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告htp/ ww.cyvip com 2008年7月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7卷第7期 Joum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27N.7 《帕洛马尔》与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 李明英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萨特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的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卡尔维诺的《帕洛马尔》弥漫着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的 气息,他秉承的依然是西方文学高度关注现实存在中的人及其命运这一精神。从这个意义说,后现代小说家卡尔维诺首 先是个现实主义作家。 关键词:卡尔维诺;《帕洛马尔》;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08)07-0026-03 萨特存在主义开始于对现象学研究后来其影响与喜欢在文学作品中加进一点科学精神。“帕洛马尔”这一 力量超出了哲学范围。在萨特存在主义之后,不受其影响名字就是借用天文台的名字。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的作家几乎没有。卡尔维诺1967年移居巴黎这就为他是准确地认识、描述世界。当然,科学必须假定世界是可 接触、吸纳乃至批判萨特存在主义提供了可能。虽然在此以理解的,它致力于消除人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恐慌感。 后的15年里,巴黎历经各类“主义”之变,但显而易见,卡人类正是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科学成果中,改变了对自我 尔维诸所有的文学活动一直以来都是秉承西方文学高度的理解与认识发现了自我力量,更新了关于世界的看法。 关注现实存在中的人及其命运这一精神。目前,可以查证 萨特存在主义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存在先于本质。 的卡尔维诺直接谈论萨特的仅有一处1,不过弥漫着萨特人的一切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在日常行动中造就的。 存在主义气息的作品却不少,《帕洛马尔》就是其中的一人之初空无所有,并无先定的存在模式或规范。萨特存在 例 义主张回到事物本身,直面存在。在当代,后现代语境 1.《帕洛马尔)这本很难用“主义”米定义的累积式中的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是被抛到现存世界上的 因果交待、中心人物的精确描画,更强调的是在具有象征它既无规律可循,也无理性可言。“如果人们把人和世界 意味的氛围中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的铺垫与渲染。没有分开来看荒谬既不在人身上,也不在世界上,因为人的本 了《我们的祖先》的传奇色彩,也不见了《命运交叉的城堡》质特性是他存在于世界上’,荒谬到头来就与人的状况结 的先锋味道,在徐缓却并不冷静的笔调中更多的是一种对为一体。所以荒谬首先不是某一简单概念的对象:是一种 人生常态的回归事实判断多于价值判断。“我像个中学令人黯然神伤的顿悟作用向人披露了荒谬。”31人是被抛 生那样,拿到这样一个作文题:描写长颈鹿’或‘描写星到这个世界来的。帕洛马尔一出场就已经身在其中了。 空’,认真做作业,最后把那个作业本当成我的一本著作的“这就是我的栖息地’,帕洛马尔想道,不管我愿意不愿 素材。这本书叫《帕洛马尔》,现在它的英译本已经出版。意我只能在其中生存。”412 这是一本日记式的小品文集,内容是各种起码的知识与外 无独有偶,巴塞罗纳动物园里那只白猩猩,似乎也有 部世界建立联系的途径、戴励或惩罚人们的沉默或讲话,这种感触:“它的面庞宽大,表情忧郁时不时地转向玻璃 等等。叫2卡尔维诺没有直接提供形成人物现状的必要背墙外与它仅有一米之隔的观众;它的目光充满悲伤忍耐 景诸如时代地点、出身、职业、气质及行为特点,帕洛马与无聊,充分表达了它听天由命、安于现状的心情。它是 尔的所有活动庞杂而无趣它们甚至可以重新打乱编排而世界上唯一的白猩猩,但并非出于它自己的意愿与喜好 不致于影响我们的阅读。在卡尔维诺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它忍辱负重扮演着这个独特的角色,并以自己那笨重而醒 为什么创作这样一部作品?这一点,尤为重要。卡尔维诺目的身躯占据着这里的空间42 收稿日期:2007-12-25 基金项目:安徽省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05jqw074)。 作者简介:李明英,女,安徽天长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2008年 7月 第 27卷第 7期 安庆 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CSocialScienceEdition) JuI.2OO8 VoI.27No.7 《帕洛马尔》与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 李 明 英 。 (安庆师范学院 文学 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摘 要 :萨特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的积极人世的人生哲学。卡尔维诺 的<帕洛马尔)弥漫 着萨特存在主义人 生哲学 的 气息,他秉承的依然是西方文学高度关注现实存在中的人及其命运这一精神。从这个意义说 ,后现代小说家卡尔维诺首 先是个现实主义作家 。 关键词 :卡尔维诺 ;<帕洛马尔》;萨特 ;存在 主义 ;人生哲学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473O(2008)07—0026一O3 萨特存在主义开始于对现象学研究,后来其影响与 力量超出了哲学范围。在萨特存在主义之后,不受其影响 的作家几乎没有。卡尔维诺 1967年移居巴黎,这就为他 接触 、吸纳乃至批判萨特存在主义提供了可能。虽然在此 后的 15年里 ,巴黎历经各类“主义”之变,但显而易见,卡 尔维诺所有的文学活动一直以来都是秉承西方文学高度 关注现实存在中的人及其命运这一精神。目前,可以查证 的卡尔维诺直接谈论萨特的仅有一处【1j,不过弥漫着萨特 存在主义气息的作品却不少 ,<帕洛马尔》就是其中的一 例 。 . <帕洛马尔》这本很难用“主义”来定义的“累积式 ~ 的、模数式的、组合式的”长篇小说 ,不重情节事件的 因果交待、中心人物的精确描画,更强调的是在具有象征 意味的氛围中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的铺垫与渲染。没有 了<我们的祖先》的传奇色彩,也不见了<命运交叉的城堡》 的先锋味道,在徐缓却并不冷静的笔调中更多的是一种对 人生常态的回归,事实判断多于价值判断。“我像个中学 生那样,拿到这样一个作文题 :‘描写长颈鹿 ’或‘描写星 空’,认真做作业,最后把那个作业本当成我的一本著作的 素材。这本书nq(帕洛马尔》,现在它的英译本已经出版。 这是一本 日记式的小品文集,内容是各种起码的知识与外 部世界建立联系的途径、鼓励或惩罚人们的沉默或讲话, 等等。”【2]卡尔维诺没有直接提供形成人物现状的必要背 景,诸如时代、地点、出身、职业、气质及行为特点,帕洛马 尔的所有活动庞杂而无趣 ,它们甚至可以重新打乱编排而 不致于影响我们的阅读。在卡尔维诺生命的最后阶段,他 为什么创作这样一部作品?这一点,尤为重要。卡尔维诺 喜欢在文学作品中加进一点科学精神。“帕洛马尔”这一 名字就是借用天文台的名字。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 目标 是准确地认识 、描述世 界 。当然 ,科 学必 须假定 世界 是可 以理解的,它致力于消除人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恐慌感。 人类正是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科学成果中,改变了对 自我 的理解与认识,发现了自我力量 ,更新了关于世界的看法。 萨特存在主义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 ,存在先于本质。 人的一切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在 日常行动中造就的。 人之初空无所有,并无先定的存在模式或规范。萨特存在 主义主张回到事物本身,直面存在。在当代,后现代语境 中的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 自己是被抛到现存世界上的。 世界是荒谬的,是由不可理解的偶然性构成的一片混乱, 它既无规律可循 ,也无理性可言。“如果人们把人和世界 分开来看 ,荒谬既不在人身上,也不在世界上 ,因为人的本 质特性是他 ‘存在于世界上’,荒谬到头来就与人的状况结 为一体。所以荒谬首先不是某一简单概念的对象 :是一种 令人黯然神伤的顿悟作用向人披露了荒谬。州3J人是被抛 到这个世界来的。帕洛马尔一出场就已经身在其中了。 “‘这就是我的栖息地 ’,帕洛马尔想道,‘不管我愿意不愿 意 ,我只能在其中生存。 [] 无独有偶 ,巴塞 罗纳 动物 园里那 只 白猩猩 ,似乎也 有 这种感触:“它的面庞宽大,表情忧郁 ,时不时地转 向玻璃 墙外与它仅有一米之隔的观众;它的目光充满悲伤、忍耐 与无聊,充分表达了它听天由命 、安于现状的心情。它是 世界上唯一的白猩猩,但并非出于它 自己的意愿与喜好。 它忍辱负重扮演着这个独特的角色 ,并以自己那笨重而醒 目的身躯占据着这里的空间。”【4]282 · 收.稿 日期 :2007—12—25 基金项目:安徽省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 (2005jqw074)。 作者简介:李明英,女 ,安徽天长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期 李明英:《帕洛马尔》与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 颇有意味的是,为了让帕洛马尔更深切 我存在对话但都造成了一些并不能互相真正理解的“不在场 在状况,作者又细致分析了白猩猩为什么要紧紧抱着汽车的效果。“进行这种词语交换要有个前提即夫妻之间的 轮胎。因为它“与轮胎的关系呢是一种所有关系,表现出充分默契使他们能够不必事事都说出来也能达到互相理 某种情感并具有某种象征性。”4茫茫世界每一个体都解。然而他们两人把这个原则付诸实践的方式却差别很 渴望有个支点有个依托。帕洛马尔最早是希望在诸如海大4248可以想象在表面的相安无事背后又隐藏了多 滩、星空中找到。日落时分,深蓝色的海水是一种自在的少生活的无奈,帕洛马尔所谓的工作制造了一种肃穆而又 存在。“这把闪光的剑由于他在那里才得以存在;如果他压抑的家庭气氛隔膜无所不在。帕洛马尔夫人与她的丈 离开那里,如果所有游泳与冲浪的人都回到岸上去或把后夫相比却较少工业生产社会气息,她“对花木的关心极其 背转向太阳那么这闪光的剑何在呢?在这个日趋解体的自然地表现在按照自己的心愿挑选一些花木,组成一个丰 世界上,他想拯救的是最脆弱的东西,即连接他的眼睛与富多彩的整体,一个有代表性的花圃。这种整体精神是这 落日的这座桥梁。叫4238 个家庭的其他成员所缺少的。4人与自然原本是一体 从总体上看他是一个仍然未走出主客二分思维的可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关联着的,但是随着文明时代的到 知论者尽管外部世界通常都是难以捉摸的但他相信凭来,开始慢慢地远离自然将自然推到了自我的对立面 借人的知识与毅力最终可以抵达真理的彼岸。他欣赏存人失去了心智的整体性变得孤立烦躁。虽然人类直至 在的一切事物,而且尊敬所有现象的多样性,对外在于自今日也仍未丧失摆脱自身困境的强烈愿望,但是我们一直 己的一切几乎不作任何筛选甄别、过滤净化。“然而有些梦想的和谐却遥遥无期。帕洛马尔夫妇之间的这种状况 东西(如一堵墙,一只贝壳,一片树叶或一把茶壶),仿佛总又恰好印证了萨特的观点,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无尽 在请求他仔细地、长时间地加以注意,他也会下意识地开的冲突与误会,个体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基 始对这些东西进行观察,他的目光也开始观察着各个细枝本事实。孤独来自人与自然之间严重对立以及人与人之 末节最后再也丢不下它们了。”410与萨特存在主义类似间缺乏真正的信任。沉默厌烦焦虑这是令人无法释怀 的是帕洛马尔对世界的存在采取的也是一种感性认知方的人类存在的普遍状况。既然注定要无所依傍,那么与人 式,他所有的“默思”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科合作还是对抗,已经是个无足轻重的问题了,交流不交流 学理论与自我感受之间,他更倾向于相信后者。一个人的交流多少也就无所谓了。实际上,既然是两个人,就永远 感觉就是全部。他的一生就是在“看到的”和“看不到的”不能从灵魂深处达到相互了解,他们可以偶尔或暂时地交 两个维度之间穿梭。他一面观察外在世界,一面作形而上流对话、相亲相敬,比如帕洛马尔曾与他的朋友们在电话 的“沉思”。他没有自觉地将自然当作主体,这注定了他不上互相汇报过观察候鸟迁徙的情况,但他们实际上是各说 可能把握其本质,更不用说体会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各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通有无、合而为一,所以我们每 界了。正是在这不可解释的自然面前帕洛马尔感到一阵个人的精神生活注定是孤独的、寂寞的。特别糟糕的是 眩晕”,用萨特的话来说就是“恶心”。萨特存在主义人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现实的挤压下越来越远离“庞大固 哲学号召人们自己选择自己,自己筹划自己,自己将自己埃”,逐渐丧失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变得无精打采,无 的无限可能性开掘出来。追求秩序是人类一贯的思维模聊至极 式。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尚未被我们认识的事物在某个地 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情况,作者曾这样叙述:“不过, 方等待着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求是无法停止的,而困《帕洛马尔》是对另外一种疑难问题的反应,最主要的是对 扰也是挥之不去的。卡尔维诺真正的意图也许就是希望非语言现象的疑难问题的反应。也就是说怎样能读到没 我们将人及世界本身当作问题来理解 有写出来的东西譬如说(从小说的开篇中),是怎样读到 2. 现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抗争。这部小说海的波浪的?5作者采用一种现在时态来描述人物所处 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足以启迪人们来的那种既无法认识,又无能为力的境地,行为完全被茫然 正视自己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及其价值。任何人都处的情绪所控制生存的意义被蛮横地剥夺了。帕洛马尔的 于一定的他人之中。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及自我来说,他人整个内心生活都被他所陷入的处境包裹着,越来越多地受 是至为重要的因素。帕洛马尔先生因为难以与同类搞好到外在因素的制约,以至人的内在动机、情绪都已经无足 关系,感到非常痛苦。对于自己为什么热衷于外在世界的轻重了。他的生活僵硬地被划分为三大块,“休假”、“在城 观察,帕洛马尔自己也在不断思考。他喜欢看长颈鹿奔里”、“沉思”。人类对于外在宇宙与内在宇宙的探求是 跑,他迷恋于爬行动物馆,他终于明白,自己千辛万苦寻找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帕洛马尔读不透外在宇宙,更不了 的原来就是沟通、和谐。 解内在宇宙。他不能与自己和睦相处,他从来不愿与自己 个体之间包括夫妻之间似乎都难以沟通,小说写到的面对面地接触他是一个拘谨的人,从不善于自我协调的。 绝大部分情形都是这样,每个人喜欢独处,而他人经常是即使在他确信已经有足够能力应付与他人的关系时依然 缺席”的,卡尔维诺根本没有作正面、直接的人与人之间不能如愿。在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不幸之后,他明白了,他 关系的描绘,比如有时帕洛马尔表面上看来是与他的妻子应该从寻求自己内心的安宁做起。认识自己,这也正是西
第7期 李明英 :《帕洛马尔》与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 ’27 ’ 颇有意味的是,为了让帕洛马尔更深切地体味自我存 在状况 ,作者又细致分析了白猩猩为什么要紧紧抱着汽车 轮胎。因为它“与轮胎的关系呢,是一种所有关系,表现出 某种情感并具有某种象征性。”3283茫茫世界,每一个体都 渴望有个支点,有个依托。帕洛马尔最早是希望在诸如海 滩、星空中找到。日落时分,深蓝色的海水是一种 自在的 存在。“这把闪光的剑由于他在那里才得 以存在;如果他 离开那里,如果所有游泳与冲浪的人都回到岸上去或把后 背转向太阳,那么这闪光的剑何在呢?在这个 日趋解体的 世界上 ,他想拯救的是最脆弱的东西,即连接他的眼睛与 落 日的这座桥梁 。”【4J弱 从总体上看 ,他是一个仍然未走出主客二分思维的可 知论者 ,尽管外部世界通常都是难以捉摸的,但他相信凭 借人的知识与毅力 ,最终可以抵达真理的彼岸。他欣赏存 在的一切事物,而且尊敬所有现象的多样性,对外在于 自 己的一切几乎不作任何筛选甄别、过滤净化。“然而有些 东西(如一堵墙 ,一只贝壳,一片树叶或一把茶壶),仿佛总 在请求他仔细地、长时间地加以注意 ,他也会下意识地开 始对这些东西进行观察,他的目光也开始观察着各个细枝 末节,最后再也丢不下它们了。”H]姗与萨特存在主义类似 的是,帕洛马尔对世界的存在采取的也是一种感性认知方 式 ,他所有的“默思”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科 学理论与自我感受之间,他更倾向于相信后者。一个人的 感觉就是全部。他的一生就是在“看到的”和“看不到的” 两个维度之间穿梭。他一面观察外在世界,一面作形而上 的“沉思”。他没有自觉地将 自然当作主体,这注定了他不 可能把握其本质,更不用说体会到人与 自然融为一体的境 界了。正是在这不可解释的自然面前 ,帕洛马尔感到一阵 “眩晕”,用萨特的话来说就是“恶心”。萨特存在主义人生 哲学号召人们 自己选择 自己,自己筹划 自己,自己将 自己 的无限可能性开掘出来。追求秩序是人类一贯的思维模 式。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尚未被我们认识 的事物在某个地 方等待着我们 ,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求是无法停止的,而困 扰也是挥之不去的。卡尔维诺真正的意 图也许就是希望 我们将人及世界本身当作问题来理解。 ,、 现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抗争。这部小说 一 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 日常生活状况,足以启迪人们来 正视自己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及其价值。任何人都处 于一定的他人之中。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及 自我来说,他人 是至为重要的因素。帕洛马尔先生因为难以与同类搞好 关系,感到非常痛苦。对于自己为什么热衷于外在世界的 观察 ,帕洛马尔 自己也在不断思考。他喜欢看长颈鹿奔 跑,他迷恋于爬行动物馆,他终于明白,自己千辛万苦寻找 的原来就是沟通 、和谐。 个体之间包括夫妻之间似乎都难以沟通,小说写到的 绝大部分情形都是这样,每个人喜欢独处,而他人经常是 “缺席”的,卡尔维诺根本没有作正面、直接的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描绘,比如有时帕洛马尔表面上看来是与他的妻子 在对话 ,但都造成了一些并不能互相真正理解的“不在场” 的效果。“进行这种词语交换要有个前提,即夫妻之间的 充分默契,使他们能够不必事事都说出来也能达到互相理 解。然而他们两人把这个原则付诸实践的方式却差别很 大”[]248。可以想象 ,在表面的相安无事背后又隐藏了多 少生活的无奈,帕洛马尔所谓的工作制造了一种肃穆而又 压抑的家庭气氛,隔膜无所不在。帕洛马尔夫人与她的丈 夫相比,却较少工业生产社会气息 ,她“对花木的关心极其 自然地表 现在按照 自己的心愿挑选一些花木 ,组成一个 丰 富多彩的整体,一个有代表性的花圃。这种整体精神是这 个家庭的其他成员所缺少的。”【4J拟人与 自然原本是一体 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关联着的,但是随着文明时代的到 来 ,人开始慢慢地远离 自然 ,将 自然推到了 自我的对立面 。 人失去了心智的整体性 ,变得孤立、烦躁。虽然人类直至 今 日也仍未丧失摆脱 自身困境的强烈愿望 ,但是我们一直 梦想的和谐 ,却遥遥无期。帕洛马尔夫妇之间的这种状况 又恰好印证了萨特的观点 ,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无尽 的冲突与误会,个体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基 本事实。孤独来 自人与 自然之间严重对立以及人与人之 间缺乏真正的信任。沉默、厌烦、焦虑,这是令人无法释怀 的人类存在的普遍状况。既然注定要无所依傍,那么与人 合作还是对抗,已经是个无足轻重的问题了,交流不交流、 交流多少也就无所谓了。实际上,既然是两个人 ,就永远 不能从灵魂深处达到相互了解,他们可以偶尔或暂时地交 流对话、相亲相敬 ,比如帕洛马尔曾与他 的朋友们在电话 上互相汇报过观察候鸟迁徙的情况,但他们实际上是各说 各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通有无、合而为一,所以我们每 个人的精神生活注定是孤独的、寂寞的。特别糟糕 的是,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现实的挤压下越来越远离“庞大固 埃”,逐渐丧失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变得无精打采,无 聊至极 。 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情况,作者曾这样叙述:“不过, 《帕洛马尔》是对另外一种疑难问题的反应,最主要的是对 非语言现象的疑难问题的反应。也就是说 ,怎样能读到没 有写出来的东西,譬如说 (从小说的开篇中),是怎样读到 海的波浪的?,,}作者采用一种现在时态来描述人物所处 的那种既无法认识 ,又无能为力的境地,行为完全被茫然 的情绪所控制,生存的意义被蛮横地剥夺了。帕洛马尔的 整个内心生活都被他所陷入的处境包裹着 ,越来越多地受 到外在因素的制约,以至人的内在动机、情绪都已经无足 轻重了。他的生活僵硬地被划分为三大块,“休假”、“在城 里”、“沉思”。人类对于外在宇宙与内在宇宙的探求是一 而二 ,二而一的事情。帕洛马尔读不透外在宇宙,更不了 解内在宇宙。他不能与自己和睦相处,他从来不愿与自己 面对面地接触 ,他是一个拘谨的人,从不善于自我协调的。 即使在他确信已经有足够能力应付与他人的关系时,依然 不能如愿。在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不幸之后,他明白了,他 应该从寻求 自己内心的安宁做起。认识自己,这也正是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 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方文学一直以来的主题 与净化。显然,作者不满于当代人类糟糕的生存状况,与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选择什么样的超越方式。我们认命运抗争的精神试图还原人类个体应有的丰富感性与无 为,在大多数人都习惯了活得轻松的当代,帕洛马尔先生限可能,号召我们重新拾起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与品德,争 的做法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但是这种自我反思自我解剖取更多的诗意空间。严格说来所有的文本都是自传性的 的精神却是十分可贵的。他为人正派、做事谨慎对庸常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作家为什么要写自己?看破了人生的 的现实有惊人的忍耐力,但缺乏独立的意志;他算得上是虚妄,仍不放弃努力,只不过这个追求已经不是单纯的对 聪明好学,但太过拘泥于细节。虽然有着求知的冲动,却外在事物的直接追求,而是“自我”实现意义上的超越,也 并不强烈。处事虽说不上游刃有余,却也张弛有度,不激唯有经过这一番反思、苦闷,生活的信念才更明确、真实 进。从表面上看帕洛马尔太过执迷于自我了,实际上,他我们认为《帕洛马尔记录了作者卡尔维诺艰苦卓绝自我 无处无时不受制于他人。帕洛马尔先生尚不能做到完全创造的一生。这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悲凉生命旅程的感 专注于自己对世界的感受而置这个世界的其他维度于不伤与追悼。他不断反思的依然是在早在他创作初期就已 顾他是个正在形成中的存在论者。虽然已经做了足够的经感受到的人类生活的矛盾与不如意,他通过帕洛马尔表 知识和心理准备,依然得不到预期的答案,他所遭遇的与达的是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而这一问题,至今仍然 其说是一场科学危机,毋宁说是一场信仰危机。他殚精竭困扰着我们。 虑积极努力虽然他事先认定存在的悲剧性质但这并不 人类自我寻找过程总是伴随着生命的悲剧性毁灭 妨碍他对人生意义的渴望与寻求。他费尽心机接近真理,在帕洛马尔下定决心着手描述自己一生中的每一时刻之 把自己折腾得精疲力竭。 际,死亡降临了。而这多少又让我们想到了萨特关于死亡 按照萨特的观念,有了恶心就有了走向超越和的论述。死亡是人的全部筹划的终结,死亡只是个偶然的 自由的第一步,有了恶心的感情才能使人试图超越、事实,我们不能等待,甚至也不可能对它采取任何态度,死 追求真善美的东西。而恶心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人意识形亡不能从外部将意义赋予生命。死亡最终使得自为的存 成的过程,是对主观接触客观世界的基本感受的概括。人在重新回归到自在的存在,但也许只有将死亡当作生命的 在选择生活目标时,同时就选择了责任,而承担责任的同新的开始我们才有希望超越死亡可能带来的苦痛 时就产生了烦恼和焦虑,正是由于责任的重大,个体在行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卡尔维诺非常严肃 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因焦虑而痛苦 地揭示了人类存在悲剧性。他秉承的依然是西方文学高 在巴黎的一家奶酪店,帕洛马尔像一位自学者,试图度关注现实存在中的人及其命运这一精神,从这个意义 学点名称、记住特征,以确定自己对某种奶酪感兴趣还是说,后现代小说家卡尔维诺首先是个现实主义作家。“现 不感兴趣但结果证明要想自己决定自己的口味,已经不代西方文学经历了各种变革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个世纪的 可能,他曾试图突围但他这个“人"终于还是承受不了“人文学、文化所经历的全部危机。今天我们不是很倾向于跟 们”的威压,屈从了世俗的眼光,隐匿了自我如果说百般传统决裂,但这又不意味着我们跟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困惑的他最后只能在众人嘲弄的目光中悻悼地离去,算不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是说跟19世纪文学史上发生的一切 上对自己仅有的一点权利的彻底放弃,那么至少也可以说保持某种连续性。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话,这或许应该 明过于黏着于对象本身的帕洛马尔在某种程度上正在祈是后现代主义的涵义:它不是现代主义’的继续,而应该 求与这个非正常的社会的和解。个人活动是自我期待的比它前进一步。6西方文学历经各种思潮运动及意识变 实现过程,自我定位的确认过程。一个健全的人,一定有化,尚未丢弃自身坚实的使命。卡尔维诺仍然本着人文关 能力维护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所以我们甚至比以往怀的基本精神在寂寞中反省,在艰难中前行。 任何时代都弱小,不自由 参考文献: 我们能否超越现象直达本体?“字宙是面镜子,在这 [1]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面镜子里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我们在自己心里早已 了解的东西。4如我们只能理解我们理解中的世界。这 [2]卡尔维诺美国讲稿[M]/卡尔维诺文集南京:译林出 就将人的有限性问题非常严肃地提了出来。“活”和“活的 版社,2001:381 意义”都是人建构起来的。卡尔维诺肯定的是一种非同寻 [3]萨特他人就是地狱[M]∥萨特自由选择论集西安陕 常的忍耐精神,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活着而辛勤筹划、积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极建构。帕洛马尔的每一次尝试都带来了痛苦,但他却无 [4]卡尔维诺帕洛马尔[M]/卡尔维诺文集南京:译林出 版社,2001 法放弃创造的欲望,永无休止的追求从未离开过他。人是 [5]何帆,文祥现代小说题材与技巧—当代外国著名小说 具体时空中的存在,人的发展就是要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家访问记[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269 作为普通人的帕洛马尔只能永远生活在不圆满之中。其 [6]何太宰现代艺术札记[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自我追寻自我实现之路恰好折射出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 2001:20 艰难过程。人的认识只有经由迷茫与苦痛才能得到提升 资任编校:孙永玉
· 28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o8年 方文学一直以来的主题。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选择什么样的超越方式。我们认 为,在大多数人都习惯了活得轻松的当代,帕洛马尔先生 的做法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但是,这种 自我反思自我解剖 的精神却是十分可贵的。他为人正派、做事谨慎,对庸常 的现实有惊人的忍耐力 ,但缺乏独立的意志;他算得上是 聪明好学 ,但太过拘泥于细节。虽然有着求知的冲动,却 并不强烈。处事虽说不上游刃有余 ,却也张弛有度,不激 进。从表面上看,帕洛马尔太过执迷于自我了,实际上,他 无处无时不受制于他人。帕洛马尔先生尚不能做到完全 专注于 自己对世界的感受而置这个世界的其他维度于不 顾,他是个正在形成中的存在论者。虽然已经做了足够的 知识和心理准备,依然得不到预期的答案 ,他所遭遇的与 其说是一场科学危机,毋宁说是一场信仰危机。他殚精竭 虑,积极努力 ,虽然他事先认定存在的悲剧性质,但这并不 妨碍他对人生意义的渴望与寻求。他费尽心机接近真理, 把自己折腾得精疲力竭。. 按照萨特的观念,有了恶心就有了走向超越和 一 自由的第一步,有了恶心的感情才能使人试图超越、 追求真善美的东西。而恶心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人意识形 成的过程,是对主观接触客观世界的基本感受的概括。人 在选择生活目标时,同时就选择了责任,而承担责任的同 时就产生了烦恼和焦虑,正是由于责任的重大,个体在行 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因焦虑而痛苦。 在巴黎的一家奶酪店,帕洛马尔像一位 自学者,试图 学点名称、记住特征,以确定 自己对某种奶酪感兴趣还是 不感兴趣 ,但结果证明,要想 自己决定自己的口味,已经不 可能,他曾试图突围,但他这个“人”终于还是承受不了“人 们”的威压 ,屈从 了世俗的眼光,隐匿了自我,如果说百般 困惑的他最后只能在众人嘲弄的目光中悻悻地离去,算不 上对 自己仅有的一点权利的彻底放弃,那么至少也可以说 明过于黏着于对象本身的帕洛马尔在某种程度上正在祈 求与这个非正常的社会的和解。个人活动是 自我期待的 实现过程,自我定位的确认过程。一个健全的人 ,一定有 能力维护 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所以,我们甚至比以往 任何时代都弱小 ,不 自由。 我们能否超越现象直达本体?“宇宙是面镜子,在这 面镜子里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我们在自己心里早已 了解的东西。”[4]303我们只能理解我们理解 中的世界。这 就将人的有限性问题非常严肃地提了出来。“活”和“活的 意义”都是人建构起来的。卡尔维诺肯定的是一种非同寻 常的忍耐精神,每个人都应该为 自己活着而辛勤筹划、积 极建构。帕洛马尔的每一次尝试都带来了痛苦,但他却无 法放弃创造的欲望,永无休止的追求从未离开过他。人是 具体时空中的存在 ,人的发展就是要超越 自身的局限性。 作为普通人的帕洛马尔只能永远生活在不圆满之中。其 自我追寻 自我实现之路,恰好折射出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 艰难过程。人的认识只有经由迷茫与苦痛才能得到提升 与净化 。显然,作者不满于当代人类糟糕的生存状况,与 命运抗争的精神试图还原人类个体应有的丰富感性与无 限可能,号召我们重新拾起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与品德,争 取更多的诗意空间。严格说来所有的文本都是 自传性的,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作家为什么要写自己?看破了人生的 虚妄 ,仍不放弃努力 ,只不过这个追求已经不是单纯的对 外在事物的直接追求 ,而是“自我”实现意义上的超越,也 唯有经过这一番反思、苦闷,生活的信念才更明确、真实。 我们认为《帕洛马尔》记录了作者卡尔维诺艰苦卓绝 自我 创造的一生。这可以看作是他对 自己悲凉生命旅程的感 伤与追悼。他不断反思的依然是在早在他创作初期就已 经感受到的人类生活的矛盾与不如意,他通过帕洛马尔表 达的是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而这一问题,至今仍然 困扰着我们 。 人类 自我寻找过程总是伴随着生命的悲剧性毁灭。 在帕洛马尔下定决心着手描述 自己一生中的每一时刻之 际,死亡降临了。而这多少又让我们想到了萨特关于死亡 的论述。死亡是人的全部筹划的终结,死亡只是个偶然的 事实,我们不能等待,甚至也不可能对它采取任何态度 ,死 亡不能从外部将意义赋予生命。死亡最终使得 自为的存 在重新 回归到自在的存在 ,但也许只有将死亡当作生命的 新的开始,我们才有希望超越死亡可能带来的苦痛。 从以上论述 ,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卡尔维诺非常严肃 地揭示了人类存在悲剧性。他秉承的依然是西方文学高 度关注现实存在中的人及其命运这一精神,从这个意义 说 ,后现代小说家卡尔维诺首先是个现实主义作家。“现 代西方文学经历了各种变革 ,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个世纪的 文学、文化所经历的全部危机。今天我们不是很倾向于跟 传统决裂,但这又不意味着我们跟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有着直接的联系 ,而是说跟 19世纪文学史上发生的一切 保持某种连续性。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话 ,这或许应该 是后现代主义的涵义 :它不是‘现代主义’的继续,而应该 比它前进一步。 6_西方文学历经各种思潮、运动及意识变 化 ,尚未丢弃 自身坚实的使命。卡尔维诺仍然本着人文关 怀的基本精神,在寂寞中反省 ,在艰难中前行。 参考文献 : [1]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t 271. [2]卡尔维诺.美国讲稿[M]//卡尔维诺文集.南京:译林出 版社 ,2001:381. [3]萨特.他人就是地狱[M]//萨特 自由选择论集.西安 :陕 西 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3:12. [4]卡尔维诺.帕洛马尔[M]//卡尔维诺文集.南京 :译林出 版社 ,2001. [5]何帆,文祥.现代小说题材与技巧——当代外国著名小说 家访问记 [M].北京 :中国文联 出版公 司,1989:269. [6]何 太 宰.现代 艺 术 札 记 [M ].北 京 :外 国文 学 出版 社 , 2001:20'7. 责任编校 :孙永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