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xueyanjiu ☆哲学研究☆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 陈晓晨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学滨150025 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庄学”的核心思想,其立足于各种人生困境,提出了要从自然、社会及自我三个层面超脱 出来,从面达到庄子人生哲学迫求的最高境界“遴遥”。直至今日,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庄子;人生困境;超脱;自由;逍遥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1-0097-02 在中国传统各派思想家中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而庄子处于痛苦迷惘,不愿依附于任何集团的尴尬地位 题,就是人怎样才能从各种束缚、羁绊、烦恼、痛苦中解脱他饱尝了人间的忧患坎坷后,冷静地探索着人生,“以不平 出来,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说是平,其平也不平”思考着个体生命在特定情境中应有的抉 极具代表性的。它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模式,引导人们择。最终,他选择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逍遥 不必采取激烈的发泄,就可以在内心消除外界所给予的一 从人生困境的超脱到“逍遥游 切精神压力。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主体是对自然和个人、 庄子的人生哲学源起于对现实困境的感悟,是寻求人 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人类精神现象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生出路的一种独特努力。人生而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束缚 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所以,庄子在这方面提供的个体体按照庄子的理解分别来自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要达到 验,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在今天对于人们摆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境界,实现这种人 精神折磨,安顿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安身立命,仍不格,就要从以上诸多束缚中超脱出来 失其现实意义 庄子认为,人的超脱首先应是从死亡的精神压力中解 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 脱出来,如果卸下这个沉重的负累,跨越生死的界限,人生 庄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古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在庄子看来生命是无一有一无 思想中,可以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最早和最全面地就好像春夏秋冬四时交替运行一样。死,是返归永恒的自 开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探索。庄子对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然怀抱,无可悲戚;不仅不值得悲伤,反而值得庆幸,所以 生等问题的探讨,最终落脚点在人生,因此,“庄学”可以说“鼓盆而歌”。哭是不通天命的。当然,庄子并不是提倡人人 是一部人生哲学。从生命困境中超脱出来实现心灵的绝对都去自杀以解脱人生的苦难,实际上庄子既不悦生恶死, 自由,则是其人生哲学基本的理论方向。 也不恶死悦生,而是要求顺其自然,消除人们对死的恐惧 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中烦恼痛苦,从生死问题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网社会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一方面, 庄子认为,在现实世界里有两种外在的必然性 社会动荡带来残酷的人类争夺,给高尚的人带来更强烈的“命”和“时”在主宰着人生。命运的限制既无法摆脱又不可 冲击,使其深感忧惧不安;一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在寻求变以抗拒。而这种限制的力量这些无法摆脱和抗拒的因素 法革新,招揽人才。社会变迁和各国战争,为士人猎取政治也就是所谓的“命”。“时”,也就是所谓的时局、时势。它是人 功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战国时代的社会生气勃勃,力所无法左右的特定的社会发展状态。在《秋水》中庄子 文化空前繁荣。但公元前4世纪—3世纪,大规模战争频借孔子的口说:“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则矣而不 频发生,加之水旱灾害、统治者不顾农时抽调力役使人民得时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 活困苦不堪。在战祸连绵的战国时代,危机感是普遍存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命运的好坏国家治 在的,庄子对这极端情境的深切而敏锐的感受,是形成避理得如何不是看有没有智慧而是由时势时机来决定的。 世态度的根本原因。 他说:“死生、存亡穷达、“命”和“时”是人们无法摆脱又不 庄子的人生哲学又与他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随着战可抗拒的因素,具有先天的必然性,是不可干预和改变的, 中期经济的变革、阶级的改组知识分子阶层也在分化,任何摆脱和抗拒命运必然性的企图都是徒劳无益的,人无 有的坚守着领主贵族的立场,有的依附于新兴地主阶级,法加以左右,对它无可奈何,只能听任其安排。如何才能从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陈晓晨(1985-),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ZheX UeYanJiu ☆ 哲 学 研 究 ☆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 陈 晓 晨 (哈尔滨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哈尔学滨 150025) 摘 要 :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庄学”的核心思想,其立足于各种人生困境,提出了要从自然、社会及 自我三个层面超脱 出来,从 而达到庄子人 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逍遥”。直至今 日,庄子 的人生哲学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庄子;人生困境;超脱;自由;逍遥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 (2011)01—0097—02 在中国传统各派思想家中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 题,就是人怎样才能从各种束缚、羁绊、烦恼、痛苦中解脱 出来,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说是 极具代表性 的。它提供了一种特殊 的生活模式 ,引导人们 不必采取激烈 的发泄 ,就可 以在 内心消除外界所给予 的一 切精神压力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主体是对 自然和个人 、 人生 的思考 ,展示了人类精 神现象 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 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所 以 ,庄子在这方 面提供 的个体体 验,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在今天对于人们摆脱 精神折磨,安顿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安身立命,仍不 失其现实意义 。 一 、 庄子人生哲学 的产生 庄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 代思想 中,可以说 ,庄子的人生哲学 思想 最早和最全面地 展开对人 的境遇 的理性探索 。庄子对 于宇宙 自然 、社会人 生等问题 的探讨 ,最终落脚点在人生 ,因此 ,“庄学”可以说 是一部人生哲学。从生命困境中超脱出来实现心灵的绝对 自由,则是其人生哲学基本的理论方向。 庄子人生哲学 的产生有着深刻 的社会历史根源。在 中 国社会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一方面, 社会 动荡带来残酷的人类争夺 ,给高尚的人带来更强烈的 冲击 ,使其深感忧惧 不安 ;一 方面新兴地主 阶级在 寻求 变 法革新 ,招揽人才。社会变迁和各 国战争,为士人猎取政治 功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战国时代的社会生气勃勃, 文化空前繁荣。但公元前 4世纪一3世纪,大规模战争频 频发生,加之水旱灾害、统治者不顾农时抽调力役,使人民 生活困苦不堪。在战祸连绵的战国时代,危机感是普遍存 在的,庄子对这极端情境的深切而敏锐的感受,是形成避 世态度的根本原因。 庄子 的人生哲学 又与他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 。随着战 国中期经济 的变革 、阶级 的改组 、知识分子 阶层也在分化 , 有的坚守着领主贵族的立场 ,有的依 附于新兴地主阶级, 而庄 子处 于痛苦 、迷惘 ,不愿依附于任何 集团的尴尬地位 , 他饱 尝了人 间的忧患坎坷后 ,冷静地探索着人生 ,“以不平 平 ,其平也不平”思考着个体生命在特定情境中应有的抉 择 。最终 ,他选择追求精神世界的 自由——逍遥。 二、从人生困境的超脱到“逍遥游” 庄子的人生哲学 源起 于对现实 困境的感悟 ,是寻求人 生出路的一种独特努力。人生而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束缚 , 按照庄子 的理 解分别来 自自然 、社会 和人类 自身 ,要达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境界,实现这种人 格,就要从以上诸多束缚中超脱出来。 庄子认为,人的超脱首先应是从死亡的精神压力中解 脱出来 ,如果卸下这个 沉重 的负累,跨越生死的界 限,人生 其他 问题就容易解决 了。在庄子看来 ,生命是无一有一无 , 就好像春夏秋冬 四时交替运行一样 。死 ,是返归永恒的 自 然 怀抱 ,无可悲戚 ;不仅 不值得悲伤 ,反而值得庆幸 ,所 以 “鼓盆而歌”。哭是不通天命 的。当然 ,庄子并不是提倡人人 都去 自杀以解脱人生的苦难,实际上庄子既不悦生恶死, 也不恶死悦生,而是要求顺其自然,消除人们对死的恐惧、 烦恼、痛苦,从生死问题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庄子认 为 ,在现实世界里有两种外在 的必然性 :—— “命 ”和“时”在主宰着人生 。命运 的限制既无法摆脱又不可 以抗拒。而这种 限制 的力量,这些无法摆脱和抗拒的因素, 也就是所谓 的“命 ”。“时”,也就是所谓 的时局、时势。它是人 力所无法左右的、特定的社会发展状态。在《秋水》中,庄子 借孔子的口说:“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则矣,而不 得,时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 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命运的好坏、国家治 理得如何,不是看有没有智慧,而是由时势、时机来决定的。 他说:“死生、存亡、穷达、“命”和“时”是人们无法摆脱又不 可抗拒 的因素 ,具有先天 的必然性 ,是不可干预和改变的 , 任何摆脱和抗拒命运必然性的企图都是徒劳无益的,人无 法加 以左右 ,对它无 可奈何 ,只能听任其安排 。如何才能从 收稿 日期 :2010—11—19 作者简介:陈晓晨(1985-),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