 念: 遂: 盖: 但: 1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 . ___________, “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到拟 人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18. .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