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哲学与人生》课程拓展资料:浅析儒家人生哲学之孔子的人生哲学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文件大小:99.7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浅析儒家人生哲学之孔子的人生哲学 刘开强 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B82B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343-01 摘要:人生哲学是涉及人生安身立命的问题,是有关人生日的、态度及价僬等方面的根本观点。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为后世留下了宝貴的 精神財富,他的思想中有很多涉及人生哲学方面的,其主要核心为孔子之名、孔子之仁、孔子之道,为学思想贯穿其中,这些方面也经为学而获得发展,形成 儒家人生哲学中独特的孔子人生哲学 关键词:人生哲学;孔子;名;仁:道;为学 人生哲学是个人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关心 焉,耻也。"这些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伦理原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的看 孔子将仁作为人格的核心视其为完全人则从其深层的底蕴来讲,说到底是人生价值生 法。它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生安身立命的格,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被称为仁人。仁是命归宿的大问题。 问题,涉及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面对自个体的道德内在性是个体成圣的内在依据,所他告诚学生以道为生活原则,有了这个原 己的处境应当采取的态度,简言之凡是探讨 圣是个体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2。仁的则在生活中即有所得。孔子把人分为小人、君 个人生存在天地之间根本做人之道的学问,都意义首先是独善其身的君子;其次是兼济天下子、圣人等不同类型如何才能实现圣贤的理想 属于人生哲学的范畴[孔子创立的人生哲学的圣人,两者的综合就是仁人即内圣外王,此为人格其路径便是内圣外王之道3],孔子人生哲 要求的是入世,倡导建功立业追求道德上的自儒家的理想人格。仁的内潘有以下解释:其一仁学强调的是入仕体现了内圣外王之道的精神, 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其思想不仅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泛爱众”爱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安宁也将此作为立 社会生活中是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在政治 切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其二“已所不欲,身处世的崇高目标。之后儒家《礼记大学》所阐 教育和社会风气上也处于主导地位,很大程度勿施于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发的“三纲领八条目”最能说明内圣外王之道 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国民精神。 达人。能近取警,可谓仁之方也已。”此为仁者爱因此即便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没有什么可 一、孔子之名:修养及发展的起点 人的道德规范。其三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们通遗憾的了 过加强自我修养做到以礼为行事准则。其四“孝 贯穿孔子人生哲学思想核心的还有一大理 孔子生在春秋末期大国争霸的乱世,当时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五伦即“君臣、念就是为学。其一生把学习看作是人生的一种 社会诸候不安于位争权夺利。他虽曾带领弟子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孔子仁学思想的精妙理念。《论语·学而》的第一段话就是“学而时习 周游列国但因其思想与现实不合而不被重用。在于将外在的传统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伦理意识 不亦悦乎!”,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生活贫贱颠沛流离生在乱世又雪上加霜,的自觉要求,从最基本的家庭入手讲求“父子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中国常言的人生三大悲哀:幼年丧母中年丧妻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者而改之"。孔子总是教导人们采取积极有为的 晚年丧子,孔子都遇上了。他经历了幼年丧父,使仁学植根于家庭伦理深入最基本的血亲观念态度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途径主要是为 青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一生的坎坷不之中。他们之间关系准则更突出的体现在孝悌、学,正如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幸他没怨天尤人而把命运变成使命,没有强调友仁和守信三个方面即人际关系中涉及的孝、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自己所遭受的苦难却时时关心社会。孔子在其仁、信。(2] 所欲,不逾矩。”。为学贯穿孔子人生哲学思想之 人生道路上战胜了自己使自己不为苦痛所系 孔子人生哲学是以仁为基础的伦理型人生中,并成为其他各方面发展的前提,孔子之名 致力于谋求社会大众的福利。他的经历教诲了哲学,是讲道德重进取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它要孔子之仁、孔子之道都要经过为学而获得发展 后世其思想和智慧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求为人“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从而亲几方面统一起来构成独特的孔子人生哲学体 开启了儒家文化的先河 仁”,以仁为基础提出了儒家的核心概念仁、义、系。 孔子在论及名分时指出:“名不正,则言不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等 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等,都是做人的基本规范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参考文献 乱世的礼乐不兴渊源于名不正,导致言不顺事标准。人都处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应将做人的 邬昆如,人生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不成。孔子生逢的乱世始于人际关系的迷失,人基本规范视为一种普遍的人际关系准则,这便社,2005年4月第一版 际关系的失常则由于名不正,因此孔子提出了是孔子倡导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伦理法 [2]陈延庆,仁学人生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正名,以此作为化解人际关系危机的前提。所谓则。凡在生活中能够坚持以上操节并以之为安和逻辑结构简论,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4 正名就是用周礼匡正已经发生变化的社会现身立命者,就是儒家所称誉的圣贤仁人 月,第22卷第二期 实,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 位不辱礼。孔子重视礼视其为维护制度的手段 三、孔子之道:追求的终极境界业技术学院学报,205年6月第6卷第2亭 3]高云伟,仁、道:孔子的人生哲学,包头 并认为维护礼需要从正名入手。在那种名分已 道在孔子思想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 4]杨信礼,儒家人生哲学论纲,山东社会科 失天下大乱之时,“孔子惧作春秋”,他所害怕之道即仁道。道的产生和培养是依靠人的努力,学,1992年第4期 的正是人际关系的沉沦社会的混乱及人心的败道在人中并由人传递下去,“吾道一以贯之”,最 作者简介:刘开强(1984),男,山东枣庄 坏。他虽然重视礼乐教化却认为礼乐的根本在终依靠人们的活动而成为现实,“君子务本,本人,西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读研究生 于仁德的修养要正名得从个人的修养开始,于立而道生。”孔子经常教导弟子“笃信好学,死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是提出了其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 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居,无道 二、孔子之仁: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荣也。邦无道富且贵 魅力中国2011年4月上1343

浅析儒家人生哲学之孔子的人生哲学 刘 开 强 (西南民族大学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中 图 分 类 号 :B82B9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0992(2011)04—0343~01 摘 要 :人 生哲 学是 涉及 人 生安 身 立命 的 问题 ,是 有 关人 生 目的 、态度 及 价 值 等 方 面 的根 本 观 点 ~L.q-是 中 国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思 想 家 .为后 世 留 下 了 宝贵 的 精神财富,他 的思想中有很 多涉及人 生哲学方面的,其主要核 心为孔子之 名、孔子之仁 、孔子之道 ,为学思想贯穿其 中,这 些方面也经为学而获得发展 ,形成 儒 家 人 生 哲 学 中独 特 的 孔 子人 生 哲 学 。 关 键 词 :人 生哲 学 ;孔 子 ;名 ;仁 ;道 ;为 学 人生哲 学是 个人对认识 和改造世 界的有关 人生 目的、人 生态度 以及人 生价值等 方面的看 法。它所要解决 的根本 问题 是人生安 身立命的 问题 ,涉及到个人 与社会 的关系以及人 面对 自 己的处境应 当采 取的态度 ,简言之凡是探 讨一 个人生存 在天 地之 间根本做 人之 道的 学 问,都 属于人生 哲学 的范畴 f1]。孔子创立的人生哲学 要求的是八世 ,倡 导建功立业追 求道德上 的自 我 完善 ,最大限度地 实现 自我价值 ,其思想不 仅 在社 会生活 中是强大 的精 神支柱 ,而且在政治 、 教 育和社 会风气上也 处于主导 地位 ,很大程 度 上影 响着 中国社会 的国 民精神 。 一 、 孔子之名 :修养及发展的起点 孔子 生在春秋末期 大国争 霸的乱世 ,当时 社会诸侯 不安于位争权 夺利。他虽 曾带领弟 子 周游列 国,但 因其思想 与现 实不合而不 被重用 。 一 生生活贫贱颠 沛流离 ,生 在乱世又 雪上加霜 , 中国常言 的人生三大悲 哀 :幼年丧母 中年丧妻 晚年丧子 ,孔子 都遇上 了。他 经历 了幼 年丧父 , 青年丧母 ,中年丧妻 ,晚 年丧子 ,一 生的坎 坷不 幸他没怨天 尤人 而把命运 变成使命 ,没 有强调 自己所遭受 的苦难 却时 时关心 社会。孔子 在其 人生道路 上 战胜 了自 己使 自己不 为苦 痛所 系 , 致力于谋求社会 大众的福利 。他 的经历教 诲了 后世 ,其思想和智慧 更是影响 着一 代又一代 人 , 开启了儒家文化的先 河。 孔子在论及 名分 时指 出:“名不正 ,则 言不 顺 ;言不 顺 ,则事不成 ;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 。”, 乱世的礼乐不兴渊源 于名不正 ,导致言不顺 事 不成 。孔子 生逢 的乱 世始干人 际关系的迷 失,人 际关系的失常则 由于 名不正 ,因此孔子提 出了 正名 ,以此作为化解人际关系危机的前提。所 谓 正 名就 是 用周礼 匡正 已经 发生 变 化 的社会 现 实 ,使君 臣父子各安其位 遵守各 自的名分不越 位不辱 礼。孔子重视礼视 其为维护 制度的手段 并认 为维护 礼需要从正 名入手 。在那 种名分 已 失天 下大乱之 时 ,“孔子 惧 ,作 春秋 ”,他所 害怕 的正是人 际关系的沉沦社 会的混乱及 人心的败 坏。他虽然重 视礼乐教化 却认为礼 乐的根本在 于仁德 的修养 ,要 正名得从个 人的修养开 始 ,于 是提出了其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 —仁。 二 、孔子 之仁 :人生 哲学思 想的核 心 L子将 仁作 为人 格 的 核心 视 其 为完 全人 格 ,只有达到这种境界 的人才被称 为仁人 。仁 是 个体 的道 德 内在 性是个 体成 圣的 内在依 据 ,所 谓成圣是个体 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 界f2】。仁 的 意义首 先是 独善其身 的君子 ;其次是 兼济天下 的圣人 ,两者 的综合就是仁人 即内圣外王 ,此 为 儒家的理想人格。仁 的内涵有 以下解释 :其一仁 者爱人。“樊迟 问仁 。子 日:‘爱人 ”’、“泛爱众 ”爱 一 切人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其二“已所不欲 , 勿施干人。”。“夫仁者 ,已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 已。”此为仁者爱 人的道德规范。其三克 己复礼为仁 ,要求人们通 过加强 自我修 养做到以礼为行事准则。其四“孝 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 与!”。儒家的五伦即“君臣、 父子 、夫 妇 、兄 弟 、朋 友 ”,L子仁 学思 想的精妙 在于将外在的传统 转化为 内在 的道德伦理意识 的自觉要求 ,从最基本 的家庭入 手讲求“父子 有 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 使 仁学植根于家庭伦 理深入最基本 的血亲观念 之 中。他 们之间关系准 则更 突出的体现在孝悌 、 友仁和 守信三 个方面 即人 际关系 中涉及 的孝 、 仁 、信 。【2】 孔子人 生哲学是 以仁 为基础 的伦 理型人生 哲 学,是讲道德重进取的现实主义人生观 。它要 求 为人 “入 则孝 ,出则 弟 ,谨 而信 ,泛 爱从 而亲 仁 ”,以仁 为基础 提出 了儒 家的核 心概念仁 、义 、 礼 、智 、信 、温 、良、恭 、俭 、让 、恭、宽、信、敏 、惠等 等 ,都是做人 的基本规范也 是为人处世 的道德 标准。人都处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 。应将做人的 基本规范视 为一种普遍 的人际关 系准 则 ,这便 是孔子倡导 的 “无所逃于天 地之 间”的伦 理法 则。凡在生活 中能够坚持 以上操 节并 以之 为安 身立命者 ,就是儒家所称 誉的圣贤仁人 。 三、孔子之道 :追 求的终极境界 道在孔子思 想中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 ,孔子 之道 即仁道 。道的产生和培养是依靠人的努力, 道 在人 中并由人 传递 下去,“吾道一 以贯之 ”,最 终 依靠人 们的活 动而成 为现 实 .“君子务 本 ,本 立而道 生。”孔 子经常教导 弟子 :“笃信好 学 ,死守 善道。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居 ,无道 则隐。邦有道 ,贫且贱焉 ,荣也。邦无道 ,富且贵 焉 。耻也 。”这些调节个 人与社会关 系的伦 理原 则从其深 层的底蕴来讲 ,说到底是人 生价 值生 命归宿的大问题。 他告诫学 生 以道 为生活 原则 ,有 了这个 原 则在 生活 中即有所 得 。孔子把 人分 为小人 、君 子、圣人等不 同类型 ,如何 才能实现圣贤 的理想 人格 ,其路径便是 内圣外 王之道[3],孔子人 生哲 学强调 的是入 仕体 现 了内圣外 王之道 的精神 , 追 求个人的道德 完善 和社会安 宁也将此作 为立 身处 世的崇高目标 。之后儒家《礼 记 ·大学》所 阐 发 的“三纲领 ,八条 目”最能说 明内圣外王之道 , 因此即便 是“朝 闻道 ,夕死 可矣 ”也 没有什 么可 遗憾 的了。 贯 穿孔子人 生哲学思想核心 的还有一大理 念就是 为学。其一生把 学习看作是人 生的一种 理念 。《论语 ·学而》的第 一段话就是 “学而时 习 之 ,不亦悦乎 !”。要做 到“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 。必有我 师焉:择 其善者 而从之 ,其 不善 者而改之”。孔子总是教导人们采取积极有为的 态度有意 义地度过 自己的一生 ,途径 主要 是为 学 ,正如孔子 “吾 十有五而志 于学 ,三十 而立,四 十不惑 ,五十 知天 命 ,六十 而 耳顺 ,七 十而从 心 所欲 ,不逾矩。”。为学贯穿孔子人生哲学思想之 中 ,并成 为其他 各 方面发展 的前提 ,孔子 之名 、 孔子之仁 、孔子 之道都要经过 为学而获得发展 , 几 方 面统 一起 来 构成 独特 的孔子 人 生哲 学体 系。 参 考 文 献 : f1】邬 昆如 ,人 生 哲 学,中 国人 民 大 学 出版 社 .2005年 4月 第 一 版 f21陈 延 庆 ,仁 学 人 生 哲 学 体 系 的 主要 内容 和逻辑 结构简论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 4 月.第 22卷 第二期 f31高云伟 ,仁 、道 :孔子的人 生哲学 ,包头职 业技 术学院学报 .2005年 6月第 6卷 第 2期 f41杨 信 礼 ,儒 家人 生 哲 学 论 纲 ,山 东社 会 科 学 .1992年 第 4期 作 者 简介 :刘 开 强 (1984一 ),男 ,山 东 枣 庄 人 .西 南民族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读研究 生 . 研 究方 向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学 校 理 健 康 教 育 )。 魅力 中国 2011年 4月上 I 343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