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2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22. NO. 2 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n.,2010 叔本华的忧伤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片论 项楠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椒本华作为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导,基于他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提出了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的 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并指出了艺术创作与欣赏和禁欲两种解脱方式。他的痛苦论自有它特殊的社会根源,虽然它道出了某个 层面上的人生真相,但他所指出的解脱方式未免过于狭窄,也太过于消极,我们的生活原本可以丰富多彩的 关键词】叔本华;悲观主义;痛苦;无聊;解脱 【中图分类号】B51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3-1883(2010)02-0049-04 叔本华作为唯意志论的提倡者和重要代表提阻碍的,到处都在斗争中;因此,这种情况存在一 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的观天,追求挣扎也永远就要被看成痛苦。”而人的 点。这里的“意志”就是生存意志。叔本华认为作欲望总是无穷尽的。对欲望的满足总是暂时的、有 为世界本质的意志是一种生存意志,也就是一种求限的、相对的。即使一种欲望已经实现,已经得到 生存的欲望冲动。它要求获取食物以求生存,发展满足,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和追求,人的欲求是无穷 自身以求美好的生活,战胜他物以求延续生命。这无尽的,永远无法全部满足的,这样人生的痛苦就 显然不同于西方传统把人看作理性动物的观点,把永远无法消除。“追求挣扎没有最后的目标,所以痛 人的本质归结为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欲望冲动,苦也是无法衡量的,没有终止的。” 也使他成为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导 在叔本华看来,欲求体现于各种具体的欲望之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构建基于两个基本概念之间,所以,在欲望和欲望实现之间的人生必然是痛 上:一是表象和意志共同构成了世界,但其中意志苦的。他认为“欲求和挣扎是人生的全部本质,完 是决定性的,是世界的本质,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 的客体化;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的基础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 所不在的欲求。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 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所的。”痛苦必然伴随着人生,人生是一种挣扎,是为 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满足欲求而做出的各种努力,那么痛苦就是无终止 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 的,无法衡量的,从意志到欲求,从欲求到各种欲望 叔本华从他的生存意志的哲学出发,得出人生的不断更替这就是叔本华的痛苦人生观。 就是痛苦和无聊的悲观主义甚至虚无主义的人生 即使人的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了,人也会随之 观,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特别是佛教色彩。 而产生无聊、空虚和孤独,而这是一种更为难耐的 痛苦无聊的人生 痛苦。他说“人因为他易于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 人生就是一场苦难。在叔本华看来,人的生命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 个体,作为客体化的生存意志,“是千百种需要的凝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 聚体”,生存意志就是欲求、渴望,就是匮乏和不满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 足,这种欠缺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和烦恼。“由于横亘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 于意志及其当前目标之间的障碍,所受到的阻抑叫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最后的两种成分……在人们 做痛苦。人有两个最基本的欲望需求,即个体把一切痛苦和折磨都认为是地狱之后,给天堂留下 自我生存的欲求(如食色等)和人类自我发展的欲来的除闲着无聊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m人 望(即种族的延续)。而要实现欲望的满足,不可避生就象一个“钟摆”,摇摆于痛苦与无聊之间,永无 免的要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遭受许许多多的烦恼休止。 和痛苦。“我们看到的追求挣扎都是到处受到多重 对于死亡的畏惧,则是人一生的痛苦。人每时 收稿日期:2010-04-02 作者简介:项楠(1984-),女,安徽亳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写作学
第22卷第2期 2010年 6月 西 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chang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Vo1.22.NO.2 Jun.,2010 叔本华的忧伤 — —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片论 项 楠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摘 要】叔本华作为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导,基f-~Cq唯意志主义哲学,提出了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的 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并指出了艺术创作与欣赏和禁欲两种解脱方式。他的痛苦论 自有它特殊的社会根源,虽然它道出了某个 层面上的人 生真相 ,但他所指 出的解脱方式未免过 于狭 窄,也 太过 于消极 ,我们的生活原本可以丰 富多彩的。 【关键词】叔本华;悲观主义;痛苦;无聊;解脱 【中图分类号1B51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0)02—0049—04 叔本华作为唯意志论的提倡者和重要代表 ,提 出了“世界是我 的表象”、“世界是 我的意志”的观 点 。这里的“意志”就是生存意志。叔本华认为作 为世界本质的意志是一种生存意志 ,也就是一种求 生存 的欲望冲动。它要求获取食物 以求生存 ,发展 自身以求美好的生活 ,战胜他物以求延续生命 。这 显然不同于西方传统把人看作理性动物 的观点 ,把 人的本质归结为一种非理性的 、盲 目的欲望冲动 , 也使他成为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导。 叔本华 的人生哲学构建基 于两个基本概念之 上 :一是表象和意志共 同构成 了世界 ,但其中意志 是决定性的 ,是世界的本质 ,任何表象都 只是意志 的客体化 ;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 所不在的欲求 。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 的欲求 ,所 以从逻辑上说 ,它永不可 能被满足 。所 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 ,那么世界就无 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 叔本华从他的生存意志 的哲学出发 ,得 出人生 就是痛苦 和无聊的悲观主义甚至虚无主义 的人生 观 ,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 ,特别是佛教色彩。 一 痛苦无聊的人生 人生就是一场苦难 。在叔本华看来 ,人的生命 个体 ,作为客体化 的生存意志,“是千百种需要 的凝 聚体”,生存意志就是欲求 、渴望 ,就是匮乏和不满 足 ,这种欠缺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和烦恼 。“由于横亘 于意志及其 当前 目标之间的障碍 ,所受到的阻抑叫 做痛苦 。”u“ 人有两个最基本 的欲望需求 ,即个体 自我生存 的欲求 (如食色等 )和人类 自我发展 的欲 望(即种族的延续)。而要实现欲望的满足 ,不可避 免的要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遭受许许多多 的烦恼 和痛苦 。“我们看到的追求挣扎都是到处受 到多重 阻碍 的 ,到处 都在斗争 中;因此 ,这种情况存在一 天 ,追求挣扎也永远就要被看成痛苦。”nl( 而人 的 欲望 总是无穷尽的。对欲望的满足总是暂时的、有 限的 、相对 的。即使一种欲望已经实现 ,已经得到 满足 ,又会产生新 的欲望和追求 ,人的欲求是无穷 无尽 的 ,永远无法全部满足的 ,这样人生 的痛苦就 永远无法消除。“追求挣扎没有最后的 目标 ,所 以痛 苦也是无法衡量的,没有终止的。”nl( . 在叔本华看来 ,欲求体现于各种具体的欲望之 间,所以 ,在欲望和欲望实现之间的人生必然是痛 苦 的。他认 为“欲求和挣扎是人生的全部本质 ,完 全可 以和不能解 除的口渴相比拟 。但是一切欲求 的基础却是需要 ,缺陷 ,也就是痛苦 ;所 以,人从来 就是痛苦的,由于他 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 的。”痛苦必然伴 随着人生 ,人生是一种挣扎 ,是为 满足欲求而做出的各种努力 ,那么痛苦就是无终止 的,无法衡量 的,从意志到欲求 ,从欲求到各种欲望 的不断更替 ,这就是叔本华的痛苦人生观。 即使人 的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了,人也会随之 而产生无聊 、空虚和孤独 ,而这是一种更为难耐的 痛苦。他说 “人因为他易于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 可欲之物而缺少 了欲求的对象 ,那么 ,可怕的空虚 和无聊就会袭击他 ,即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 会成为他不可忍受 的重负。所 以人生是在痛苦和 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 的来回摆动着 ;事实上痛苦和 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最后 的两种成分 ……在人们 把一切痛苦和折磨都认为是地狱之后 ,给天堂留下 来 的除闲着无聊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 了。”nl( 人 生就象一个“钟摆 ”,摇摆于痛苦与无聊之间 ,永无 休止。 对于死亡的畏惧 ,则是人一生 的痛苦 。人每时 收稿 日期 :2010-04-02 作者简介 :项 楠 (1984一 ),女 ,安徽亳 州人 ,在读硕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为写作 学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2卷 每刻都在为抵御死亡而斗争,虽然这场斗争不可取为实现完整个性的必然途径。 胜,人必然要走向死亡。“生命本身就是布满暗礁和 人生总体上来说具有某种悲剧意味,只在细节 漩涡的海洋 上才具有某种喜剧色彩。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处在 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苦难。“困乏是平民群宁静的幸福中,人根本达不到完全和谐的状态。人 众的日常灾难,空虚无聊是上层社会的日常灾难。们的一生总是充塞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烦恼和痛 在市民生活中,星期日代表空虚无聊,六个工作日苦。我们一生的劳碌和奔波仍不能满足生存的欲 则代表困乏。”在他看来,平民群众为了满足生存的求,而无聊却又随时等着去填补那些痛苦之间的每 物质需求而连年累月的劳碌奔波,有着无穷的烦恼一个空隙。 和痛苦。到了周日不必为谋生而劳碌时,却又陷入 通过如此论证,叔本华提出了痛苦观所隐含的 了空虚无聊而不知所措,依然让人痛苦不堪。而上最终结论,这就是:痛苦是人生的必然境遇。叔本 层社会由于能够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不必为华在这里潜在地表达了他的意图:人不可能处在宁 生存而操劳,但是他们的生活却陷入了空虚无聊,静的幸福之中,不可能达到完全和谐的状态,人生 他们要为驱逐这无聊而烦恼。所以,在他看来,无“从根本来说,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幸福,人生实质 仑穷人或富人都有自己无穷无尽的烦恼。穷人以上只是形态繁多的痛苦,是一个一贯痛苦的状况”, 为努力奋斗挣扎获取了足够多的物质财富就可以人的命运就是困乏、痛苦、哀怨折磨和死亡 快乐幸福殊不知满足了生存需要后人将陷入无聊二痛苦人生的解脱方式 的痛苦深渊。 叔本华认为,既然痛苦来自于人的生命意志 痛苦与人的认识有关,并且精神痛苦的程度随那么解除痛苦的途径也就在于消除人的生命欲求, 知识程度的提高而加剧。痛苦虽然是一切生命的否定生命意志。他提出了两条解脱途径,一是进行 本质,但只有人的痛苦程度最深。意志现象愈臻于艺术创作或欣赏,二是禁欲。其中,前者属于暂时 完善痛苦就愈烈。植物没有感受,也就无痛苦感;的解脱,是对生命意志的暂时否定,后者才是永久 动物的感觉能力有限,痛苦也就是相对的;唯有人,的解脱,是对生命意志的彻底否定。他所提出的解 作为生命意志客体化现象的最高阶段,也是最痛苦脱途径,并不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摆脱痛苦 的。而在人之中,天才又最为痛苦。因为知识是一而只是通过这些途径暂时的缓解痛苦,因为要想真 切动物的本性特征,知识可以照明意志欲求的各种正解除痛苦,只有对生命意志的彻底否定。 活动,产生更深的痛苦。“随着意志的现象愈臻于完 第一种途径是进行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 美,痛苦也就日益显著。”并且动物生命中每增高 叔本华认为,艺术创作或欣赏中产生的美的享 级,其痛苦便相应增加一级,智力越发达,意识越加受是痛苦人生的慰藉,能够填补审美主体随着意识 强,痛苦越强,这是一个正比例,人的痛苦程度最的清晰度而上升的痛苦,产生没有痛苦的心境。在 高,并且一个人智力越高,认识越清晰明确,他本身他看来,真正的艺术是超功利性的,能使艺术的创 就越痛苦。所以,知识的提高必然会加深痛苦。并造者和欣赏者超出生存意志和功利主义的要求,从 认为“具有天才的人则最痛苦。”真正的痛苦只是由痛苦的人生活动中解脱出来,暂时忘却了那无休无 于人具有认识的明确性才可能出现,这就是说,人止、纠缠不清的人生搏斗和欲求,从而获得暂时的 具有认识,可以掌握知识,就能通过认识之光去照宁静。我们沉浸于艺术对象中时,已放弃了一切动 亮意志欲求的各种活动,因而产生更深层次的痛机和欲求,摆脱了为意志服务的关系,自己从欲求 苦。一个人的智力愈高,认识愈明确,他本身就愈中分开,“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孤立地去考察作为 痛苦。对叔本华来说,知识与痛苦成正比,智慧愈意志客体化的表象世界,成为了纯粹认识的主体 高,痛苦愈深;知识越多,烦恼越多。 能够直观到事物的理念,达到一种主客交融、物我 痛苦与人的个性有关。叔本华认为痛苦属于合一的“无我”境界,获得美的愉悦、暂时的幸福和 典型的人的个体范围,从痛苦的深度可以看出个性安宁。“这样,人们或是从狱室中,或是王宫中观看 的深度,只有完备的个性才能经历最深刻的痛苦 日落,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甲p3 所以,痛苦作为一种深刻的灵魂之苦,成为了实现 第二条途径是走禁欲之路。 完整个性的必然途径。生命既然是欲求的活动痛 叔本华认为,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只能使人的痛 苦的展开,痛苦就是造成个体内在世界分裂的根苦获得暂时的缓解,因为我们还是要回到充满欲求 源。因此,痛苦作为刻骨铭心的心灵之苦,可以成的现实中来。所以,这种方式并不能使我们的人生
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 学版 第22卷 每刻都在为抵御死亡而斗争 ,虽然这场斗争不可取 胜,人必然要走 向死亡。“生命本身就是布满暗礁和 漩涡的海洋。” 不 同阶层 的人有不同的苦难 。“困乏是平 民群 众 的日常灾难 ,空虚无聊是上层社会 的El常灾难 。 在市 民生活中,星期 日代表空虚无聊 ,六个工作 日 则代表 困乏 。”在他看来 ,平 民群众为 了满足生存的 物质需求而连年累月的劳碌奔波 ,有着无穷的烦恼 和痛苦。到 了周 日不必为谋生而劳碌时 ,却又陷入 了空虚无聊而不知所措 ,依然让人痛苦不堪。而上 层社会 由于能够满足基本 的物质生活需要 ,不必为 生存 而操劳 ,但是他们的生活却陷人 了空虚无聊 , 他们要 为驱逐这无聊而烦恼 。所 以,在他看来 ,无 论穷人或富人都有 自己无穷无尽 的烦恼 。穷人 以 为努力奋斗挣扎获取 了足够多 的物质财富就可 以 快乐幸福 ,殊不知满足 了生存需要后人将陷入无聊 的痛苦深渊。 痛苦与人 的认识有关 ,并且精神痛苦 的程度随 知识程度的提高而加剧 。痛苦虽然是一切生命的 本质 ,但只有人 的痛苦程度最深 。意志现象愈臻于 完善,痛苦就愈烈。植物没有感受 ,也就无痛苦感 ; 动物 的感觉能力有限,痛苦也就是相对 的;唯有人 , 作为生命意志客体化现象的最高阶段 ,也是最痛苦 的。而在人之 中,天才又最为痛苦 。因为知识是一 切动物的本性特征 ,知识可以照明意志欲求 的各种 活动 ,产生更深的痛苦 。“随着意志 的现象愈臻于完 美 ,痛苦也就 日益显著 。”并且动物生命 中每增高一 级,其痛苦便相应增加一级 ,智力越发达 ,意识越加 强 ,痛 苦越强 ,这是一 个正 比例 ,人 的痛苦程度最 高,并且一个人智力越高 ,认识越清晰明确 ,他本身 就越痛苦。所以 ,知识的提高必然会加深痛苦。并 认为“具有天才的人则最痛苦。”真正的痛苦只是 由 于人具有认识的明确性才可能出现 ,这就是说 ,人 具有认识 ,可以掌握知识 ,就能通过认识之光去照 亮意志欲求 的各种 活动 ,因而产生更深层次 的痛 苦 。一个人的智力愈高 ,认识愈 明确 ,他本身就愈 痛苦。对叔本华来说 ,知识与痛苦成正 比 ,智慧愈 高,痛苦愈深 ;知识越多,烦恼越多。 痛苦与人的个性有关 。叔本华认 为痛苦属于 典型的人的个体范围,从痛苦的深度可 以看 出个性 的深度,只有完备的个性才能经历最深刻的痛苦。 所 以,痛苦作为一种深刻的灵魂之苦 ,成为了实现 完整个性的必然途径 。生命既然是欲求的活动 、痛 苦 的展 开 ,痛苦 就是造成个体 内在世界分 裂的根 源 。因此 ,痛苦作为刻骨铭心的心灵之苦 ,可以成 为实现完整个性的必然途径。 人生总体上来说具有某种悲剧意味 ,只在细节 上才具有某种喜剧色彩 。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处在 宁静 的幸福中 ,人根本达不到完全和谐 的状态 。人 们 的一 生总 是充塞 着各 种大 大小小 的烦恼 和痛 苦。我们一生的劳碌和奔波仍不能满足生存的欲 求 ,而无聊却又随时等着去填补那些痛苦之间的每 一 个空隙。 通过如此论证 ,叔本华提出了痛苦观所隐含 的 最终结论 ,这就是 :痛苦是人生的必然境遇。叔本 华在这里潜在地表达了他的意图 :人不可能处在宁 静 的幸福之 中,不可能达到完全和谐 的状态 ,人生 “从根本来说 ,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幸福 ,人生实质 上只是形态繁多的痛苦 ,是一个一贯痛苦 的状况”, 人的命运就是困乏 、痛苦 、哀怨 、折磨和死亡。 二 痛苦人生的解脱方式 叔本华认为 ,既然痛苦来 自于人的生命意志 , 那么解除痛苦 的途径也就在于消除人 的生命欲求 , 否定生命意志。他提出了两条解脱途径 ,一是进行 艺术创作或欣赏 ,二是禁欲。其 中,前者属于暂时 的解脱 ,是对生命意志的暂时否定 ,后者才是永久 韵解脱 ,是对生命意志的彻底否定 。他所提 出的解 脱途径 ,并不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摆脱痛苦 , 而只是通过这些途径暂时的缓解痛苦 ,因为要想真 正解除痛苦,只有对生命意志的彻底否定。 第一种途径是进行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 叔本华认为 ,艺术创作或欣赏中产生的美 的享 受是痛苦人生的慰藉 ,能够填补审美主体随着意识 的清晰度而上升的痛苦 ,产生没有痛苦的心境 。在 他看来 ,真正的艺术是超功利性 的,能使艺术的创 造者和欣赏者超出生存意志和功利主义的要求 ,从 痛苦的人生活动中解脱 出来 ,暂时忘却 了那无休无 止 、纠缠不清的人生搏斗和欲求 ,从 而获得暂时的 宁静。我们沉浸于艺术对象中时 ,已放弃了一切动 机和欲求 ,摆脱 了为意志服务的关 系 ,自己从欲求 中分开 ,“人们 自失于对象之中”孤立地去考察作为 意志客体化 的表象世界 ,成为了纯粹认识的主体 , 能够直观到事物的理念 ,达到一种 主客交融 、物我 合一的“无我”境界 ,获得美的愉悦 、暂时的幸福和 安宁。“这样 ,人们或是从狱室中 ,或是王宫 中观看 日落,就没有什么区别了。”nl(p2’ 第二条途径是走禁欲之路。 叔本华认为 ,艺术 的欣赏和创作只能使人的痛 苦获得暂时的缓解 ,因为我们还是要回到充满欲求 的现实中来 。所以,这种方式并不能使我们 的人生
第2 项楠:叔本华的忧伤——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片论 获得真正的解脱。而真正摆脱人生的痛苦的方式象,没有世界。”p这就进入了叔本华所说的“无” 在于对生存意欲进行彻底的否定,达到清心寡欲、的境界,就是佛教中的“涅槃境界”。这是人生的绝 无欲无求的安宁境界,这也是就是禁欲之路,也就对空虚,一种彻底的虚无,也是一种最终绝望。这 是使我们的生命在禁欲中达到无欲的状态,获得寂样,叔本华就从悲观主义导向了虚无主义 灭中的快乐。他说“无欲是人生的最后目的,是的,三“痛苦论”人生观的评判 它是一切美德和神圣性的最内在的本质,也是从尘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这种“痛苦论”的 世得到解脱。” 人生观是极端悲观消极的。在叔本华那里,不论个 第一,要断绝对性欲的迷恋。“自愿的、彻底的不人的欲望是否满足实现,都是痛苦,人生是无幸福 近女色是禁欲或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也是可言的。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归宿便只是 告别痛苦人生的第一步。叔本华把意志的动力归结死亡。这样,世界只是“人对人是狼”的罪恶世界, 为人的强烈欲望欲望能满足意志的饥渴烦躁性欲生活史也即是一部痛苦史,因为欲望统治的世界 是欲望的集中表现是意志的真正焦点性欲归属于里,人的行为取向只会是利已的,人的本性是自私 表象世界的认识器官人脑,它服从意志,更具有盲目贪婪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冲突不断、矛盾重重弱肉 性。他认为,人的性欲是最强烈的生命意志的肯定,强食、尔虞我诈的社会。 它要把个体的生命痛苦以种族延续的方式传承下 叔本华指出的解脱“痛苦”的途径更表现出其 去,由此繁衍出无限的痛苦和烦忧。所以禁绝性欲哲学的消极性。尤其是他的佛教的禁欲主义、寂灭 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 涅槃直接将人生导向了虚无主义,很容易摧毁人的 第二,要甘愿承受生命意志带来的痛苦。“此生活意志,扼杀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把人导向逃避 外,还表现于自愿的、故意造成的贫苦。既然他自现实、趋于颓废、寂灭的泥潭。显然,这违背了现 己都要否定在他身上显现出来的意志他也就不会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生命意志。如果我们的社会 反对别人这样做。即不反对别人对他的非义之成员都陷入了悲观主义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我们 举。所以,他会以德报怨,欣然接受任何损失任何的工作还怎么开展,我们的社会该如何发展?那我 羞辱,任何侮慢。”因为痛苦既是生命意志带来们所追求的生命的意义该怎样体现 的苦果,也是人生苦难的“净化炉”,人必须在痛苦 当然,叔本华的“痛苦论”有它的历史性。18世 的炉火中经受不断的煎熬,才能得到心灵的治疗和纪末到19世纪初正是资本主义在西方迅猛发展的 净化。像佛教徒那样,甘于忍受现实人生的煎熬,初级阶段,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矛盾、原始积 达观恬淡,才能真正彻悟到绝望人生的底蕴进而累的残酷,使得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都生活在形态各 自觉地超脱痛苦,进入“寂灭中的极乐”。只有这异的烦恼和痛苦中,而许多的知识分子都感到前景 样,才能达到与世无争、无所欲求的境界。 黯淡,情绪低沉。他对人生的哀叹在一定程度上反 第三,自愿选择绝食而死是最好的禁欲方式。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痛苦与罪恶的现实,反映了渴望 也是对生存意志的最彻底的否定,摆脱人生痛苦的改变这种现实却又无能为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最好方式。“要采取斋戒绝食的措施,甚至采取自鞭悲观的思想情绪,这是资产阶级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自苦的办法,以便用经常的菲薄生活和痛苦来逐步的社会背景 降服和灭绝意志。”p这不同于一般的自杀,他认 另外,这也是叔本华本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带给 为自杀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生命意志的肯定,它他的特殊的人生体验。他父亲的忧郁暴躁,母亲的 的根源在于自身生命欲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以这种冷酷自私,使他形成了多疑、孤独、悲观厌世又愤世 方式去逃避生命的痛苦,反而是从反面肯定了求生嫉俗的性格特点。并由自身的痛苦体验扩大到整 意志。 个人类的痛苦,得出了人生即是痛苦的悲观论思 随着自愿的否定,意志的放弃,则所有那些现想。 象,在客体性一切级别上无目标无休止的,这世界 虽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是片面 由之而存在并存在于其中的那种不停的熙熙攘攘的,不可取的,但他提出的生存的价值问题以及对 和蝇营狗苟都取消了;一级又一级的形式多样性都死亡必然性的思考却是发人深思的,并深深地影响 取消了,随意志的取消,意志的整个现象也取消了;了后来的一大批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尼采的 末了,这些现象的普遍形式时间和空间,最后的基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生命哲学、詹姆士和杜威的实 本形式主体和客体也都取消了。没有意志,没有表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海德格尔的非理
第2期 项 楠:叔本华的忧伤——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片论 ·51· 获得真正的解脱 。而真正摆脱人生 的痛苦 的方式 在于对生存 意欲进行彻底 的否定 ,达到清心寡欲 、 无欲无求的安 宁境界 ,这也是就是禁欲之路 ,也就 是使我们的生命在禁欲 中达到无欲的状态 ,获得寂 灭中的快乐 。他说“无欲是人生 的最后 目的,是的, 它是一切美德和神圣性 的最内在的本质 ,也是从尘 世得到解脱 。”[1】(p2 第一 ,要断绝对性欲的迷恋。“自愿的、彻底 的不 近女色是禁欲或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1fp5”也是 告别痛苦人生的第一步。叔本华把意志的动力归结 为人的强烈欲望,欲望能满足意志的饥渴烦躁 ,性欲 是欲望的集中表现,是意志的真正焦点 ,性欲归属于 表象世界的认识器官人脑,它服从意志 ,更具有盲 目 性。他认为,人的性欲是最强烈的生命意志的肯定 , 它要把个体 的生命痛苦以种族延续 的方式传承下 去 ,由此繁衍出无限的痛苦和烦忧 。所 以禁绝性欲 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 第 二 ,要甘愿 承受 生命 意志带来 的痛苦 。“此 外 ,还表现于 自愿 的、故意造成 的贫苦 。既然他 自 己都要否定在他身上显现 出来的意志他也就不会 反对别人 这样做 。 即不反对 别人对 他 的非义 之 举 。所以 ,他会以德报怨 ,欣然接受任何损失任何 羞辱 ,任何侮慢 。”[11【p”因为痛苦既是生命意志带来 的苦果 ,也是人生苦难 的“净化炉 ”,人必须在痛苦 的炉火 中经受不断的煎熬 ,才能得到心灵的治疗 和 净化 。像佛教徒那样 ,甘于忍受现实人生 的煎熬 , 达观恬淡 ,才能真正彻悟到绝望人生 的底蕴 ,进而 自觉地超脱痛苦 ,进入 “寂灭 中的极乐”。只有这 样 ,才能达到与世无争 、无所欲求的境界。 第三 ,自愿选择绝食而死是最好的禁欲方式 。 也是对生存意志的最彻底的否定 ,摆脱人生痛苦的 最好方式。“要采取斋戒绝食的措施 ,甚至采取 自鞭 自苦的办法 ,以便用经常的菲薄生活和痛苦来逐步 降服和灭绝意志。”ul(p523)这不同于一般的 自杀 ,他认 为 自杀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生命意志的肯定 ,它 的根源在于 自身生命欲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以这种 方式去逃避生命的痛苦 ,反而是从反面肯定 了求生 意志。 “随着 自愿 的否定 ,意志的放弃 ,则所有那些现 象 ,在客体性一切级别上无 目标无休止的 ,这世界 由之而存在并存在于其 中的那种不停 的熙熙攘攘 和蝇营狗苟都取 消了;一级又一级的形式多样性都 取消了,随意志的取消 ,意志的整个现象也取消 了; 末 了,这些现象的普遍形式时间和空间 ,最后 的基 本形式主体和客体也都取消了。没有意志 ,没有表 象 ,没有世界。”nl(p5这就进入 了叔本华所说的“无 ” 的境界 ,就是佛教中的“涅桀境界”。这是人生的绝 对空虚 ,一种彻底 的虚无 ,也是一种最终绝望 。这 样 ,叔本华就从悲观主义导向了虚无主义。 三 “痛苦论 ”人生观的评判 从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 ,他的这种“痛苦论 ”的 人生观是极端悲观消极的。在叔本华那里 ,不论个 人 的欲望是否满足实现 ,都是痛苦 ,人生是无幸福 可言的。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 ,归宿便只是 死亡。这样 ,世界只是“人对人是狼”的罪恶世界, 生活史也 即是一部痛苦史 ,因为欲望统治 的世界 里 ,人 的行为取向只会是利 己的 ,人的本性是 自私 贪婪 的,社会必然是一个 冲突不断 、矛盾重重 、弱 肉 强食 、尔虞我诈的社会 。 叔本华指 出的解脱 “痛苦”的途径更表现出其 哲学的消极性 。尤其是他 的佛教的禁欲主义 、寂灭 涅粲直接将人生导向了虚无主义 ,很容易摧毁人的 生活意志 ,扼杀人的开拓创新精神 ,把人导向逃避 现实 、趋于颓废 、寂灭 的泥潭。显然 ,这违 背了现 实生活 中大多数人 的生命 意志。如果我们 的社会 成员都陷入 了悲观主义的泥淖 中而不能 自拔 ,我们 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我们 的社会该如何发展?那我 们所追求的生命的意义该怎样体现? 当然 ,叔本华的“痛苦论 ”有它的历史性。l8世 纪末到 l9世纪初正是资本主义在西方迅猛发展的 初级 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矛盾 、原始积 累的残酷 ,使得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都生活在形态各 异的烦恼和痛苦中,而许多的知识分子都感到前景 黯淡 ,情绪低沉。他对人生 的哀 叹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痛苦与罪恶的现实 ,反映 了渴望 改变这种现实却又无能为力 的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悲观的思想情绪 ,这是资产阶级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的社会背景。 另外 ,这也是叔本华本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带给 他 的特殊的人生体验。他父亲的忧郁暴躁 ,母亲的 冷酷 自私 ,使他形成了多疑 、孤独 、悲观厌世又愤世 嫉俗的性格特点 。并 由自身的痛苦体验扩大到整 个人类 的痛苦 ,得出 了人生 即是痛 苦的悲观论思 想。 虽 然 ,叔本华 的悲观 主义 的人生哲学是 片面 的 ,不可取的 ,但他提出的生存 的价值 问题 以及对 死亡必然性的思考却是发人深思的 ,并深深地影响 了后来 的一大批思想家 、文学家 、艺术家如尼采 的 权力意志论 、柏格森生命 哲学 、詹姆 士和杜威的实 用 主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海德格尔的非理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 性主义存在观、加缪的荒诞哲学等等,无不直接或能沉浸于悲观消极,当然也不能盲目的乐观。对于 间接地受到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其中尤以尼采所受人生,对于生活,不是悲观,不是乐观,而要达观 的影响最为突出 对于人生的痛苦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则当选择合 虽然叔本华只是对当时的社会人生的哀叹,但适的生活态度,成不喜败不忧,执着于向善向上,而 是他的确指出了某个层面的人生真相。但我以为,不是一味的悲观逃避,或许这才是叔本华人生哲学 我们不必过于苛责叔本华对人生痛苦的悲观,更不的意义所在。 注释及参考文献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队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文中引文未标明出处的皆引自本书。) 2]黄文前意志及其解脱之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陆杰荣,王本浩从痛苦到超越队]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4]毛瑞芹试论叔本华的痛苦观叨作家杂志,2009,6 Schopenhauer's grief A Piece Schopenhauer's of Pessimism Philosophy XIANG Nan (Literary Academy,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Abstract: Schopenhauer, as the pioneer of westerm modern non-rationalism, bases on his voluntarism hilosophy, proposes the pessimism philosophy that the nature of life is bitter and boring, and that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and abstinence are two ways to set free. His pain theory has particular social causes Although it embodies the truth of life at level, the free ways he pointed out are too narrow and also too negative. After all, our lives can be rich original Key words: Schopenhauer; Pessimism; Pain; Boring; Relief (责任编辑:周锦鹤)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2卷 性主义存在观 、加缪的荒诞哲学等等 ,无不直接 或 间接地受到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其 中尤 以尼采所受 的影响最为突出。 虽然叔本华只是对 当时的社会人生 的哀叹 ,但 是他的确指出了某个层面的人生真相。但我 以为 , 我们不必过于苛责叔本华对人生痛苦的悲观 ,更不 能沉浸于悲观消极 ,当然也不能盲 目的乐观 。对于 人 生 ,对于生活 ,不是悲观 ,不是乐观 ,而要达观 。 对于人生的痛苦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 ,则当选择合 适的生活态度 ,成不喜败不忧 ,执着于向善 向上 ,而 不是一味的悲观逃避 ,或许这才是叔本华人生哲学 的意义所在。 注释及参考文献 : 【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文中引文未标明出处的皆引自本书。) 【2】黄文前.意志及其解脱之路 [M】.南京:江 苏人 民出版社 ,2004. 【3】陆杰 荣,王本浩.从痛苦到超越 【M】.沈 阳:辽 宁教育 出版社 ,1991. f4】毛瑞芹.试论叔本华的痛苦观Ⅱ】.作家杂志,2009,6. Schopenhauer’SGrief — — A PieceSchopenhauer’SofPessimism Philosophy XIANG Nan (LiteraryAcademy,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8) Abstract:Schopenhauer,as the pioneer ofwestern modern non—rationalism,bases on his voluntarism philosophy,proposes the pessimism philosophy thatthe nature oflife is bitterand boring,and that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and abstinence are twowaysto setfree.Hispain theory hasparticularsocialcauses. Althoughitembodiesthetruthoflireatleve1.thefreewayshepointedoutaretoonaFrow andalsotoonegative.After al1.ourlivescanberichoriginally. KeyWOrds:Schopenhauer;Pessimism;Pain:Boring;Relief (责任编辑 :周锦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