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哲学与人生》课程拓展资料: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文件大小:189.5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Zhexueyanjiu ☆哲学研究☆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 陈晓晨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学滨150025 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庄学”的核心思想,其立足于各种人生困境,提出了要从自然、社会及自我三个层面超脱 出来,从面达到庄子人生哲学迫求的最高境界“遴遥”。直至今日,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庄子;人生困境;超脱;自由;逍遥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1-0097-02 在中国传统各派思想家中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而庄子处于痛苦迷惘,不愿依附于任何集团的尴尬地位 题,就是人怎样才能从各种束缚、羁绊、烦恼、痛苦中解脱他饱尝了人间的忧患坎坷后,冷静地探索着人生,“以不平 出来,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说是平,其平也不平”思考着个体生命在特定情境中应有的抉 极具代表性的。它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模式,引导人们择。最终,他选择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逍遥 不必采取激烈的发泄,就可以在内心消除外界所给予的一 从人生困境的超脱到“逍遥游 切精神压力。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主体是对自然和个人、 庄子的人生哲学源起于对现实困境的感悟,是寻求人 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人类精神现象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生出路的一种独特努力。人生而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束缚 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所以,庄子在这方面提供的个体体按照庄子的理解分别来自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要达到 验,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在今天对于人们摆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境界,实现这种人 精神折磨,安顿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安身立命,仍不格,就要从以上诸多束缚中超脱出来 失其现实意义 庄子认为,人的超脱首先应是从死亡的精神压力中解 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 脱出来,如果卸下这个沉重的负累,跨越生死的界限,人生 庄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古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在庄子看来生命是无一有一无 思想中,可以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最早和最全面地就好像春夏秋冬四时交替运行一样。死,是返归永恒的自 开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探索。庄子对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然怀抱,无可悲戚;不仅不值得悲伤,反而值得庆幸,所以 生等问题的探讨,最终落脚点在人生,因此,“庄学”可以说“鼓盆而歌”。哭是不通天命的。当然,庄子并不是提倡人人 是一部人生哲学。从生命困境中超脱出来实现心灵的绝对都去自杀以解脱人生的苦难,实际上庄子既不悦生恶死, 自由,则是其人生哲学基本的理论方向。 也不恶死悦生,而是要求顺其自然,消除人们对死的恐惧 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中烦恼痛苦,从生死问题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网社会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一方面, 庄子认为,在现实世界里有两种外在的必然性 社会动荡带来残酷的人类争夺,给高尚的人带来更强烈的“命”和“时”在主宰着人生。命运的限制既无法摆脱又不可 冲击,使其深感忧惧不安;一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在寻求变以抗拒。而这种限制的力量这些无法摆脱和抗拒的因素 法革新,招揽人才。社会变迁和各国战争,为士人猎取政治也就是所谓的“命”。“时”,也就是所谓的时局、时势。它是人 功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战国时代的社会生气勃勃,力所无法左右的特定的社会发展状态。在《秋水》中庄子 文化空前繁荣。但公元前4世纪—3世纪,大规模战争频借孔子的口说:“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则矣而不 频发生,加之水旱灾害、统治者不顾农时抽调力役使人民得时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 活困苦不堪。在战祸连绵的战国时代,危机感是普遍存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命运的好坏国家治 在的,庄子对这极端情境的深切而敏锐的感受,是形成避理得如何不是看有没有智慧而是由时势时机来决定的。 世态度的根本原因。 他说:“死生、存亡穷达、“命”和“时”是人们无法摆脱又不 庄子的人生哲学又与他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随着战可抗拒的因素,具有先天的必然性,是不可干预和改变的, 中期经济的变革、阶级的改组知识分子阶层也在分化,任何摆脱和抗拒命运必然性的企图都是徒劳无益的,人无 有的坚守着领主贵族的立场,有的依附于新兴地主阶级,法加以左右,对它无可奈何,只能听任其安排。如何才能从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陈晓晨(1985-),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ZheX UeYanJiu ☆ 哲 学 研 究 ☆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 陈 晓 晨 (哈尔滨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哈尔学滨 150025) 摘 要 :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庄学”的核心思想,其立足于各种人生困境,提出了要从自然、社会及 自我三个层面超脱 出来,从 而达到庄子人 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逍遥”。直至今 日,庄子 的人生哲学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庄子;人生困境;超脱;自由;逍遥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 (2011)01—0097—02 在中国传统各派思想家中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 题,就是人怎样才能从各种束缚、羁绊、烦恼、痛苦中解脱 出来,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说是 极具代表性 的。它提供了一种特殊 的生活模式 ,引导人们 不必采取激烈 的发泄 ,就可 以在 内心消除外界所给予 的一 切精神压力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主体是对 自然和个人 、 人生 的思考 ,展示了人类精 神现象 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 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所 以 ,庄子在这方 面提供 的个体体 验,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在今天对于人们摆脱 精神折磨,安顿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安身立命,仍不 失其现实意义 。 一 、 庄子人生哲学 的产生 庄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 代思想 中,可以说 ,庄子的人生哲学 思想 最早和最全面地 展开对人 的境遇 的理性探索 。庄子对 于宇宙 自然 、社会人 生等问题 的探讨 ,最终落脚点在人生 ,因此 ,“庄学”可以说 是一部人生哲学。从生命困境中超脱出来实现心灵的绝对 自由,则是其人生哲学基本的理论方向。 庄子人生哲学 的产生有着深刻 的社会历史根源。在 中 国社会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一方面, 社会 动荡带来残酷的人类争夺 ,给高尚的人带来更强烈的 冲击 ,使其深感忧惧 不安 ;一 方面新兴地主 阶级在 寻求 变 法革新 ,招揽人才。社会变迁和各 国战争,为士人猎取政治 功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战国时代的社会生气勃勃, 文化空前繁荣。但公元前 4世纪一3世纪,大规模战争频 频发生,加之水旱灾害、统治者不顾农时抽调力役,使人民 生活困苦不堪。在战祸连绵的战国时代,危机感是普遍存 在的,庄子对这极端情境的深切而敏锐的感受,是形成避 世态度的根本原因。 庄子 的人生哲学 又与他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 。随着战 国中期经济 的变革 、阶级 的改组 、知识分子 阶层也在分化 , 有的坚守着领主贵族的立场 ,有的依 附于新兴地主阶级, 而庄 子处 于痛苦 、迷惘 ,不愿依附于任何 集团的尴尬地位 , 他饱 尝了人 间的忧患坎坷后 ,冷静地探索着人生 ,“以不平 平 ,其平也不平”思考着个体生命在特定情境中应有的抉 择 。最终 ,他选择追求精神世界的 自由——逍遥。 二、从人生困境的超脱到“逍遥游” 庄子的人生哲学 源起 于对现实 困境的感悟 ,是寻求人 生出路的一种独特努力。人生而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束缚 , 按照庄子 的理 解分别来 自自然 、社会 和人类 自身 ,要达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境界,实现这种人 格,就要从以上诸多束缚中超脱出来。 庄子认为,人的超脱首先应是从死亡的精神压力中解 脱出来 ,如果卸下这个 沉重 的负累,跨越生死的界 限,人生 其他 问题就容易解决 了。在庄子看来 ,生命是无一有一无 , 就好像春夏秋冬 四时交替运行一样 。死 ,是返归永恒的 自 然 怀抱 ,无可悲戚 ;不仅 不值得悲伤 ,反而值得庆幸 ,所 以 “鼓盆而歌”。哭是不通天命 的。当然 ,庄子并不是提倡人人 都去 自杀以解脱人生的苦难,实际上庄子既不悦生恶死, 也不恶死悦生,而是要求顺其自然,消除人们对死的恐惧、 烦恼、痛苦,从生死问题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庄子认 为 ,在现实世界里有两种外在 的必然性 :—— “命 ”和“时”在主宰着人生 。命运 的限制既无法摆脱又不可 以抗拒。而这种 限制 的力量,这些无法摆脱和抗拒的因素, 也就是所谓 的“命 ”。“时”,也就是所谓 的时局、时势。它是人 力所无法左右的、特定的社会发展状态。在《秋水》中,庄子 借孔子的口说:“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则矣,而不 得,时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 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命运的好坏、国家治 理得如何,不是看有没有智慧,而是由时势、时机来决定的。 他说:“死生、存亡、穷达、“命”和“时”是人们无法摆脱又不 可抗拒 的因素 ,具有先天 的必然性 ,是不可干预和改变的 , 任何摆脱和抗拒命运必然性的企图都是徒劳无益的,人无 法加 以左右 ,对它无 可奈何 ,只能听任其安排 。如何才能从 收稿 日期 :2010—11—19 作者简介:陈晓晨(1985-),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97

Theory Research 学★★理★★论 “命”与“时”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呢?庄子提出“安时处顺”,道合的境界中,一切“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 “哀乐不能入”,安与命、化与时顺与人。他认为既然命是誉渴暑饥寒”皆不入于心。“安时处顺,哀乐不能人也。”没 先天的必然性,那就是不可改变的,任何摆脱和抗拒命运有了外物的束缚此种境界实在是最逍遥自由的了。 的努力都是徒劳。因此,一切因之顺之就可以获得解脱和 三、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自由,主张一切都不必太在意。庄子“安之若命”的观点是 庄子的哲学是直指人生、关注生命的哲学。它源自对 要人们不要被功名利禄穷达祸福所困扰,从而保持内心生命苦难的深切感痛,对人类处境的深层忧患,表现为 的平静,获得精神的解脱 种追求人生自由、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哲学,正若其人生 在超脱了生死和社会的压力和束缚后,庄子认为,要理想所诠释的绝对自由—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 实现绝对的自由还必须从自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摆脱情 庄子人生哲学发端于、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 与欲的限制。庄子认为爱、憎、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以以“自然”为母体,一切由此开始。它认为纯粹天然境界自 及声色、滋味、权势利禄等欲望因素都是人的先天本性,并身即为最好,自现在世界减去人为即为至善。追求精神上 不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影响。一个正常的人只要生活在现实的绝对自由境界,是庄子自由观的灵魂,也是他人生哲学 中就摆脱不了社会文化无孔不人的影响再加上人趋利避的最高境界。庄子对逍遥游的追求大胆而又热烈执著而 害的生理本性情欲之无法逾越如同死亡无法克服那如何又超逸在物欲横流、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之外,对精神世 摆脱情与欲的限制呢?庄子的观点是只有真正理解自然本界进行积极探索。为世俗社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 性才能达到“喜怒哀乐不入胸次”,“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精神世界给人们 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庄子看来,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应种物质之外心灵上的满足,使人们从现实压迫和各种物 顺于自然,相通于大道,这样他才能不再为情所烦扰,他的欲的束缚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庄子的逍遥游还给 心也不再受外物变化所影响 人们展示出无比广阔宏大的精神自由境界,对世俗价值观 从庄子面对人生困境所提出的解脱方法不难看出,庄念的大胆批判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开阔胸怀拓宽视野, 子最终的追求目标是精神上的逍遥自由。“上与造物者游,而且有利于人们打破精神枷锁,从而从传统观念和世俗困 而下于死生,无终始者为友”是他所要追求的绝对精神自扰中解脱出来。尤其对于知识分子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 由的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他所要追求 来,如何在逆境中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了巨大作用。庄子人 的理想人格,要达到这种境界,实现这种人格,就要从以上生哲学不是否定个体欲求的禁欲主义,也不是放任个体欲 诸多束缚中超脱出来最后在看透了人类、人生面临的种求的纵欲主义,而是对社会采取超出眼前狭隘功利的放 种困惑后,追求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即精神的绝对自由,达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要求人不为利害得失所动完全 即逍遥游。 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行事,使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的 《庄子》中,“逍遥游”也叫“逍遥”或“游"(其中“游”出现永恒生机相融为一,培养出一种逆境中的稳定心态提供 更多)。如:“今子有大树惠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了一条消融苦闷的途径 乡,广漠之野;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茫然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庄子人生哲学消极的一面,比如他 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的“安之若命理论带有宿命论色彩在人们心中形成逆来 之辩,以游无穷”,“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等等。 顺受的观念,他的“无欲”“无己”成为一些人不求上进,懒 逍遥于无何有之乡,逍遥于无为之业,这些并非形体惰的借口。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 的逍遥而是主观世界里的逍遥,精神的逍遥。同样,游无成者,他的人生哲学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思 穷游乎四海之外,也不是现实形体的游历只是精神的遨想观念不仅告诉人们在乱世中如何生存教诲人们在失 游。由此,“逍遥”与“游”意义相当,都是指精神的无拘无意、无奈中追求内在心性的逍遥,而且还引导人们冷静、理 束,绝对自由。结合庄子的处境及其思想历程来看,“逍遥性地思考人生、生命探索解决现实种种困境的新出路,以 游”指的是个体摆脱人世之累后精神的无牵无挂、怡然自实现人生、生命的清新。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 得来往无羁、绝对自由的状态。正如成玄英在《庄子序》中上人们的精神活中发挥了重要的平衡作用在追求中华 引穆夜之解说云:“逍遥者,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至德内民族伟大复兴倡导社会和谐发展的当代仍然具有极为 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日逍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求其新 在庄子看来,“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意义,使其在完善个体人格、优化民族 成始”天下万物都是大自然的子孙,人的一切都只是天地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其成为现 (自然)的附属物,生命也是它所赋予的,所以一切都要顺代人生哲学的组成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乎自然。凡物皆有其自然之性,顺其自然之性,则可获幸 福,不须外求纯粹天然境界是最好的。顺乎自然是一切幸参考文献 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 [1]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庄子最终的追求目标是精神上的逍遥自由,要忘却 2]庄子[门北京:人民出版社,1 切。不仅要忘掉身外世界甚至连自身的存在也暂时忘了,[3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2. 从而使自己与自然合为一体。庄子正是在“天地与我并生,【4曹础基庄子浅注[M1北京中华书局,200 98而万物与我齐一”的旷达中,大彻于人之生死达于“至人5柴忠月论庄子人生哲学]广西社会科学202 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之境界,在这种物与我齐我与[6]王博庄子哲学[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陈雅莉)

Theo~ Research 学 ★ ★ 理 ★ ★ 论 98 “命 ”与“时”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呢?庄子提出“安时处顺”, “哀乐不能入”,安与命、化与时、顺与人。他认为既然命是 先天的必然性,那就是不可改变的,任何摆脱和抗拒命运 的努力都是徒劳。因此,一切因之顺之就可以获得解脱和 自由,主张一切都不必太在意。庄子“安之若命”的观点是 要人们不要被功名利禄、穷达祸福所困扰,从而保持内心 的平静,获得精神的解脱。 在超脱了生死和社会的压力和束缚后,庄子认为,要 实现绝对的自由还必须从自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摆脱情 与欲的限制。庄子认为,爱、憎、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以 及声色、滋味、权势、利禄等欲望因素都是人的先天本性,并 不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影响。一个正常的人只要生活在现实 中,就摆脱不 了社会文 化无孔不入 的影响,再加上人趋利避 害的生理本性 ,情欲之无法逾越如 同死亡无法克服 。那如何 摆脱情与欲的限制呢?庄子的观点是 只有真正理解 自然本 性,才能达到“喜怒哀乐不入胸次”,“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 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庄子看来,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应 顺于 自然 ,相通 于大道 ,这样他才能不再为情所烦扰 ,他的 心也不再受外 物变化所影响。 从庄子面对人生困境所提出的解脱方法不难看出,庄 子最终的追求 目标是精神上的逍遥自由。“上与造物者游, 而下于死生,无终始者为友”是他所要追求的绝对精神 自 由的境界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是他所要追求 的理想人格 ,要 达到这种境 界,实现这种人格,就要从 以上 诸多束缚 中超脱 出来 ,最后在 看透 了人类 、人生面临的种 种困惑后,追求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即精神的绝对自由, 即逍遥游 。 《庄子》中,“逍遥游”也叫“逍遥”或“游”(其中“游”出现 更多)。如 :“今子有大树 ,患其无用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 乡,广漠之野;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茫然 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 之辩 ,以游无穷”,“乘云气,骑 日月 ,而游乎四海之外”等等。 逍遥于无何有之乡 ,逍遥 于无 为之业 ,这些并非形体 的逍遥而是主观世界里的逍遥,精神的逍遥。同样,游无 穷 ,游乎四海之外,也不是现实形体的游历,只是精神的遨 游 。由此 ,“逍遥 ”与“游 ”意义相 当,都是 指精 神的无拘无 束 ,绝对自由。结合庄子的处境及其思想历程来看,“逍遥 游”指的是个体摆脱人世之累后精神的无牵无挂、怡然 自 得、来往无羁、绝对 自由的状态。正如成玄英在《庄子序》中 引穆夜之解说 云 :“逍遥者 ,盖是放狂 自得之名也 。至德内 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日逍 遥游。” 在庄子看来,“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 成始”,天下万物都是大 自然的子孙 ,人 的一切都只是天地 (自然 )的附属物 ,生命也是它所赋予 的,所以一切都要顺 乎 自然。凡物皆有其 自然之性 ,顺其 自然之性 ,则可获幸 福 ,不须外求 ,纯粹天然境界是最好的。顺乎 自然是一切幸 福和善 的根源 ,顺乎人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 庄子最终的追求 目标是精神上的逍遥 自由,要忘却一 切。不仅要忘掉身外世界,甚至连自身的存在也暂时忘了, 从而使 自己与 自然合为一体。庄子正是在“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 齐一 ”的旷达 中,大彻于人之生死 ,达 于“至人 无己 ,圣人无名 ,神人无功”之境界 ,在这种物与我齐 ,我与 道合的境界 中,一切 “死生存 亡 ,穷达贫富 ,贤与 不 肖,毁 誉,渴暑饥寒”皆不入于心。“安时处顺,哀乐不能人也。”没 有了外物的束缚,此种境界实在是最逍遥 自由的了。 三、庄子人 生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庄子的哲学是直指人生、关注生命的哲学。它源自对 生命苦难 的深切感 痛 ,对人类处境 的深层忧患 ,表现为一 种追求人生 自由、追求心灵 自由的人生哲学,正若其人生 理想所诠释的绝对 自由——无己、无功、无名 的“逍遥”。 庄子人生哲学发端于、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 以“自然”为母体,一切由此开始。它认为纯粹天然境界自 身即为最好,自现在世界减去人为即为至善。追求精神上 的绝对 自由境界 ,是庄子 自由观 的灵魂 ,也是他人生哲学 的最高境界。庄子对逍遥游的追求大胆而又热烈,执著而 又超逸,在物欲横流、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之外,对精神世 界进行积极探索。为世俗社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 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精神世界,给人们 一 种物质之外心灵上 的满足 ,使人们从现实压迫和各种物 欲的束缚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庄子的逍遥游还给 人们展示出无比广阔宏大的精神 自由境界,对世俗价值观 念的大胆批判,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开阔胸怀、拓宽视野, 而且有利于人们打破精神枷锁,从而从传统观念和世俗困 扰中解脱出来。尤其对于知识分子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 来 ,如何在逆境中维持心理平衡 ,发挥了巨大作用 。庄子人 生哲学不是否定个体欲求的禁欲主义,也不是放任个体欲 求的纵欲主义 ,而是对社会采取超出眼前狭隘功利的、放 达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要求人不为利害得失所动,完全 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行事,使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的 永恒生机相融为一 ,培养 出一种逆境 中的稳定心态 ,提供 了一条消融苦 闷的途径 。 当然我们也要 看到庄子人生哲学消极的一面 ,比如他 的“安之若命”理论带有 宿命论色彩,在人们心 中形成逆来 顺受的观念 ,他 的“无欲”“无 己”成为一些人不求上进 ,懒 惰的借口。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他的人生哲学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思 想观念,不仅告诉人们在乱世中如何生存,教诲人们在失 意、无奈中追求内在心性的逍遥,而且还引导人们冷静、理 性地思考人生、生命 ,探索解决现实种种困境的新出路,以 实现人生、生命的清新 。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在 中国历史 上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发挥了重要 的平衡作用 ,在追求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倡导社会和谐发展的 当代 ,仍然具有极为 重要的意义 。 因此,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求其新 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意义,使其在完善个体人格、优化民族 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其成为现 代人生哲学 的组成部分 ,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郭庆藩.庄子集释[H].北京:中华书局。1961. [2]庄子[H].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3]崔大华.庄 学研究[H].北京:人 民出版社 ,1992. [4]曹础基.庄子浅注[H].北京:中华书局,2000. [5]柴忠月.论庄子人生哲学[J].广西社会科学。2002. [6]王博.庄子哲学[H].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陈雅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